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长征路(六十七):单家集、将台堡

苍山一飞鹰

文字:苍山一飞鹰<div>图片:苍山一飞鹰</div><div>视频:苍山一飞鹰</div><div>美篇号:1751699</div><div><br></div> <h5>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h5> 宁夏·单家集 1935年10月5日,中央红军陕甘支队离开界石铺,毛泽东随一纵队突破西(安)兰(州)大道,过葫芦河到达兴隆镇单家集。<div><br>  我们沿着红军足迹从界石铺往东进入宁夏境内,再向北到单家集,这段路只有44公里1个小时车程。大路边有“单家集革命旧址”指示牌,右转看到一个小广场,就是旧址所在地单南村。单南村与单北村合称单家集,是回民聚居的村落,这里原属静宁县,1958年划归宁夏西吉县。</div><div><br></div> <h5>单南清真寺(陕义堂)</h5> 参观毛泽东住过的回民张春德家小院,还有毛泽东与清真寺阿訇马德海促膝夜谈的陕义堂北厢房。北厢房为土木结构单层房屋,保存完好,门前立有文物保护石碑。<div><br>  进入屋内,墙上挂着一面锦旗,上书“回汉兄弟亲如一家”。1935年8月15日,红二十五军去陕北途中,经单家集驻扎3天,这是第一支经过单家集的红军部队。战士们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回族风俗,热情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被回民称为“仁义之师”。双方举行了隆重的拜访仪式,军长程子华书“回汉兄弟亲如一家”锦匾赠予清真寺,现锦匾珍藏于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div><div><br></div> <h5>陕义堂北厢房</h5> 中央红军陕甘支队是第二支来到单家集的红军队伍,战士们对回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早有所知,为了不出问题,还是不断地相互提醒,在回民面前不要说猪呵!不要住清真寺呵!……。没想到部队一进入单家集,就受到回民群众的夹道欢迎,端茶递水,像迎接亲人一样。<div><br>  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人得到最高规格的民族礼节接待,这让毛泽东十分意外,得知红二十五军不久前经过这里,才连声称赞:红二十五军政策水平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好呀!毛泽东也按照当地习俗,将10份见面礼装在一只皮箱里,赠送给阿訇马德海。</div><div><br></div> <h5>毛泽东住过的回民农家小院</h5> 宿营后,毛泽东、张闻天参观了单家集南清真大寺,主席即兴发表演讲,向在场的群众讲解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党的民族政策、抗日主张和革命的前途命运,说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张民族平等、保护回文经典和清真寺、尊重回族宗教信仰自由等。大家听了都很感动,阿訇当即就招呼乡亲们腾出房子给红军住,粮食也按市价卖给红军。<div><br>  在陕义堂北厢房,马德海向毛泽东介绍了当地的风俗人情和回民的风俗习惯,对红军的抗日主张和民族宗教政策衷心赞同和拥护。两人相谈甚欢,直至深夜,留下“单家集夜话”的佳话。现在北厢房的炕上,塑有毛泽东和马德海像,两人相对而坐,秉烛夜谈,反映的正是这段往事。红军人人都是宣传员,毛泽东也不例外。</div><div><br></div> 广场中央立有纪念碑,碑座上刻“人民救星 伟大领袖”八个金字。《碑记》载,红军三过单家集,播下革命火种,谱写民族团结史歌,军民鱼水,流芳百世,长征精神,光照后人。第三支到单家集的红军队伍是西方野战军,1936年9月左权、聂荣臻率一军团所部驻扎单家集、兴隆镇一带长达44天,作会师准备,并在单家集成立了苏维埃自治政府,这是西吉县境内的第一个红色政权。<div><br></div><div> 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单家集村民自发捐款建碑,2006年长征胜利70周年时村民们再次自发集资,21户人家举家搬迁让出地方,将纪念碑所在广场扩建至7200平米。</div><div><br> 纪念碑正对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大寺,据说按照伊斯兰教习俗,清真寺门口不立碑,但单家集村民们却把碑立在了陕义堂门前,这是回民穆斯林对领袖的敬重与热爱,超越了宗教,彰显出民族团结的大义与情怀。</div><div><br></div> 在中央红军到达单家集的这天,张国焘在四川理番县卓木碉(今马尔康县白莎寨)另立中央,自任中共中央主席和军委主席,宣布开除毛泽东、周恩来、秦邦宪、张闻天的中央委员及党籍,并下令“通缉”,对杨尚昆、叶剑英免职查办。今天看来这似乎是一场笑话,一场闹剧,可当时却是一起严重的分裂事件,后果难以预料,毕竟一大半的红军队伍掌握在张国焘手里。<div><br>  张国焘的行为在毛泽东的预料之中,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与张国焘的斗争中毛泽东始终保持克制和冷静,并以卓绝的政治智慧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年后红军实现大会师为张国焘的分裂行为画上了句号。此时毛泽东的目标是要尽快到达陕北,第二天(10月6日)他带着部队离开单家集,向六盘山进发。</div><div><br></div> <h5>回民小店里的男孩</h5> 广场边有一家回民小店,卖一种绕成花形的馓子,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店主不在,只有两个小男孩,我们问馓子怎么卖,他们说10元一包,我们买了两包。交易完成,两个小男孩很高兴,接受了我们给他们拍照的要求。<div><br>  馓子很香,吃起来不脆,有点像糕点的口感,不知是不是用马铃薯粉做的,因为西吉是“中国马铃薯之乡”。宁夏这地方适合马铃薯生长,小时候随父母在银川石嘴山生活,记忆中除了高粱、玉米,就是马铃薯了。</div><div><br></div> <h5>将台堡会师广场</h5> 宁夏·将台堡 从单家集向北18公里,到达将台堡镇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时近傍晚,下着小雨,没想到纪念园内还有很多游客在游览。<div><br>  走进纪念园会师广场,远远就能看见高高立于台阶之上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游人纷纷在碑前拍照留影。纪念碑建于1996年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2006年和2016年两度进行改扩建和提升,形成目前的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div><div><br></div> <h5>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h5> 纪念碑坐西朝东,碑高26.36米,“26”为2006年改建,“36”寓意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碑体为花岗岩,正面碑名为江泽民题写。碑身下部8组浮雕以红军长征中的重大事件为主题,简约表达了中国革命从长征走向胜利的过程,其中“路过回民区、翻越六盘山”以及“三军大会师”中标注将台堡,则是突出了地域色彩。台阶分三路通向纪念碑,碑的顶部雕有三尊红军头像,这些都寓意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实际在将台堡会师的红军队伍没有红四方面军。<div><br>  1936年5月,由红一方面军主力组成的西方野战军从陕北出发,向甘肃、宁夏进军。8月下旬,经固原、海原向西兰公路挺进,9月初中央制定静(宁)会(宁)战役计划,准备集中红军三大主力,攻打胡宗南部,巩固和扩大陕北革命根据地。</div><div><br></div> <h5>将台堡会师</h5> 9月14日,一师三团在团长阮金庭、政委肖锋率领下进驻硝河城、兴隆、将台堡。同日一师一团在师长陈赓率领下,到达兴隆镇单家集,二师在师长杨得志、政委萧华率领下,从固原三营出发直插静宁县界石铺。一、二师在静宁参加系列战斗后,又转战进驻西吉公易、平峰、单家集、将台堡、硝河城等地。10月22日一军团二师与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二军团在将台堡会师。10月23日二方面军六军团在军团长陈伯钧、政委王震率领下,与陈赓、杨勇率领的一师在将台堡以南约12公里的兴隆镇会师。<div><br>  由此看来,红军会师的最后一个地点是兴隆镇,不过最终中央把1936年10月22日定为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纪念日,也就是把将台堡作为红军长征最后的会师地,使得将台堡闻名于世。</div><div><br></div> <h5>将台堡</h5> 将台堡位于西吉县城东南30公里,葫芦河东岸,原为将台乡,2017年撤乡并镇时改为将台堡镇。纪念碑后面的土堡,就是古将台堡。<div><br>  将台堡,原名西瓦亭,始建于战国秦昭襄王时期,后历代均有修扩,1920年海原大地震时遭到严重破坏,翌年当地乡绅王世英组织周围“四坊五垛”乡亲集资重建,是宁南腹地、葫芦河流域、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军事要塞和商贸集散地。民间传说穆桂英曾在这里筑台点将,统兵抗敌,秦腔《穆柯寨》戏文中也有“离了将台上战马”的唱词,将台堡由此得名。</div><div><br></div><div> 现残存的土堡东西长70米,南北宽68米,堡墙高10米,堡门建在正南面,上嵌薄一波题写的"将台堡"三个大字。高高的城墙上插满红旗,走进古堡仿佛走进了历史。<br></div><div><br></div> <h5>三军会师纪念馆</h5> <div>  城堡内建有将军翰墨碑林和三军会师纪念馆,我们饶有兴致地观看,再次重温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div><div><br></div><div> 1935年10月21日,红二方面军长征进入宁夏西吉县境内,当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政委关向应和随军行动的原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在平峰镇与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等会面,第二天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二军团与一军团二师在将台堡会师,两军首长同会师部队万余人,在将台堡东侧广场上举行了联欢。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历经两年浴血转战,终于全部胜利会师。</div><div><br></div> <h5>将台堡内</h5> 离开将台堡,我们继续驱车向东,行驶百里,跟上红军的步伐到达六盘山脚下,晚宿隆德县城。<div><br></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单家集到将台堡</span></p> <h1><i><font color="#ff8a00">(未完待续......)</font></i></h1><div><i><font color="#ff8a00"><br></font></i></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年8月</h3> <h1>附图:</h1> <h5>将台堡会师纪念碑前留影</h5> <h5>三军会师纪念馆前</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