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六十四章:干血痨</p> <p class="ql-block">内蒙河套的夏季,阳光炽热而明亮,广袤的田野里一片金黄,那是丰收的颜色。兵团战士们刚刚忙完三夏,丰收的喜悦如同这夏日的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让大家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p><p class="ql-block">我正在团医院护办室值班,忙碌了一上午,正稍微歇口气,范护士长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她一向雷厉风行,大嗓门一喊:“一会收个病号,把病床收拾一下。”“好。”我应了一声,立刻起身开始更换病床的被单。</p><p class="ql-block">刚把床铺整理得平平整整,候大夫便领着一个女知青走了进来。这个女知青就是杨丽琴,她是七连的战士。候大夫一脸微笑地介绍道:“她叫杨丽琴,患有‘干血痨’,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我仔细打量着杨丽琴,她脸色蜡黄、皮肤干燥,眼神中透着久病体虚的乏力,走路都轻飘飘的,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p><p class="ql-block">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候大夫每天都给她精心治疗,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用了许多中药为她调理身体。慢慢地,杨丽琴的脸上有了一些气色,身体也比以前胖了不少。我每次当班的时候,她都会特意找我聊天。一开始,只是简单地寒暄几句,问问天气、问问兵团里的琐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成了无话不说的密友。</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她靠在床头,眼神有些悠远地跟我说起了她的身世。原来,她是青岛兵,而且是带着小她两岁的弟弟一起报名来内蒙兵团的。她们家是中医世家,她爷爷是青岛著名的老中医专家。那些年,青岛八大关住着许多达官显贵,能请动她爷爷看病的都是顶级人物。她绘声绘色地讲着:“解放前,爷爷还给蒋介石、宋美龄看过病呢!解放后,凡是中央领导来青岛,几乎都是请爷爷给诊脉、调理身体、治疗。就连西哈努克来青岛疗养,也是请的爷爷去用中药给调理,我听得目瞪口呆,心中对她的家族充满了敬佩。</p><p class="ql-block">说着,她从枕头底下小心翼翼地拿出几张照片。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彩色照片,那种精致的长方形照片非常清晰。照片里是她爷爷的追悼会葬礼,整个场面庄重而肃穆。新华社的记者把每一个细节都拍了下来,让我仿佛能感受到当时的悲伤与敬意。</p><p class="ql-block">后来,我跟她回过七连。她的弟弟王立伟是个细高挑的小伙子,说话还有点腼腆。中午的时候,几个青岛兵为我们特意准备了五香鱼罐头招待。打开罐头,那浓郁的香味弥漫开来,在物资匮乏的兵团,这可是难得的美味。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笑声回荡在小小的宿舍里。那时,我对青岛兵有了特别的好感,总觉得山东人豪爽,有种梁山好汉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日子一天天过去,杨丽琴的病情虽然有了很大的好转,但还是没能完全康复。最终,她不得不病退回了青岛。而她的弟弟王立伟,也因为“经常尿床”被退了回去。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有些好笑,但更多的是不舍。</p><p class="ql-block">时光如白驹过隙,多年以后,我和丈夫李保树带着女儿,特意去青岛探望她们。当我们踏上青岛的土地,心中满是期待。我们按照地址找到了杨丽琴的家,那是一个温馨的小院。当杨丽琴打开门看到我们时,她先是一愣,随即眼中泛起了泪花,激动地喊着:“哎呀,真的是你们,快进来,快进来!”</p><p class="ql-block">走进屋里,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在内蒙兵团的时光。大家围坐在一起,回忆着那些艰苦却又充满欢乐的日子。杨丽琴的弟弟王立伟也已经长成了一个成熟稳重的男人,他热情地招呼着我们,给我们倒茶、拿水果。她回青岛后也结了婚,身体调理有家传秘方,早已康复如初并生了个大胖小子。她弟弟也当上了游泳教练,在体育局工作。</p><p class="ql-block">杨丽琴带着我们游览了青岛的美景,栈桥边,海风轻轻吹拂着我们的脸庞,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我们在海边合影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她还带我们去了八大关,给我们讲述着她爷爷当年在这里给名人看病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饭桌上,大家举杯畅饮,欢声笑语不断。女儿在一旁好奇地听着我们讲述着内蒙兵团的往事,眼中满是憧憬。</p><p class="ql-block">战友情,一世情。那些在内蒙兵团的往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永远镶嵌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我们都忘不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忘不了在内蒙河套的点点滴滴,忘不了与战友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