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护市民头顶上的安全?

同舟共济

<p class="ql-block">8月1日晚,长沙市开福区北辰三角洲小区E3区天桥路段发生一起高空坠物致人死亡事件。一名21岁女子在散步途中不幸被坠物砸中,经抢救无效身亡。人民城市如何防止高坠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如何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再次敲响了警钟!</p> <p class="ql-block">据现场目击者及家属反映,事故发生于当日19时许,死者为某小区住户,职业为主播,当晚与父亲外出散步时突遭不测。初步调查显示,坠物疑似为建筑外墙脱落的水泥块。事发后,警方迅速封锁现场,并启用无人机取证,物业人员同步设置围挡维持秩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高空坠物引发的安全事故频发。此次事件中,年轻生命的逝去引发公众对建筑外墙安全的广泛关注。目前,长沙市相关部门正协助家属处理善后事宜,同时全面排查辖区建筑安全隐患。本报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并呼吁加强高空坠物风险防控,避免类似悲剧重演。(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阮占江 帅标 )</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31日,上海嘉定区“臻品嘉园”小区地下车库发生长达20米的排风管道整体坍塌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经查,管道材料为吸潮性强的玻璃丝棉复合材料,固定支架严重锈蚀,开发商被指为节省成本选用劣质材料‌12。属地物业已紧急拆除2公里同类管道,临时启用通风设备替代‌。材料隐患与监管缺失‌是主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专家分析:上海市住建委专家傅旗康指出,此类材料在潮湿环境中粘结强度会逐步挥发,且含疑似石棉成分,存在长期安全隐患。镀锌钢板本是常规选择,但开发商与设计方为压缩成本改用复合材料‌。</p><p class="ql-block">此事件再次给城市安全敲响警钟,建筑物第六立面的高坠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也不可掉以轻心。</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关于对开展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管控机制,实施闭环管理的值得大家深思和建言</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变化,城市高楼林立,房龄20年以上的老建筑外立面逐步风化出现空鼓的,有的装饰线条老化铁胀开裂的,有的外墙保温层材质差工艺落后出现成片脱落的比比皆是。由于疫情后经济形势下滑,政府用于房屋安全隐患巡查管控、应急处置的经费普遍压缩,各街道对房屋隐患的巡查管控便难以全时段实施,有的街道只能在台风或汛期开展1—2月的巡查管控。长此以往,对城市建筑特别是社区房屋安全实施“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就难以为继,势必造成有些安全风险点的巡检复查管控的频率要降低,周期要缩短,巡查范围也难以实现全覆盖。为了把有限经费用在刀刃上,必须突出重点、聚焦安全隐患易发点、多发点,并建立常态长效管控机制。对此提出如下建议:</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要建立常态化安全隐患巡查和联勤处置机制。</b>社区房屋安全隐患预防和治理是一项事关房屋安全管理“全生命周期”监管的工作,具有系统性、社会性、复杂性和特殊性的意义,是全新的社会管理与城市精细化管理高度融合的综合性工作,房屋安全隐患看似静止的,实为动态性的,仅靠短期的发现排摸整改,难以达到标本兼治。因此,要提高各级领导对房屋安全预防治理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感的认识,建立长期作战的战略意识,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要一环扣一环压茬推进,只有建立常态长效和联勤联动处置机制,久久为功,挂牌督战、销项管理,步步为营,形成管理闭环,安全隐患才能逐年减少、越来越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建立有针对性的安全隐患督修督办机制。</b>全市各区各街道情况各异,但黄浦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该区域商业繁华、交通便利、游客密集,代表着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黄浦无小事、处处要敏感”。对于排查发现的问题,不能只停留在派单告知上,还要看问题隐患是不是真正解决了,要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消灭在群众投诉、媒体曝光之前。要通过各方联手,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可通过口头告知、书面提醒、派单督修、反复督办、应急排险、责令整改、代为修复等手段形成管理闭环,循环推进,久久为功,把安全隐患问题逐步解决。</p><p class="ql-block">目前,许多区正在做房屋安全隐患普查工作(如黄浦、徐汇、虹口、嘉定等区),许多街道正在做房屋体检安全隐患复查,或应急排险++严重损坏修复试点,希望能突破瓶颈,探索出一条就切实可行的房屋体检及安全隐患应急排险、闭环处置的有效途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建立问题清单后的应急抢修和问题处置机制。</b>按照安全隐患发现处置流程,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将问题清单派发给业主或承租人。本着“谁产权谁负责,谁设备谁负责,谁拥有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和“谁的房子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建造谁负责,谁造成的原因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业主主体责任、政府监管责任和行业管理责任,并按照《黄浦区房屋应急排险工程管理办法》和《黄浦区街道房屋安全应急专项资金使用办法》的通知精神,落实项目、落实经费、落实队伍,对严重损坏以上的问题,落实整改,切实形成工作闭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建立街道与房管物业、第三方队伍联勤互动及监督反馈、销项管理机制。</b>对安全隐患的整改情况,街道相关部门在向责主体送达《房屋高坠暨“三附设施”安全隐患督办通知书》或《安全隐患责令整改通知书》的基础上,对问题点位整改修复情况应定期核对进行跟踪督办,或委托原安检单位以街道“社区安全防控专项整治办”的名义挂牌督办,或通过物业向存在房屋严重安全隐患的业主(或物业)进行书面告知,整改落实情况及时向街道报告(或街道对已落实整改的向安检巡查第三方进行通报反馈,以加强信息沟通),实施销项管理,形成管理闭环,为实现高坠风险隐患逐步趋零,消除市民头顶上的安全隐患,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不获全胜、决不收兵。</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五)建立路径清晰、渠道畅通、使用规范的资金保障机制。</b>在近两年来的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践中,各街道探索和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但也遇到了许多瓶颈性问题,由于资金保障捉襟见肘,对排查出来大量的“疑似危险”和“严重损坏”等问题隐患,如何快速排险、及时维修、最终形成管理闭环,一直是困扰基层的一道难题。由于资金紧缺,许多小问题拖成了大隐患,甚至酿成了惨痛事故,如南京路“812”店招坠落亡3人伤6人和“322”西凌家宅外墙空鼓粉刷层坠落亡1人的事故,教训十分深刻。因此,建议区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和指导街道相关科室如何申请和使用好房屋应急排险以及店招店牌定期巡检专项资金的申报立项,重点是告诉街道在申请和立项时的操作方法、路径渠道,把市和区制定的相关文件及政策用足用好,确保专项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确保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更加精准、更加安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