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p><p class="ql-block"> 汽车在弯弯曲曲回肠般的水泥山路上爬行,水泥山路约四米宽,时有两边的树林或竹林相互掩映,在阳光的照射下,路上洒下斑驳的树影。也不知转了多少弯,穿过一片树林后,眼前展现的正是以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张地井村是北团镇最边远的山村之一,离镇上有30多里路,海拔近1000米的高山盆地中。盆地中一条小河,河水清澈明净,河中乱石错落,芷草丛生,河旁桃花如霞,李花似雪;每隔三、四十米,河上就有一座小石桥;小河两边,阡陌交错,屋舍俨然,田野间几个农人正在吆牛春耕;水泥路就沿着河流在田野和房屋边向山的深处延伸;房屋大多是土木砖瓦结构的老旧平房,也有多座装修一新的新式楼房。在古屋之间,石铺的村道蜿蜒穿梭;一些古屋前的简易木质门楼已破败倾斜了,但古屋里仍然住着老人,鲜艳的红对联与黑色的古屋形成鲜明的色彩反差。许多鸡在屋角地边闲荡着;一些村民在屋前怡然自乐;村庄四周,竹木环合,天蓝树绿,境朗气清,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据村中老人介绍,这个村的原住民都姓罗,原祖是连城坑子堡搬迁过来的。自始祖到此,少说也有三百来年历史了。全村人口300多人,但奇怪的是,却没有姓张的住户。我想这里也和其它的一些山村一样,村名与住民的姓不相符。原因是村名一般是以开基的始祖姓来起的,而往往是开基始祖姓的住民到了后来或外迁或消亡了,而后迁入的别姓住民却在这个村繁衍下来,村名却还是引用原始的村名,于是到后来*就形成了村名与住民姓氏不一致的现象。据说,现在村民的主要收入靠卖竹山上的毛竹,光这一项每户收入可达二万元左右。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和读中、小学的学生留守村中,也有部分中年人在家卖竹子和种地。</p><p class="ql-block"> 村中有一棵需两人才能合抱的国家一级保护名木红豆杉,据村民说至少有300多年了,屹立在小河旁边。村人在树下立了一座很小的伯公神庙,庙前插了很多残余的香骨和蜡烛,也有许多禽畜拿到这里杀祭的血迹,布满山村神明信仰的神秘和恐怖气氛。</p><p class="ql-block"> 其实,上世纪末,我就曾来过这里搞山地林木调查。那是1988年的4月,我们姑田林业职高毕业班要毕业实习,分组到各个乡镇林场搞林地调查,我和9位同学就被分配到北团镇小坑林场做山地林木调查,其时林场还未建起来,办公房都还在施工,但各种工作还是要做的,而林场的山地林木数据资料是最基本的。这项工作就由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林业职业学校学生来完成。</p><p class="ql-block"> 在调查期间,好像在张地井村附近的山场林木调查了最久,午饭都是在张地井村的干部家里吃的。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为了完成任务,一直到下午2点多才回来张地井村部吃饭,每个人又累又饿又热,坚持回到村里时,连站都站不住了。还有一次,一位女同学趁着旁边同学离得远时,悄悄对我说“走,我们一起去那边采杨梅,我昨天看到那边有一棵树上的杨梅红了,我们悄悄过去,别让他们看见了。”于是我俩悄悄一溜烟就跑了,翻过了一个山脊,找到了那棵杨梅。满树鲜红的杨梅像繁星一样布满翠绿的树叶间,煞是美丽!杨梅树上的天空湛蓝清澈,一团团棉絮一样的白云在天上飘。我到树上采,她在树下捡,相互说着关心的话。她总是在树下仰看着我嘱咐道:“小心啊!小心啊!”我就故意说:“要是我掉下去了,你怎么办?”她笑着说:“我就抱住你啊!”我哈哈大笑。我们的心中都感到盈盈的幸福感!但在那个时代,我们的情窦初开也就止于此,还不敢公然敞开心怀,表达自己内心的爱。我们采摘了不少杨梅,就直接回到了驻地聊天。等到组员们回来,组长问我们为什么离队活动,那位女同学撒谎说是她身体感觉不舒服,让我陪她先回来的。这个理由是我们原先说好的。组长问我们为什么不给他请假,我说因为我们离组员们远,就没有预先请假的。组长见我们的理由说得过去,就没有再追问了。就告诫我们下次不得重犯,并重申了一遍此次的毕业实习纪律。</p><p class="ql-block"> 虽然有了张地井村那次难忘的情感经历,但我和那位女同学却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其实也不是两不相愿,我知道她喜欢我,我也在内心爱着她,但人生的情缘确实是身不由己的,只能说我们命中无缘。就那一次刻骨铭心的情感碰撞后,我们就没有机会继续发展下去了。张地井村的采摘杨梅经历,成为我们人生长河中的一朵细小的浪花,或是时光岁月里的昙花一现!</p><p class="ql-block"> 但张地井中那桃花源般的村野环境,和那次美丽的艳遇,还是时时让我想起,以至让我多次回到这个村庄去看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