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巴松措—被人们称为上帝遗忘的高原绿宝石</p> <p class="ql-block"> 巴松措,这片镶嵌在雪域高原上的碧绿宝石,是一处由高山冰川堰塞形成的天然湖泊。</p><p class="ql-block"> 湖面海拔3464米,宛如一面明镜镶嵌在群山之间,湖长15千米,宽3千米,总面积达26.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60米,最深处可达120米。</p><p class="ql-block"> 整个景区平均海拔约3600米,地貌以高山剥蚀为主,气候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型,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孕育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意。</p> <p class="ql-block"> 湖心有一座神秘小岛——扎西岛,传说它是“空心岛”,仿佛漂浮于湖面之上,与湖底并无相连。</p><p class="ql-block"> 岛上奇景遍布,如树叶自然拼成藏文字母的“字母树”、格萨尔王战马留下的蹄印等,充满传奇色彩。</p><p class="ql-block"> 登临达切拉观景台,可将整片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巴松措坐落于尼洋河最大支流巴河的宽谷之中,地理位置优越,距工布江达县仅90公里,距318国道40公里,距八一镇120公里,是通往藏东腹地的重要门户。</p><p class="ql-block"> 这里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文化与信仰的交汇之地。</p> <p class="ql-block"> 扎西岛上,坐落着历史悠久的措宗寺,又名“措宗贡巴寺”,由藏传佛教宁玛派高僧桑林杰巴于十三世纪中叶创建。</p><p class="ql-block"> 寺庙采用木石结构,上下两层,庄严肃穆。寺中珍藏的镇寺之宝,是一块盖有吐蕃藏王松赞干布印章的布片,承载着千年信仰与传说。</p> <p class="ql-block"> 作为藏传佛教宁玛派的神湖与圣地,巴松措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8世纪,由天竺高僧莲花生大士亲自开创,至今已有约1200年。</p><p class="ql-block"> 湖水不仅滋养着这片土地,也滋养着无数信徒的心灵,成为朝圣者心中的圣境。</p> <p class="ql-block"> 在巴松措景区内,还保留着结巴村、错高村等历史古村落,原生态的工布藏族文化与佛教传统在这里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 村落中流传的古老习俗、节庆仪式,以及代代相传的信仰故事,构成了这片土地深厚的人文底蕴。</p> <p class="ql-block"> 巴松措的藏族民居建筑色彩斑斓,以红白为主色调,辅以黄、黑等色,极具视觉冲击力。</p><p class="ql-block"> 门框、窗楣、墙面、屋顶、柱头等处常绘有繁复而精致的图案,既显庄重又不失美感,展现出藏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信仰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 错高村的房屋多为石木结构或纯木结构,常见两层设计。底层为架空层,用石砌外墙围合,作为储物空间;上层则以木板分隔,楼梯居中,北侧外挑为厕所,南侧为晒台,功能分区清晰,生活便利,体现了藏族建筑的智慧与实用性。</p> <p class="ql-block"> 林芝地区雨量丰沛,海拔3000米米左右,因此藏族民居的屋顶多采用“人”字形双坡顶,便于排水。</p><p class="ql-block"> 坡屋顶下的空间也被巧妙利用,常用来存放草料等杂物,既实用又美观,展现出高原人民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我们越过海拔4700多米的色拉季山口,这里是观望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最佳观景台,可惜当日乌云笼罩,须晴日金色照山峰。</p> <p class="ql-block">色季拉山口的藏族马帮</p> <p class="ql-block">小兵拍摄于2025年5月26日,编辑于2025年8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