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

使者

<p class="ql-block"><b> 大 暑</b></p><p class="ql-block"><b> □使者</b></p><p class="ql-block">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月22日—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此时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意味着 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已经到来。在潮热的空气中行走,仿佛连时间都变得沉重,一切都静止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说:“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对于大暑的节气特点,觉得还是东汉刘熙的《释名》解释的准确,“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大暑节气,热是主题。气温居高不下,刚好适合居于室内修身养性。盛夏,总是会心生焦虑,蝉鸣不止,阳光焦灼。这时,宜静坐,让心回归平静。夏天的夜晚,是一天中最迷人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大暑节气,正如那锅蓄势待发的热水终于迎来了沸腾的时刻,热烈至极。大暑是每年最热的时节,酷热无比。相较于小暑,大暑的热度更甚,仿佛一位巨人屹立在天地间,令人敬畏。此时,老天爷似乎开启了蒸煮模式,前日的余热与今日的烈日交织,形成一片炽热的画卷。清晨,知了便开始鸣叫,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炎热;而到了午后,阳光更是如火如荼,城市仿佛一座被烧透的砖窑,连空气都带着炽热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人们以独特方式应对酷热:老人们坐在村头老树下摇着蒲扇闲聊,孩子们在溪水中嬉戏,笑声回荡在炎夏里。城市中,空调房成为避暑港湾,而乡村则保留着质朴的清凉——屋檐下藤椅轻摇,井水冰镇的绿豆汤或西瓜带来舌尖的甘甜,瞬间驱散燥热。雷雨突如其来,冲刷大地,雨滴砸在池塘荡起涟漪,为闷热注入短暂清凉。‌‌</p><p class="ql-block"> 古人认为,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意思是在大暑第一候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这些闪烁的精灵是由腐草幻化而成,因而得名“腐草为萤”。在寂静的夜晚,它们轻盈地飞舞,为酷暑带来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也预示着秋季的脚步悄然临近;二候土润溽暑,意思是在大暑第二候时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古人认为,随着大暑的深入,天气变得愈发闷热,土壤也变得湿润起来。空气中的湿气浓郁,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蒸笼之中。然而,这样的环境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却极为有利,湿热的环境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稻谷等喜水作物,正是在这样的季节里旺盛成长;三候大雨时行,意思是在大暑第三候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古人认为,大暑节气,由于湿气积聚,大雨时常降临。许多地方在大暑迎来大雨、高温和雷暴天气,需抢收抢种。在这一时期迎来了日照充足、气温飙升的时节,同时伴随着频繁的雷暴和充沛的降雨。农民们需把握时机,进行农作物的抢收与抢种,以确保秋收的丰硕成果。</p><p class="ql-block"> 大暑节气,民间有着丰富的习俗活动。人们在这一时期,会举行各种仪式,以祈求平安与丰收。同时,也有一些传统习俗流传至今,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饮伏茶,自古至今,大暑三伏天里,民间都有饮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就是专为三伏天准备的茶饮。这种茶由多种中草药精心熬制而成,带着清凉的药香,能有效地消暑降温。晒伏姜,这一传统源自中国的山西、河南等地。在三伏天,当地人会精心地将生姜切片或榨汁,并与红糖混合搅拌,之后装入容器中,用纱布覆盖,置于阳光下晾晒。经过充分融合,这种伏姜通过阳光晾晒,成为温暖养生的佳品,食用后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症状有显著疗效,同时还能带来温暖身心的保健效果。喝暑羊,这一大暑习俗在鲁中南的沂蒙山区和鲁西南地区广为流传,其中尤以山东单县的羊汤最为人所称道。羊汤在大暑时节为人们提供清凉和宁静。当夏日的热浪滚滚而来,不妨尝试一碗清爽的羊汤,让美味与健康伴你度过这个炎炎夏日。愿你在这个季节里,无论早晚,都能感受到一丝丝清凉与宁静。愿你像莲花般纯净,不受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愿你的生活如诗如画,四季安康,岁岁平安。烧伏香,大暑节气,气温高,大部分地区经常遭受干旱、洪涝和风灾等自然灾害。为了抢收抢种、抗旱、防涝、防台风以及田间管理等任务,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人们会烧香祈求风调雨顺。大暑船,在浙江台州沿海,每逢大暑节气,人们通过送“大暑船”的方式,把“五圣”送出海,表达“送暑保平安民”的美好祝愿。同时还伴有精彩纷呈的民间文艺表演,让人们感受到浓郁的地方风情。吃仙草,在粤东南地区有一句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衰”。大暑的天气十分炎热,而用仙草制作的仙草冻(凉粉)则可以消除身体内的热毒。吃凤梨,在大暑期间,台湾民间有食用凤梨的传统。人们认为此时的凤梨口感最佳。此外,凤梨在闽南语中发音与“旺来”相似,因此也被用作祈求平安吉祥和生意兴隆的象征。各种有趣的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健康、美好的情感追求,还为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增添了独特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大暑养生,中医理论认为大暑“暑湿交加”,习俗多兼顾消暑与温补:食用荔枝羊肉平衡体内寒热,伏茶伏姜调节阴阳,晒姜制茶留存夏日阳气以应对冬季寒症,体现“顺天应时”的养生哲学。‌‌此节气不仅酷热难当,更暗藏阴阳转换的玄机。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早有警示:“夏伤于暑,秋为痎疟”,如何在此节气守住阳气、祛除湿邪?且看千年智慧中的养生之道。大暑节气,虽然炎热无比,却也常带来一些小小的慰藉。中医提倡“冬病夏治”,人们在这时通过晒伏消解烦恼。在酷暑之下,夫妻间的争执似乎都失去了往日的锋芒,孩子们也因炎热而减少了奔跑的活力,道路的拥堵也因人们在家中避暑而得以缓解。午后,一家人安静地进入梦乡,醒来后品尝那从井水里抱出的清凉西瓜,每一口都伴随着淋漓的汁水。清爽食物成为生活中的快乐源泉。大暑湿热夹击,一定要守三忌。首先忌贪凉伤阳,大暑虽热,最怕“人造寒邪”。空调直吹、冰镇冷饮看似解暑,实则令毛孔骤然闭合,寒湿趁机入体。古籍《饮膳正要》提醒:“夏月伏阴在内,暖食尤宜。”明代医家李时珍更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冷水洗浴易致“手足发冷,双目视物不清”7。建议空调温度不低于26℃,运动后以温毛巾擦汗,忌直冲凉水澡。其次忌盲目进补,“冬吃萝卜夏吃姜”的智慧正应此时。大暑湿气重,脾胃虚弱,若强补阿胶、人参,反会加重湿滞。元代医家朱丹溪提出“长夏防湿”,宜用山药薏米粥醒脾,佐以藿香、佩兰等芳香草药,唤醒困顿的脾胃。体虚者可食鸭肉、鲫鱼等平补之品,既滋阴又不滋腻。最后 忌心火妄动,《素问》有云:“夏三月……使志无怒。”高温易催生“情绪中暑”,出现心烦失眠、血压波动。清代名医叶天士建议午后闭目调息,仿效古人“静坐观荷”。民间至今流传用莲子心泡水,或饮玫瑰花茶,以清心降火。大暑也要顺时养生,牢记四宜,其一 饮食:苦辛调和,甘淡为要,江南水乡的“荷塘三宝”——莲藕、菱角、茭白,配火腿炖汤,清补不伤脾;北方“伏面”用新麦制成,佐芝麻酱、黄瓜丝,暗合“以麦尝新”的古俗57。苦瓜、苦菊清心火,但需搭配姜丝、葱白等辛味食材,以防苦寒伤胃。岭南“五色豆汤”(赤小豆、绿豆、黑豆等)兼具五行相生之妙,尤宜三伏。其二起居:子午双修,借天养阳,卯时(5-7点)晨起晒背,借初阳驱寒湿,苏州人谓之“晒伏”;午时小憩30分钟,仿《养生论》“心在液中”之训,忌空调直吹。夜晚可热水泡脚,加入艾叶、花椒,助湿气随汗出。其三运动:微汗为度,动静相宜,清晨太极、傍晚散步最宜,忌烈日下剧烈运动。扬州老中医有言:“暑日汗多如漏卮,缓行方得养真气。”运动后饮淡盐水,忌猛灌冰水。其四疗养:冬病夏治,艾灸固本,大暑前后是“节气灸”黄金期,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可借天地阳气驱体内寒湿。温州百年药铺的“伏茶”(夏枯草、金银花等),至今仍是街头消暑良方。</p><p class="ql-block"> 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农作物却迎来了它们最为欢快的时刻。大暑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刻。俗话说:“人在屋里热得躁,稻在田里哈哈笑。”此时,早稻已完全进入生长期,春小麦已经收割、脱粒、归仓,而大豆则正开花结荚。农谚中更有言:“大暑不暑,五谷不鼓。”虽然夏日炎热,却也是五谷丰登的希望所在。</p><p class="ql-block"> 大暑在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宛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但背后的辛勤与付出却鲜为人知。农民在大暑时节辛勤耕作,用汗水换取生活的希望。水稻需要追肥,玉米要中耕除草,而红薯、花生等作物也要进行精细的控旺管理。在这个时节,旱、涝、虫、风等自然灾害也频繁出现,农民们常常与这些困难进行不懈的抗争。农民冒着酷暑辛勤耕耘,几乎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田地里,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皮肤也被烈日晒得黝黑。然而,他们却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的期望就是五谷丰登,换取生活的希望。几千年来,农民的大暑都是在田间地头度过的,汗水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建筑工人顶着烈日,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忙碌着,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工作的进度。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坚韧,用辛勤的劳动诠释着对生活的执着。还有那些环卫工人们,在大街小巷中穿梭,清扫着被烈日烘烤得发烫的路面。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伟大,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让城市在酷热中依然保持着整洁与美丽。 </p><p class="ql-block"> 大暑的夜晚,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出去走走,三五好友相聚,音乐吧听歌,茶室叙旧,都是值得期待的事情。夜晚,繁星点点,镶嵌在浩瀚的夜空中。月亮高悬,洒下银白的光辉,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田间地头,青蛙们开始了它们的夜曲,此起彼伏的蛙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美妙的自然交响曲。在这宁静的夜晚,人们仿佛忘记了白天的酷热,沉浸在这一片祥和之中。躺在院子里的竹椅上,仰望着星空,思绪渐渐飘远。心中感慨万千,这大暑的炽热,不正是生命的一种写照吗?它虽充满了挑战与艰辛,但也孕育着希望与生机。在这炽热的季节里,万物都在努力生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许多店铺打样很晚,霓虹灯彻夜闪烁。星空下,城市的高楼里,万家灯火。街道上到处都是流动的人群,路边摊上红红火火。城市在大暑的夜晚,陷入狂欢。</p><p class="ql-block"> 今年大暑。没有往年的酷热。多雨的大暑,让宁夏处于相对清凉之中。大暑,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连绵的雨中,秋的气息悄然而至。</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暑气蒸腾的节气里,不妨学学古人的智慧:不与酷热对抗,而是借自然之力调理身心;不抱怨环境的燥热,而是在蝉鸣雨声中,品一杯伏茶,写一首小诗,在极致的热烈里,寻一份向光而生的从容。毕竟,最酷热的日子里,藏着最饱满的生机;最难耐的时刻后,会迎来清爽的转机。</p><p class="ql-block"> 大暑,是大自然对生命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一场盛大的生命礼赞。它让我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在这炽热的时光里,让我学会了珍惜,珍惜每一寸阳光,每一滴汗水,每一份生命的馈赠。因为,正是在这酷热中,我的生命才能焕发出最绚烂的光芒,绽放出属于我自己的精彩。当大暑的余热渐渐散去,我会带着这份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迎接下一个美好的季节,继续书写属于我的人生篇章。</p><p class="ql-block"> -2025.07.22大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