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底波澜绘莆阳

兰馨斋工作室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笔底波澜绘莆阳——赞余志鹏的文化守望与艺术耕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在莆田这片浸润着千年文脉的土地上,余志鹏以楹联为舟、书法为桨,在历史与现实的长河中摆渡,将莆阳的山川形胜、人文风华化作笔底波澜。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赤子,用文字与墨香编织着对家乡的深情,让莆田的文化基因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一、楹联为刃,雕琢莆阳肌理余志鹏的楹联创作,是对莆田自然与人文的深度解码。他的笔触如刻刀,精准地切入地域文化的肌理。在"宁海初日"的创作中,他以"绮霞低映衔红日;宁海高吟涌石桥",将木兰溪入海口的壮丽日出与千年古桥的雄浑气势融为一体,让自然景观承载起历史的厚重。这种对地域符号的精准捕捉,在他为莆田八中撰写的校史文章中亦可见一斑:"木兰溪下游,地卧鼓楼山,毗邻兴美街,唐代红泉宫,光朝讲学地,朱熹来东井",短短数语便串联起莆田的教育渊源与文化传承 。作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余志鹏的作品多次在全国赛事中斩获殊荣。2013年"天后圣殿"杯全国楹联三等奖的背后,是他对妈祖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艺术转化。他的楹联不仅是文字的游戏,更是文化的载体——在白塘镇洋尾古村的文化活动中,他的作品与古村的建筑、水系相映成趣,成为活化传统文化的生动案例。这种将楹联创作融入地方文化肌理的实践,让古老的文学形式在当代焕发新生 。二、书法为翼,翱翔艺术苍穹书法与楹联的结合,是余志鹏艺术实践的一大特色。他的书法作品如行云流水,将楹联的文学性与书法的艺术性完美融合。作为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笔触既有传统书法的法度,又融入了个人的创新表达。在《兰馨墨韵百联集》中,每一幅楹联书法都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或笔走龙蛇如惊涛拍岸,或娟秀雅致似兰芷幽香,让观者在文字的意境中感受书法的韵律之美。他的书法创作始终紧扣莆田主题。为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创作的楹联书法,以刚劲有力的笔触书写"海滨邹鲁"的辉煌过往;为湄洲妈祖祖庙题写的匾额,则以端庄大气的风格传递出妈祖文化的神圣与庄严。这种艺术表达不仅提升了莆田文化景观的美学价值,更让书法成为传播地域文化的有力媒介。三、文化为魂,守望精神家园余志鹏对莆田文化的贡献,远不止于艺术创作。作为莆田市书法研究会副会长,他积极投身文化传承事业,通过举办讲座、开设培训班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楹联与书法爱好者。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年轻人开始重新认识并热爱家乡的传统文化,让莆田的文脉在代际传承中延续。他对家乡的深情,更体现在对地方历史的挖掘与书写中。从莆田八中的校史梳理到白塘湖的文化考证,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为莆田留存了珍贵的历史记忆。这种文化守望者的担当,让他的作品超越了艺术层面,成为记录时代、传承文明的精神丰碑。在莆阳大地的每一处文化肌理中,都能感受到余志鹏的心血与才情。他以楹联为刃,雕琢出莆田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魂;以书法为翼,翱翔于艺术的苍穹;更以文化为魂,守护着家乡的精神家园。他的创作不仅是个人艺术追求的体现,更是对莆田文化的深情告白——让我们在他的文字与墨香中,读懂莆阳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由 康桂寒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