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抗战(十六)(原创)美篇号:1399351

张培舟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父辈的抗战》前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p><p class="ql-block"> 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我会会员的父辈,在国难当头之际,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奔赴抗日战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场殊死战斗。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习近平主席还强调:“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缅怀抗日先烈,要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研究会将所属红色薪火相传宣讲团宣讲员、会员的40多篇父辈抗战经历编写的故事内容汇集成册,形成了十余万字的完整版,并在进行了严格的审定与修正后,编辑出版了这本《父辈的抗战》。</p><p class="ql-block"> 《父辈的抗战》以40多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全景式展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宏大历史画卷,深情回顾了我们的父辈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的巨大付出和贡献,深刻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本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部纪念抗战胜利、缅怀抗日先烈的佳作,也是一部对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p><p class="ql-block"> 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会员中开国将领、英烈后代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鸣谢上海千禄商贸有限公司对本书印刷费用的赞助!</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色血脉传承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p> <p class="ql-block">游好扬(1916年-1991年)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p> <p class="ql-block">游江红:游好扬将军之女,开国将军文化传承艺术团副团长、红色薪火相传宣讲团团员。</p> <p class="ql-block">青年时期的游好扬</p> <p class="ql-block">游好扬将军之女游江岩著《珍藏记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父亲的保腿传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永不磨灭的烽火印记</b></p><p class="ql-block"> 整理宣讲:游江红</p><p class="ql-block"> 我要为大家讲述一段尘封于烽火硝烟中的往事。它关于我的父亲,开国少将游好扬,更关于一个民族在至暗时刻迸发出的不屈精神。</p><p class="ql-block"> 山西的五月,本该是山花烂漫的季节。然而,在八路军一个简陋的医院里,空气却凝固着血腥、草药与焦灼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刚刚结束的田家会战斗,让这里挤满了浴血的勇士。低矮的土屋内,只有器械碰撞声和压抑的呻吟。</p><p class="ql-block"> 突然,一声炸雷般的怒吼撕破了沉寂:“锯腿?!不行,绝对不行!没了这条腿,我游好扬还怎么骑马扛枪,怎么打鬼子?!”</p><p class="ql-block">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一位浓眉大眼瘦高个子的伤员身上。只见他左腿红肿,膝盖的伤口已经溃烂变得黑紫。他双目赤红,嘴唇颤抖着,那眼神里燃烧的不是绝望,而是顽强的战斗意志!</p><p class="ql-block"> 医院院长匆匆赶来,声音沉重却不容置疑:“游营长,你伤口严重感染已经坏死。随时有生命危险啊 咱们医院条件有限,截肢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位游营长死死盯着院长,牙关紧咬,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只要还有一口气……腿,必须留下!”</p><p class="ql-block"> 这位血气方刚的伤员游营长就是我的父亲游好扬,他是江西赣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红一军团保卫局警卫连排长,跟着毛主席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 此时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一营营长。这险些夺去父亲左腿的伤,源于几天前那场"以少胜多"的 经典战例《田家会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14日,日军第69师团85大队大队长村川大佐率千余日伪军,配备精良武器,气势汹汹闯进我晋西北根据地,妄图一举摧毁晋西北军区指挥机关。</p><p class="ql-block"> 八路军在第120师师长贺龙统一指挥下,运用毛主席“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战略战术,在兴县田家会设下包围圈。</p><p class="ql-block"> 日军进入兴县,发现已经是空城,慌忙撤退,此时已无退路,只听得八路军枪炮声、喊杀声震彻山谷。这场惨烈的战斗整整持续了7天7夜。</p><p class="ql-block"> 父亲所在716团一营担任主攻。18日黄昏对盘踞在山头阵地的日军发起总攻。日军居高临下,炮火异常猛烈,父亲身为营长,始终冲杀在第一线指挥战斗。</p><p class="ql-block"> 突然一枚炮弹呼啸而过,巨大的冲击力让他猛地一个趔趄。随即父亲的左腿被日寇的弹片击中,鲜血瞬间浸透了裤管,身边的战士惊呼着要扶他下去,父亲却一把推开他,用枪拄着地,硬生生挺直身躯,嘶哑的吼声压过了枪炮轰鸣“别管我!一定要拿下高地!给我狠狠的打!!”</p><p class="ql-block"> 正是这份钢铁般的意志支撑他战斗到最后的胜利。 此次战斗毙伤日军700余人,缴获山炮2门、重机枪5挺。毛主席在中央军委简报上批示:"田家会战,打得坚决,打得好!"<span style="font-size:15px;">【1】</span></p><p class="ql-block"> 然而,也正因这坚持,延误了最佳救治时机,导致父亲的伤口在简陋条件下迅速恶化。 当年晋绥军区所在卫生部《重伤员救治记录》,记载着游好扬伤情为:"左膝关节贯通伤,合并气性坏疽。”<span style="font-size:15px;">【2】</span></p><p class="ql-block"> 面对父亲以命相搏也要保住腿的决绝,院长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好!暂且不锯腿!但必须切除腐肉,取出弹片和碎骨。咱们没有麻药!” 父亲闻言,没有一丝犹豫,抓过一条毛巾塞进嘴里,死死咬住。他侧过头,闭上了眼睛。手术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刀刃刮过腐肉、触及骨头的“沙沙”声,碎弹片落在换药碗里清脆的碰击声在寂静的土屋里显得格外刺耳。豆大的汗珠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从他因剧痛而扭曲的额头、脖颈疯狂滚落,他全身的肌肉绷紧如铁,十指深抠进土炕的边缘。那是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剧痛,足以摧毁最坚强的意志。然而,父亲硬是凭着一股不屈的信念,一声未吭!只有那粗重如风箱般的喘息,伴随着手术的节奏在屋内沉重地回响……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父亲重伤濒危即将截肢的消息传到了八路军120师师长兼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耳中。贺老总闻讯,浓眉紧锁,一掌拍在桌上,斩钉截铁地下令 “想尽一切办法必须保住游好杨的腿,少了一条腿,我这员战将如何闯关夺城 !”</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3】</span></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知道 贺龙总司令历来有“爱兵如子爱将如命”的统帅风范。曾经下令全力救治负重伤的贺炳炎,余秋里等战将。 </p><p class="ql-block"> 在1942年那个物资极度匮乏、日寇严密封锁的艰苦岁月,“盘尼西林”(青霉素)是比黄金还珍贵百倍的救命药!<span style="font-size:15px;">【4】</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贺龙总司令的关怀与严令,化作穿越封锁线的奇迹,宝贵的盘尼西林,被同志们用生命护送到了这个小山村。</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5】</span></p><p class="ql-block"> 当那救命的药液缓缓注入父亲的身体,肆虐的高烧终于退却,感染被遏制。父亲那条几乎被判了“死刑”,却凝聚着钢铁意志的左腿竟奇迹般地保住了!这不仅是一个生命的奇迹,更是革命队伍中上下同心、生死与共的深情写照!是贺龙总司令对一位忠诚战士的最高褒奖与呵护!保住的不只是一条腿更是在民族至暗时刻照亮前路的浩然气魄!是一位虎将继续驰骋沙场的革命火种!</p><p class="ql-block"> 1955年,共和国首次授衔。金色的少将军衔在父亲肩头闪烁,父亲的手指不自觉地抚过那条曾被弹片贯穿的伤腿,目光却久久停留在那十四位同样佩戴将星却因战争致残的老战友们身上:贺炳炎上将的右臂永远留在了长征路上,余秋里中将的左臂凝固在冀北的风雪中……还有更多战友,把血肉化作了通往新中国的路基。比起他们自己何其幸运——是贺老总的关怀,战地医生的坚守,让这条腿得以保全。</p><p class="ql-block"> 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这些老将军们身体的残缺是他们在民族危亡之际,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的证明!是他们在缺医少药、条件极端艰苦的战场上,为了胜利,为了身后的家国,甘愿承受巨大痛苦甚至永久伤残,也绝不退缩的忠诚与担当!身体的创伤或许耽误了治疗,但从未耽误他们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更未耽误他们为建设一个崭新国家而鞠躬尽瘁!</p><p class="ql-block"> 在将星璀璨的殿堂里,父亲分明看见:这些残缺却依然挺立的身躯,正是共和国最坚实的脊梁。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们脚下这片热土更不会忘记!父亲和他的战友们,那些为共和国流尽鲜血、付出生命的先辈们,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功勋,他们的精神,早已融入共和国的血脉,铸就了不朽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山河无恙,英魂永在!</p><p class="ql-block"> 历史不容忘却,精神必将薪火相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 毛泽东批示原文:中央档案馆藏《第十八集团军1942年战况通报汇编》(档案号:J-002-1942-06),其中6月12日简报确有毛笔批注"田家会战,打得坚决,打得好!"笔迹经鉴定为毛泽东同志手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晋绥军区卫生部《重伤员救治记录》记载游好扬"左膝关节贯通伤,合并气性坏疽,经盘尼西林注射后免于截肢"(该记录本现存山西省档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 贺龙警卫员吴岱峰提到:贺老总听说医生要锯游营长的腿,当场拍桌子说:“是我的战将,必须保住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据《晋绥抗日根据地医药志》记载:1942年全根据地仅接收共产国际援助盘尼西林24支,贺龙特批“营级以上指挥员生命垂危方可动用”。《贺龙年谱》官方记载 1942年5月25日条:“接716团战报,营以上干部多人负伤,急令卫生部携药品赴兴县救治”(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P28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5】贺彪(时任120师卫生部长)在《战地救护回忆录》中专门记述:“游好扬膝伤恶化成气性坏疽,贺师长闻讯拍桌下令‘用最好的药!’当时全师仅存6支盘尼西林,当即调拨半数予其使用”(解放军出版社1982年版P69)。</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注:本文根据游好扬将军之女游江岩著《珍藏记忆》一书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