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陆的万种风情十(纳米比亚篇—鲸湾出海·辛巴红泥人部落)

李秀珍

<p class="ql-block">感觉她是我在部落里看到的最美的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月20日。早餐后搭乘游船出海。</p><p class="ql-block">比较遗憾,天空不作美,一直雾蒙蒙,所以,海水看着不是很清徹。</p> <p class="ql-block">鲸湾港是南大西洋沿岸自安哥拉洛比托至南非开普敦之间3000公里海岸线上唯一的天然深水避风港。</p> <p class="ql-block">海鸥等海鸟在空中翱翔或停歇在船头,引来阵阵欢呼声。</p> <p class="ql-block">事先功课没做好,很冷,把能穿的都穿上了,还得裹下毯子。</p><p class="ql-block">旅程的10多天,基本上每天出去都缩头缩脑,回宾馆时灰头灰脑,邋里邋遢了一路。</p> <p class="ql-block">大量的海狮、海狗在沙滩上慵懒晒太阳或水中嬉戏。</p> <p class="ql-block">时有海狗、海狮🦭跳上船🚢的事发生,我们座的船比较大,离海面高,比较安全。野生动物离远点欣赏即可。</p> <p class="ql-block">很多海豚🐬在船边游来游去。</p> <p class="ql-block">这段时间是南半球的冬季,鲸鱼会从南极迁徙到更暖和的纳米比亚沿海海域进行交配和繁殖,常见的有座头鲸、小须鲸和南露脊鲸等。其中,7-10月是较为理想的观赏时段,此时出海,看到鲸鱼的概率较高。</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运气不是很好,没遇上。</p><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p> <p class="ql-block">鲸海湾海上资源能源较为丰富,看到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海屿开展钻探作业。</p> <p class="ql-block">在船上午餐。</p> <p class="ql-block">菜品还是蛮丰富。</p> <p class="ql-block">船上几个非洲游客特别活跃,不知道和多少人合影了。</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看到粉色的水母在海里漂荡着,很漂亮。</p><p class="ql-block">以前看到的基本上是透明的白的。</p> <p class="ql-block">上岸时看到中国援建的港口也看的不真切。</p><p class="ql-block">很遗憾的,很希望能清楚看到我们中国人在那里的成就及功绩,很是自豪。</p> <p class="ql-block">下午,离开鲸湾,前往辛巴红泥人部落居住地方。</p><p class="ql-block">先入住酒店。</p> <p class="ql-block">酒店中有辛巴红泥人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大堂等都是非洲特色。</p> <p class="ql-block">漫天星光。</p> <p class="ql-block">这鸵鸟大概也是“宠物”吧。</p> <p class="ql-block">7月21日。</p><p class="ql-block">早餐后参观独具特色的辛巴红泥人部落。</p><p class="ql-block">这是纳米比亚一个行将消失的原始社会族群,17世纪从安哥拉高原迁徙至纳米比亚,如今人数不足两万。</p><p class="ql-block">虽然已经进入21世纪,可那里的一切还都停留在17世纪。</p><p class="ql-block">进了部落口,有一个草棚,有10多个孩子在上学。也许,这是世界上最简陋的“学校”了。导游介绍是部落里有人外出接触到现代文明,回来办了这个教学点,传授文明。</p> <p class="ql-block">这些孩子的学习环境,让每个看到的人心里都会充满同情、怜悯。</p> <p class="ql-block">看了一下作业,好像是比较简单的加法。</p><p class="ql-block">能够开始有文明的教育就是进步,希望步伐能够快点再快点。</p> <p class="ql-block">辛巴族实行一夫多妻制,由于神秘遗传基因等原因,该部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性寿命较短,很多男孩在15岁之前就夭折。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保证家族的延续和女性的生活保障,形成了这种特殊的婚姻习俗。按照习俗,父亲或兄长去世后,其财产包括老婆都会由弟弟接受。</p><p class="ql-block">整个部落,都没有看到几个男性,好像进入了“女儿国”。</p><p class="ql-block">奇怪的是在草棚里学习的好像都是男孩,难道不让女孩出来学习?</p> <p class="ql-block">辛巴红泥人居住的房屋大多是用树枝和掺有牛粪的泥巴搭建而成的,屋内面积一般只有几平方米。为防止房屋坍塌,屋内大都会竖起比较粗大的木头来支撑房顶。房檐房门低矮,仅能弯腰进入,没有床没有桌子没有椅子,一切都是简单的摆设,地上一张牛皮,是他们的床,是他们的饭桌和生息的地方,还有瓦罐、木瓢等一些简陋的日常生活用品,由于她们身上的红泥,房间内物品上都染上了一层红色。</p> <p class="ql-block">导游再三提醒,照片可以拍,但那些“裸照”不能不经处理就发到任何社交媒体上,否则有被封号的风险。这里的成人都是“裸”的,我也不会P照片,刚才费劲弄了两张,所以就上点儿童照了。</p> <p class="ql-block">那里的人上身都是裸着的,下身仅有一点遮羞处。基本终身不洗浴,女子成年时需将4颗下门牙硬生生拔掉,听了汗毛凛凛。</p> <p class="ql-block">辛巴族生活在干旱的半沙漠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洗澡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行为。因此,辛巴族女性一生仅在出生时洗过一次澡,此后便很少再用水洗澡,而是通过涂抹红泥来达到清洁身体的目的。她们将一种红色石头磨成粉末,与动物油脂混合制成红泥,涂抹在身上和头发上,既能防晒、保湿、驱虫,又能掩盖身体异味。此外,她们还会使用一种特殊的香料植物,将其点燃,用燃烧产生的烟雾熏染身体来保持清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发展,部分辛巴人受到现代文明影响,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可能会有更多接触水和洗澡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熏染身体利用余量薰衣服。</p> <p class="ql-block">辛巴族女性的头发造型离不开标志性的“红泥”——她们将当地一种富含氧化铁的红色岩石磨成粉末,与牛油、羊油等动物油脂混合,制成黏稠的红泥膏。这种红泥不仅是造型的“发胶”,更是保护头发和身体的重要工具(防晒、防干燥、驱虫)。</p><p class="ql-block">部分女性会在发髻中编入动物毛发(如牛毛)、铜线或其他饰品,增加造型的牢固度和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独特的发型文化,既是辛巴族的标志性符号,也承载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文化传统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售卖一些手工制作品是收入来源之一。</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领队提示可以带点小礼物,团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带了一些,到了那里,感觉带的太少了。</p><p class="ql-block">那些孩子无论拿到什么,都特别的开心。</p> <p class="ql-block">再次认识到,同一个地球,世界是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向游客演绎了她们的舞蹈,都是女性,P照片的事搞不定,所以就不发了。</p><p class="ql-block">其实,网上应该都有。</p> <p class="ql-block">落后、贫穷、原始、与世隔绝,大概就是这样。</p> <p class="ql-block">车行距离半小时,就是有加油站、小超市的文明世界了,可是这里离文明世界差距时间距离有多少呢?</p><p class="ql-block">就是现在,不少辛巴红泥人需要到其他场合时仍然保持原始状态,传统的习惯改变起来太难了。</p><p class="ql-block">世界大同,是一个很美好又很遥远的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