<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父辈的抗战》前言</b></p><p class="ql-block">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p><p class="ql-block"> 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我会会员的父辈,在国难当头之际,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奔赴抗日战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场殊死战斗。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习近平主席还强调:“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缅怀抗日先烈,要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研究会将所属红色薪火相传宣讲团宣讲员、会员的40多篇父辈抗战经历编写的故事内容汇集成册,形成了十余万字的完整版,并在进行了严格的审定与修正后,编辑出版了这本《父辈的抗战》。</p><p class="ql-block"> 《父辈的抗战》以40多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全景式展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宏大历史画卷,深情回顾了我们的父辈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的巨大付出和贡献,深刻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本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部纪念抗战胜利、缅怀抗日先烈的佳作,也是一部对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p><p class="ql-block"> 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会员中开国将领、英烈后代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鸣谢上海千禄商贸有限公司对本书印刷费用的赞助!</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色血脉传承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p> <p class="ql-block">曾如清(1914年-1989年),江西省吉安县人。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二级国旗勋章二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当选为江苏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第七届省人大代表。</p> <p class="ql-block">曾剑平:曾如清将军之女,红色薪火相传宣讲团团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秋风扫顽敌</b></p><p class="ql-block"> 整理宣讲:曾剑平</p><p class="ql-block"> 1940年9月30日,苏北新四军从民族利益出发,顾全团结抗战大局,主动退出姜堰重镇,只求“抗战有份、守土有责”。</p><p class="ql-block"> 但国民党苏鲁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却背信弃义、得寸进尺,在蒋介石、顾祝同的命令下, 由八十九军中将军长李守维指挥早已调集好的二十六个团共三万余人,兵分三路大举进犯我黄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韩德勤密令所属部队:“集中力量、力求主动”,将新四军“包围而歼灭之”,并发出要“赶苏北新四军下长江喝水”的狂言,一场大战如箭在弦、一触即发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主力第一、二、三纵队仅七千余人,力量悬殊很大,还要分兵防御泰兴等地日军可能的配合进攻,形势十分严峻。</p><p class="ql-block"> 但我军指战员同仇敌忾、忍无可忍,决心奋起自卫反击。根据陈毅指挥的部署:以陶勇不足两千人的第三纵队坚守黄桥,由粟裕同志坐阵指挥;以叶飞的第一纵队和王必成的第二纵队隐蔽集结于黄桥西 北地区,用于突击方向,并派出部队实施运动防御、诱敌深入,配合地方武装和民兵袭扰敌军;同时派遣管文蔚、朱克靖、黄逸峰等秘密做二李、陈泰运和保安一旅薛承宗等中间派部队的工作,让他们保持中立,从而稳住了左右两路一万七千兵力,使我军能集中全部力量对付中路顽军的进攻。</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曾如清,当时在一纵一团任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黄桥战役突击战斗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 一纵队紧急作战会议一结束,我团团长兼政委乔信明、参谋长王萱春便匆匆返回团部驻地樊家集,召开排以上干部会,传达指挥部战役意图和纵队作战会议精神,并部署具体战斗任务。</p><p class="ql-block"> 我纵选择战斗力较强的顽军独立六旅作为首歼对象,解决战斗后再配合二纵围歼八十九军主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叶飞同志亲自来到一团作战斗动员。他在宣读、讲解了由军分委和陈毅签署的《敬告指战员同志书》之后说:“一团是苏北新四军的主力团之一,是一支有红军传统的老部队。这次决战,你们应当发扬优良传统, 再立新功劳!”他号召部队开展“杀敌比赛”、“缴获比赛”和“抓俘虏比赛”,夺取黄桥决战的最后胜利!</p><p class="ql-block"> 纵队作战会议的传达和叶司令员的动员,在全团干部战士心头点起了一团烈火。大家热血沸腾、义愤填膺,纷纷表态 “叫顽军先喝够黄河的水!”“让李守维尝尝新四军的刺刀手榴弹!”“坚决执行上级命令,党指到哪就打到哪,决不含糊!”</p><p class="ql-block"> 连日的暴雨迟滞了顽军进攻的时间,至10月4日,八十九军才气势汹汹地向黄桥我军防御阵地发起猛攻。</p><p class="ql-block"> 这天拂晓,东方的天陲刚刚泛出一抹淡淡的曙光,我一团各营已悄悄进入了顽军独立六旅进攻必经之路--高桥至邵家岱一线西侧的预定伏击阵地。</p><p class="ql-block"> 沟渠洼地、芦苇丛中、高粱地里和靠近大路的一些村舍中,到处都有新四军的战士埋伏着。</p><p class="ql-block"> 时近中午,一阵沉闷的炮声从南面传来,这是顽军中路左翼八十九军三十三师从东面对坚守黄桥的我第三纵队发起了攻击,决战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下午一时左右,顽军独立六旅到了。他们排成单列行军纵队,沿着大路蛇一般地向南蠕动。只见骄狂的顽军每人一顶大斗笠,有的戴在头上,有的背在背上, 吊儿郎当地行进着。</p><p class="ql-block"> 三时许,独立六旅的尾巴刚过高桥,纵队部就下达了出击令。顷刻间枪声大作、杀声震天,我军指战员从隐蔽处一跃而出,向惊惶失措的顽军猛扑过去。</p><p class="ql-block"> 团里三位领导各带领一个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不同方向发起猛烈攻击。独立六旅来不及收缩兵力、组织反击,已经被我军切成两段,首尾难顾、乱成一团。</p><p class="ql-block"> 父亲带领三营的七连、八连分两路直扑高桥,断敌退路。顽军后卫团唯恐退路被切断,急忙派兵返身与我军争夺高桥。</p><p class="ql-block"> 父亲指挥部队一个急冲锋,捷足先登,控制了高桥的两个制高点。三营一挺重机枪架在一座位置突出的地主住宅炮楼上,与顽军五六挺机枪对峙互射; 一个射手倒下,第二个立即顶上,全班伤亡半数也没让机枪停射一刻,有效地吸引并压制住了顽军的火力,掩护了我军的攻击。</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我七连、八连歼灭顽军四百余人,全部控制了高桥。九连在三营营长周建平同志率领下,迅速从北面绕过高桥,切断了顽军东窜之路;然后协同一、二营东西夹击, 俘虏顽军百余人,缴获了一批新枪。二营在团参谋长王萱春同志指挥下,分两个箭头迎面插向顽军。营长张锡能同志挥动红色指挥旗,冲在最前面。当他冲到西雁岭村头一个坟包旁回头招呼队伍时,不幸腹部中弹,倒在血泊中。 团政治处组织股长陈长生同志挺身而出接替指挥二营,他高举驳壳枪大吼一声:“消灭顽军,为张营长报仇!”战士们蜂拥而上,冲入顽军阵地拚刺刀,杀得敌人死伤累累。 </p><p class="ql-block"> 他们在三营配合下,包围了退踞西雁岭村的六百多名顽军,与敌逐屋争夺,终于将其全部歼灭。</p><p class="ql-block"> 乔信明团长亲自指挥一营,负责寻歼顽军独六旅的旅部。作战经验丰富的乔团长很快看准了敌旅部的位置,乘其慌乱之时,果断地命令梅子益营长率领营主力,直捣顽军旅部。</p><p class="ql-block"> 团部机枪排用全部火力支援一营进攻,部队打到哪里,火力就跟到哪里。顽军旅部在我军强有力的猛攻之下,迅速被歼。</p><p class="ql-block"> 黄昏来临时,我一团已将顽军独六旅旅部和后卫十八团全部解决。</p><p class="ql-block"> 这时四团阵地上枪声尚激,经与廖政国团长和张潮夫政委联系后,得知邵家岱南面一座古庙中还有顽军,四团兵力一时未收拢,感觉进攻古庙的火力不足。</p><p class="ql-block"> 乔团长立即派出一个营,以火力配合四团围攻古庙,歼灭庙中顽军十六团数百人。</p><p class="ql-block"> 这场伏击战仅三个多钟头, 我第一、第四团就全歼了顽军独立六旅三千余人,号称“骁勇善战”的中 将旅长翁达自杀毙命。</p><p class="ql-block"> 这一胜利,斩断了韩德勤进攻部队的一条得力臂膀,从心理上撼动了全线顽军。</p><p class="ql-block"> 陈毅同志在严徐庄指挥部接到捷报后,立即与黄桥前线通了电话。他兴奋地告诉负责防御战场指挥的粟裕同志:“独立六旅已经全部解决,我们胜利有望了!”</p><p class="ql-block"> 歼灭独六旅之后,父亲所在团奉命连夜向东南方向迂回,隐蔽待命。准备向顽八十九军发起反击。出发时叶飞司令员对团领导和父亲说明了情况和后续任务,並要求注意与二纵联系。</p><p class="ql-block"> 10月5日下午,纵队首长给团指挥所打来电话说,顽军加紧猛攻黄桥,三纵队浴血苦战、情况紧迫!决定一、二纵队提前发起攻击。</p><p class="ql-block"> 哪里枪声激烈,就向哪里进攻,以寻歼顽八十九军军部为首要目标,务求全歼,活捉李守维!</p><p class="ql-block"> 四时左右,父亲所在团奉命出击,从二面逼向野屋基。李守维亲率军部和七师之三四九旅,于4日下午至此,在野屋基周围掘壕筑堡、固守待机。</p><p class="ql-block"> 接到出击令后,乔信明团长率三营先走一步,父亲和王参谋长带一、二营行进途中,遭到顽军炮火的猛烈轰击。父亲带领部队,冒着炮火迅速运动到野屋基附近,随即展开,很快扫清了顽军外围阵地。</p><p class="ql-block"> 接着,我军遇到第二线顽军的拚死抵抗。顽军兵力、火力高度集中,凭借一些坚固的房屋,从屋顶到墙基构成了立体火力网。野外用沙袋筑成地堡工事,并有交通壕四面沟通,组成纵深防御体系。</p><p class="ql-block"> 我们连续组织两次攻击均未奏效, 反而被顽方密集的火力压住,进退不得,伤亡较大。</p><p class="ql-block"> 紧急之中,有几位战士一跃而起,呼啸着向前猛冲,有的爬上屋顶,端枪横扫,吸引顽军火力,以自己的牺牲来掩护战友的攻击行动。</p><p class="ql-block"> 当顽军发起疯狂的反冲锋时,我军战士纷纷端起刺刀迎上去白刃搏斗,将顽军的嚣张气焰压了下去!激战中,一营教导员朱启祥同志负伤,父亲的军帽和衣裳也被打穿了好几个洞。</p><p class="ql-block"> 攻击受挫后,父亲和王参谋长及时调整了部署:将队伍排成前轻后重的队形,避免第一线兵力过于密集。一、二营很快扫清了顽军外围阵地,占领了北面几个小村子。</p><p class="ql-block"> 天刚擦黑, 叶飞司令员带一个警卫班亲临前线。他带来了令人鼓舞的消息:三纵队已经反攻出黄桥,配合二纵队将顽军三十三师包围在黄桥东面的小二房庄。叶司令员指示:“今晚我们要齐心协力,全线配合起来攻歼野屋基之顽敌。要多组织小股战斗群骚扰袭击,穿插进去猛打,分散敌注意力,掩护我军正面阵地的近迫作业。同时摸清顽军部署,力戒盲目进攻。这是发扬我军近战、夜袭之长,避开顽军优势火力,克敌制胜的好办法。”</p><p class="ql-block"> 说话间,敌人的几发迫击炮弹在不远处爆炸,父亲急忙劝叶司令员到后面去。他镇静地说:“有一团在这里,我怕什么?从顽军各方面情况分析,八十九军军部就在这里。要是李守维逃走了,我拿你们是问!”父亲坚决地回答:“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 当晚,我纵第一、四团按叶司令员的部署,向野屋基守敌发起了猛攻。一团分三个箭头,很快将顽军防御阵地打开了缺口。</p><p class="ql-block"> 顽军大为恐慌,机枪、火炮一齐向我军猛打,并派出军官队组织反扑。</p><p class="ql-block"> 我军依托临时构筑的简易工事,以火力一次又一次将反击的顽军压回去。</p><p class="ql-block"> 同时,父亲派出许多战斗小组,三五成群,以灵活的战术动作插入纵深, 打得顽军晕头转向,有的还相互厮杀起来。</p><p class="ql-block"> 午夜,顽三十三师被我二、 三纵队围歼。我军多路围攻野屋基,顽军全线溃乱,仓促向北突围。</p><p class="ql-block"> 叶司令员立即命令一、四团全线总攻。我军指战员忘却了疲劳,奋勇发起猛攻,突入顽军阵地展开激烈的村落战,将顽分割围歼。</p><p class="ql-block"> 几千名乱哄哄的顽敌,在我军猛烈打击之下溃不成军,成百成百地放下武器、当了俘虏。</p><p class="ql-block"> 执行追击任务的我团三营一个连,机智地从侧翼迂回到小周庄西南河边,猛然杀出。因我民兵已将桥梁拆毁,突围出去的顽军过不了河,被我军打得像下饺子一样纷纷落入水中,你拉我扯、哭爹叫娘,打死、淹死者不计其数,八十九军中将军长李守维也淹死在挖尺沟中。</p><p class="ql-block"> 10月6日清早,金色的朝霞驱散了晨雾和硝烟。</p><p class="ql-block"> 田野里到处是“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的吼声,四乡的民兵和农民都赶来帮助捕捉俘虏、修复桥梁、打扫战场。</p><p class="ql-block"> 韩德勤在苏北名声很坏,他的部队在日寇面前一触即溃、屡战屡败,但欺压百姓却很凶残。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天上有颗扫帚星,地下有个韩德勤。手中空养十万兵,只会欺负老百姓。多少鬼子不去打,专门反共反人民”。</p><p class="ql-block"> 群众听说新四军反击韩德勤部队,无不欢欣鼓舞、主动助阵。此役我军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但取得了决战的胜利。 </p><p class="ql-block"> 正是这场胜利,换来了南下八路军和北上新四军的白驹会师,换来了以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黄桥决战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们,安息吧!</p><p class="ql-block">(备注:此文原载《抗战之春》 曾如清将军原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