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福州城的烟火深处,开元寺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守着南朝梁代的月光,已站了近一千五百年。初名“灵山寺”时,它或许只伴着山野清风,直到唐开元年间换上如今的名号,便成了这座城最绵长的注脚——战火曾让它断壁残垣,却总有人捧着虔诚,一砖一瓦将它扶起,如今飞檐上的铜铃,仍摇着明清匠人掌心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从唐代至今,福州开元寺始终是消灾延寿药师佛的主道场,药师佛信仰在此绵延不绝。寺外山门旁立有“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主道场”的巨型石碑,内山门外两侧的石柱则分别主司“消灾延寿”与“平安健康”,无声昭示着这里的核心信仰。寺内灵源阁一楼设为药师殿,殿中供奉的消灾延寿药师佛圣像,巧妙融合了汉传与藏传佛教的造型风格,眉眼温润间,仿佛能洞悉人间所有疾苦。</p><p class="ql-block">作为药师佛道场,这里的慈悲总伴着草木清香。古往今来,无数人怀揣着病榻前的期盼前来祈愿,寺里的药草香与经文声相互缠绕,化作最温柔的疗愈力量——原来佛的慈悲从不止于经卷文字,更藏在这份抚慰病痛的真切温度里。</p> <p class="ql-block">福州开元寺的大铁佛最是动人。这尊阿弥陀佛坐像铸造于唐末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年),头挽螺髻,身披袈裟,盘坐于莲座之上,头部实心、身躯空心,外披泥贴金,法相庄严肃穆。当年无数工匠挥汗如雨,将约52吨铁水浇筑成这尊高5.96米、宽4米的巨像,使之成为中国最早、最重、最大的古代特大型宗教造像铁铸件。</p><p class="ql-block">千年光阴流转,佛像的衣纹仍留存着浇筑时的流动感,掌心的弧度里,仿佛还凝着当年炉火的灼热与匠人的敬畏。它不似金佛那般耀眼,却在斑驳的锈迹中藏着最实在的力量:原来信仰可以如此沉甸甸,经得起岁月磨洗,依然稳稳地托着众生的仰望。</p> <p class="ql-block">一千五百年的光阴里,它见过帝王将相,也迎过贩夫走卒,铁佛无言,却把所有悲欢都酿成了岁月的沉香。来这里的人,总会在某个瞬间忽然懂了:所谓永恒,从不是砖石的不朽,而是一代代人用信仰与温情,为它续上的呼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