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恩、科隆、法兰克福;三城行摄游(德国自由行之六)

杨克冰

在结束了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旅游后,我们驱车四个小时来到了德国波恩市。<br>波恩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 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化古城。<br>波恩建于公元前一世纪,最初是罗马人的定居点。13至18世纪,波恩是科隆公国的首都,也是科隆大主教和王子选举人的住所,其间曾一度被法国占领,1815年并入普鲁士。<br>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即东德)和联邦德国(即西德)。东德首都设于柏林,西德将波恩设为临时首都。德国统一后,1991年6月20日德国联邦议院决定,在4至10年内将议会和政府由波恩逐步迁往柏林。<br>波恩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贝多芬故居,建于1050年的波恩大教堂,及建于1786年的波恩大学。<br> 这是波恩市中心大教堂广场上的贝多芬纪念雕像,及其身后的贝多芬博物馆。 音乐家贝多芬于1770年诞生于波恩市。波恩市有着各种有关贝多芬的旅游景点和活动,供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膜拜,其中有贝多芬故居、贝多芬博物馆、贝多芬音乐节等。 <div><br></div><div>贝多芬故居坐落在市政厅北面的波恩胡同20号。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在这里出生,并一直生活到22岁。1889年波恩市民在此地建立了贝多芬故居纪念馆,表达了当地人们对贝多芬的崇敬和怀念。<br></div> 贝多芬故居设有12个展厅,陈列着贝多芬当年的手稿、文献及乐器等展品,让人们近距离地了解他悲壮、传奇的一生。 坐落在市中心的波恩大教堂,建于1050年,它将罗马建筑风格与哥特建筑风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中世纪教堂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教堂顶端是96米高的方形塔,被人们视为波恩的象征。 <div><br></div><div>通往波恩大教堂的主街。<br></div> <div><br></div><div>波恩也是欧洲一座著名的文化城市,建于1786年的波恩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校舍主楼是普鲁士时期的宫殿式建筑。<br></div> 波恩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马克思和著名诗人海涅都曾在这里学习过。 <div><br></div><div>波恩市内的商业街<br></div> <div><br></div>波恩市政厅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筑,建于700年以前,墙上的浮雕金光闪耀,楼面古朴大方。 <div><br></div><div>市政厅广场<br></div> <div><br></div><div>对于所有游客来说,波恩郊区的龙堡(Schloss Drachenburg)才是波恩最经典的旅游点。<br></div> 龙堡位于波恩市南边Konigsweinter小镇的七峰山半山腰上, ,是波恩富商于1884年建造的私人宫殿,是一个即漂亮又古老的城堡。这个城堡依山傍水,所处风景十分优美,莱茵河在山下流过,Konigswinter小镇和波恩市尽收眼底。<br>这是谷歌上下载的龙堡正面全景图。<br> <div><br></div><div>这是从谷歌上下载的莱茵河畔七峰山图。山顶有个破旧的毁于战争的城堡,叫做Drachengels。龙堡位于半山腰处。<br></div> 从图中可以看到七峰山山角下有一片葡萄园。Konigswinter小镇之名源于查理大帝时期,当时这里作为重要的葡萄产地,曾是葡萄酒酿造中心。它的名称就来源于此,含义为“国王的葡萄酒庄园“。 这座新哥特式的龙堡看起来很像是中世纪的产物,是1884年波恩富商斯蒂芬萨男爵建造的私人城堡。二战时曾损毁严重,1986年被列为古迹 ,按原样修复后于2010年对外开放 。 <div><br></div> <div>  龙堡的建筑风格与新天鹅堡的建筑风格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故又有“小天鹅堡”美誉。<br></div> 虽然没有新天鹅堡名气大,但优美的造型及俯瞰波恩及莱茵河的区位也使它成为了德国一座非常出名的城堡。 <div><br></div><div>龙堡独特的风格,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我围着城堡转了一圈又一圈,不停地在寻找着最佳拍摄角度。<br></div> <div><br></div><div>这个角度看上去的是绿树环绕中的龙堡,如童话般的世界,风采卓然。<br></div> <div><br></div><div>远方的七峰山主峰和不断变幻的云层给这座男爵城堡增添了神密的色彩。<br></div> <div><br></div><div>照片中飘着旗帜的是城堡的制高点–塔楼。<br></div> <div><br></div><div>这是龙堡的正门,门前立有圣女纪念柱。<br></div> <div><br></div><div>门口一对守门的金鹿,一左一又,在阳光下闪着烁烁金光,格外耀眼。<br></div> <div><br></div><div>城堡内环境优美的上层平台,结合远方山下的风光,给人的是另外一种美的感受。<br></div> <div><br></div><div>平台上的美丽花坛。<br></div> <div><br></div><div>站在城堡上的这个观景台上极目远望,收入眼帘的都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br></div> <div><br></div><div>在城堡上的这个位置上,不仅可以俯瞰莱茵河,还可以远眺波恩<br></div> <div><br></div><div>城堡正门外面的花园,在远方七峰山主峰的陪衬下,别具一格。<br></div> <div><br></div><div>城堡外观漂亮,内部装饰也极为奢华,有许多精美的壁画和雕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br></div> <div><br></div><div>二楼的餐厅并不是很大,但其古典式的奢华令人印象深刻。<br></div> 餐厅正中大气的家具,餐桌上精致的餐具,地上的熊皮地毯,墙上的大幅壁画,墙壁上的木制雕刻,立体花纹,无不展示着豪门贵族之气。 <div><br></div><div>暖暖的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照进室内,使玻璃上的琉璃图案格外亮丽耀眼。<br></div> <div><br></div><div>天穹屋顶有精美的壁画,所绘都是圣经故事。<br></div> <div><br></div><div>这对椅子的设计太独特了,非常有启发性。<br></div> 波恩的下一站是科隆,从波恩到科隆只需半小时车程。<br>  科隆市位于莱茵河中游,是德国第四大城市,人口100万(2009),仅次于柏林、汉堡和慕尼黑。有着悠久历史科隆市不仅是西部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也是莱茵地区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市内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有“北方的罗马”之称。<div>  科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那时罗马帝国正称雄欧洲,在此地建立了古罗马要塞,并授予罗马城市的权力,定名为科隆尼亚,意为罗马人的拓居地。天长日久,城市名遂简化为科隆。罗马时代是科隆历史上的第一个兴盛时期,当时的科隆商贾云集,街市繁盛。<br>中世纪是科隆的又一个盛世。公元795年,查理大帝定科隆为大主教驻地。此后,城池经几度扩建,到12世纪时,科隆内城的规模就已经奠定。<br>  铁与蒸汽机的时代为科隆带来了第三个兴盛时期。1815年,科隆被并入普鲁士。1839年,铁路修到科隆,与河运联成一气。随着鲁尔煤田的开发和铁路的延伸,科隆成为巨大水陆交通枢纽,从而迅速发展成近代的工商业都市。<br>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是重要的工业城市,科隆遭到猛烈轰炸,全城几乎被夷为平地。战后,勤劳的德国人在废墟上重建科隆,使这座历尽沧桑的莱茵古城,又成为一个兴旺发达的现代化大城市。<br> <br>  当然,真正使科隆闻名于世的,还是世界著名的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br>  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3世纪中期,完成于19世纪末期,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它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br>  集雄伟与细腻于一身的科隆大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三大哥特式教堂。从建筑规模和装饰艺术质量来看,科隆大教堂均胜过它之前所有的哥特式建筑,因而使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之一,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德国第一旅游胜地。1996年科隆大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br></div> 建造时间长达632年的科隆大教堂,因其面积和规模如此之大,不管从哪个角度拍摄,都很难完美地展示大教堂的雄姿。因此不得不借助两张谷歌空中图来显示教堂的规模了。<br>  这是大教堂的正面图。教堂前像蚂蚁一样的人群充分衬托出了大教堂宏伟壮观的气势。<br> 教堂后面是莱茵河。河上的绿色铁架桥梁就是著名的霍亨索伦桥。 这是大教堂背面图。它清楚地展示了从空中看到的大教堂那醒目的白色十字架。<br>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轰炸德国西部,科隆几乎被夷为平地,科隆大教堂依然巍然屹立,幸存至今日,其中的缘由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二战中德国天主教通过罗马教廷提出要求,使教堂免遭轰炸。另一种说法是因为这空中看到的白色十字架,让盟军飞行员心生敬畏,使大教堂幸免于难。 <div><br></div><div>来到教堂正面的广场上,仰望矗立在眼前的科隆大教堂,深深地被它宏伟壮观的气势所震撼。<br> 它的两座尖尖的哥特式尖塔,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直刺苍穹。北塔高157.38米,南塔高157.31米。是世界上目前最高的双塔教堂。单从绝对高度来说,科隆大教堂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大教堂,居德国第二。<br></div> 广场中心竖着比例为1:1的大教堂十字花塔尖的实物模型,高度为9米。 <div><br></div><div>这是大教堂的背面的照片,近距离的照片,虽然可以表现它局部的细腻,却很难展示它全貌的壮观。<br></div> <div><br></div><div>为了拍到满意的大教堂的背面全景照,不得不一直往后退,几乎退到了莱茵河河畔,才拍到了这张多少能反映大教堂雄伟建筑规模的照片。但教堂前建筑物的遮挡,多少留下一些遗憾。<br></div> <div><br></div><div> 教堂右侧的广场,有着足够的纵深。退到广场尽头,终于将大教堂的主体全貌囊入相机的取景框中。<br> 教堂前人群的微小,与教堂宏大行成了鲜明的对比, 衬托出科隆大教堂令人叹为观止的巍峨壮观!<br></div> <div><br></div><div>这是教堂的左侧照, 600多年的岁月沧桑及工业的污染,使大教堂的外墙石材由白色变成了灰黑色,这多少给大教堂增添了几分威严。<br></div> 科隆大教堂可以说是一个用石头砌成的巨大建筑,其修建共用去40万吨石材。 科隆大教堂除南北两座高塔外,四周的外壁上还有许多尖塔烘托,远远望去仿佛是由奇形怪状的石头组成的森林。<br> 大教堂这种大小不一的小尖塔总共有1.1万座! <div><br></div><div>这是大教堂的拱门入口。拱门装饰之精美,雕刻技术之高超精湛,令人印象深刻。<br></div> 这种内凹拱门称为圣门,类似的圣门在科隆大教堂前后左右共有12扇。<br>  圣门中间的是圣母玛利亚和幼年耶稣的白色雕像,两旁分列着耶稣12门徒的雕像,圣门上方神采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浮雕均来自圣经故事。<br> <div><br></div><div>这是大教堂内的中央大礼拜堂。大堂的纵长144米,穹顶高47米,是目前世界上尚存的最高的中厅。抬头仰望高耸的拱廊式屋顶,让人肃然起敬。<br></div> 类似规模的大礼拜殿堂,在科隆大教堂共有五个,座位总数达5700。 大礼拜殿堂里巨大的立柱上都配有栩栩如生的圣经人物雕像,每个雕像都刻画得微妙传神,这也是科隆大教堂的一大艺术精粹。 <div><br></div><div>大教堂鲜艳缤纷的琉璃窗,描绘着一个个生动而有趣的圣经故事,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在阳光的映射下,这些玻璃金光闪烁,绚丽多彩。令人赞叹的是,大教堂四壁的彩色琉璃窗,总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br></div>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科隆大教堂的每一块玫瑰窗玻璃都被小心卸下,安置于最为可靠的地方。<br>对于德国人民来说,这里的每一块玻璃,都是自己民族几百年来累积的成就,都是至高无上的圣器。<br> <div><br></div><div>各种绘画、黄金盒、木雕等珍贵文物,艺术价值无与伦比。<br></div> <div><br></div><div>色泽鲜艳的彩塑,描绘耶稣被他的母亲和门徒从十字架抱下来的情景。<br></div> <div><br></div><div>走出科隆大教堂,直接就来到了横跨茵河的霍亨索伦桥。<br>霍亨索伦桥(Hohenzollernbrücke)建于1907年至1911年,是科隆最古老的铁路和公路桥梁。<br></div> <div><br></div><div>这座桥最著名的就是色彩斑斓的锁。2008夏末的一天,一对相爱的男女将锁锁在桥栏杆上,将钥匙扔进莱茵河,象征着至死不渝的爱情。自那之后许多情侣从德国各地赶赴科隆去锁住自己的爱情。人们相信,在霍亨索伦桥上挂上一个锁,将钥匙丢进莱茵河,爱情就可以天长地久。<br></div> <div>桥上五彩斑斓的各式铜锁,密密麻麻,蔚为壮观,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br></div>经过多年时间的日积月累,挂锁越来越多,已至現在已无位置可掛。<br> 因为桥上的锁绝大部分是恋人挂的,使霍亨索伦桥有了“情人大桥”的别称。<div><br></div><div>在霍亨索伦桥东西两端桥头的南北两侧,分别立有四座霍亨索伦王朝普鲁士国王和德国皇帝的骑马雕像,像是大桥的守护神。<br></div> 这是威廉皇帝二世骑马雕像(Equestrian Statue of Kaiser Wilhelm II.),在霍亨索伦桥桥的西侧(与科隆大教堂同侧),从这个角度看上去更像是科隆大教堂的守护神。威廉二世是普鲁士国王和德国最后一位皇帝,从1888年开始,一直统治到1918年革命。 <div><br></div><div>这是威廉皇帝一世的骑马雕像,在霍亨索伦桥桥的东侧。威廉一世是德意志帝国在普鲁士领导下统一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死后,因为德意志统一,被其孙威廉二世尊为大帝,号称「威廉大帝」。<br></div> 骑在马上的威廉一世皇帝,身着军装,外披斗篷,头戴头盔,手握缰绳,威风凛凛,不可一世。 <div><br></div><div>科隆的另一亮点就是位于莱茵河畔的大圣马丁教堂(Kath. Kirche Groß St. Martin)。大圣马丁教堂是罗马天主教的教堂,始建成于公元一世纪,经过历代的改建,到十五世纪后形成今天的壮观雏形。大圣马丁教堂最大的特色就是教堂中心的刺天尖塔,和围绕着尖塔有四座壮观的塔楼。<br></div> 大圣马丁教堂曾经是科隆所有古罗马教堂中最为壮观的一座,从公元1563年到1830年,一共有11位匈牙利国王和8位王后在此举行过加冕典礼。在科隆大教堂建成以前,大圣马丁教堂一直是科隆的代表。直至今日,它依然是莱茵河重要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div><br></div><div>远远望去,教堂充满了神秘的色彩。<br></div> <div><br></div><div>科隆市政廳(Rathaus Köln)位于科隆市中心的市政厅广场和旧市集之间,市政厅有900多年的历史。<br></div> <div><br></div><div>这是市政厅前的扬·冯·沃斯纪念碑(Jan-von-Werth-Denkmal),建于1848年。雕像的人物扬·冯·沃斯(1591-1652)是“三十年战争”中的著名骑兵将军。<br></div> <div><br></div><div>市政厅60米高的哥特式塔楼外墙上刻有124尊雕像。其中有耶稣和他的门徒,古罗马将军,近代知名政治家和音乐家的。每尊雕像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br></div> <div><br></div><div>跨过霍亨索伦大桥,来到了莱茵河对岸,给人展现的是不同的景色。<br></div> <div><br></div><div>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科隆大教堂+霍亨索伦桥+莱茵河畔,是科隆永恒的主题。<br>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组合,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光影,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古典美感。<br></div> <div><br></div><div>大圣马丁教堂和科隆大教堂的并肩而立,南北遥望,是莱茵河畔一道绚烂的美景。<br></div> <div><br></div><div>黄昏前,两个钟楼高塔间的夕阳星芒,给大教堂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br></div> <div><br></div><div>夕阳逆光的美感。<br></div> <div><br></div>真正令人陶醉的,还是大教堂及其周边的灯光夜景。 华灯初上时的蓝调天空,烁烁灯光星芒点缀下的暖色霍亨索伦桥,日光灯旁射下的神秘大教堂,加上各种灯光在莱茵河面上绘织成的彩色倒影,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 为了尽可能多地留下这灯火雕塑出的瑰丽感觉,不停地尝试着相机的各种设置。十多分钟后,天空蓝调变深,采用相机内置的灯光白平衡拍下的这张照片,感觉更像童话世界。 <div><br></div><div><br></div><div>人们都说这科隆是一座古老优雅、且现代化气息极强的的城市。但我体会到了它优雅壮观的古典美,却没有感受到它强烈的现代化气息。在我看来,真正能体现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当属法兰克福市。<br></div> <div><br></div><div>刻印著历史的古建筑和曼哈顿式摩天大楼混搭,使法兰克福魅力无限!它既展示了德国时尚大都会的一面,亦保存着德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文化。<br></div> 法兰克福是欧洲少数几个有天际线的城市之一,欧洲最高的十座建筑中八座在法兰克福,因此它被称为德国的曼哈顿。 法兰克福也是德国的金融中心,拥有332家银行,有银行城之称 传统地方银行的古老建筑,与闪闪发光的国际银行的摩天大楼代融合在一起,对比鲜明,形成了法兰克福独特的风景线。 银行的摩天大楼,与楼下无家可归的欧洲难民,形成了另外一种鲜明的对比。 近年来,德国接受了大量的难民,但却没有很好地为他们解决生活与就业,从而产生了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div><br></div><div>著名的欧元塔(Eurotower)是一座位于法兰克福银行区的40层摩天大楼,是12国欧元区欧洲央行的总部所在地。大楼下闪耀著12颗金星的欧元标志雕塑非常的醒目。<br></div> <div><br></div><div>美茵塔(Main Tower)名稱來自於美茵河,是法兰克福有名的的地标建筑,修建於1996年至1999年期間。<br>美茵塔高240米(算上天線在內),是德國和法蘭克福的第四高建築。游客可以搭乘电梯登上它的观景台,一览法兰克福全景。<br></div> <div><br></div><div>这是在美茵塔塔顶200米高的观景台上眺望到的美茵河两岸的风光。<br></div> 美茵河是莱茵河的一条支流,也是法兰克福的母亲河。河面上横跨着各类桥梁, 河两岸博物馆和教堂星罗密布。 <div><br></div><div>借用高倍望眼镜,可以清晰地从高空观赏到法兰克福老城大部份的有名景点。<br></div> <div><br></div><div>罗马广场(Römerberg)位于美茵河北岸,是法兰克福老市政厅所在地,是法兰克福老城的中心。<br>建成于中世纪的罗马广场古朴典雅,是现代化的法兰克福城唯一仍保留着中古街道面貌的广场。<br></div> 在广场东面可以看到最代表德国古典风格的洐樑式楼房。楼房以棕红、褚石为主的墙体配以白色相间的线条,构成色彩鲜艳方格立面。 <div><br></div><div>广场南端的圣尼古拉教堂,始建于1260年,早期是神圣罗马帝国宫廷的礼拜堂,是典型的后期哥特式建筑<br></div> <div><br></div><div>罗马广场西面有三座600余年历史的新哥特式风格的市政厅。市政厅最具特色的便是其楼顶处三角形的山墙立面。<br>这个阶梯状的山字形屋顶现已成为法兰克福城市的象征。<br></div> 这三幢精美的连体楼房正中一幢楼房名叫「der Romer 罗马人」,在罗马帝国时代曾是选举和加冕皇帝的地方,如今是登记处和市长办公地点。 <div><br></div><div>位于罗马广场东面200米外,是法兰克福市的发源地凯撒大教堂(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e),又叫法兰克福大教堂(或称皇帝大教堂)。教堂建于1250到1514年间的墨洛温王朝时代,高95米,属于哥特式建筑风格。<br></div> 凯撒大教堂在当时是罗马帝国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从1562年起,到1792年罗马帝国末代皇帝法兰兹二世为止,共有10位德国皇帝的加冕典礼在此举行。 <div><br></div><div>法兰克福圣保罗教堂(Paulskirche)建于1789年,完成于1833年,是一座椭圆形的新教教堂,其建筑风格为德国不太常见的古典主义风格。圣保罗教堂是法兰克福最具历史意义的建筑。1848年5月18日在这里召开了一个由普选产生的德意志国民会议,史称“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第一部帝国宪法在此诞生,因此被称为德国“民主的摇篮”。<br></div> 在圣保罗教堂前竖立有一白色纪念碑,顶上是象徵民主和自由的和平女神雕像,以纪念东、西德推倒柏林墙后的统一。 <div><br></div><div>位于美茵河南岸的三皇大教堂,也叫三王教堂(Dreikönigskirche),始建于于1340年。<br></div> 三王教堂得名于东方三博士,是德国法兰克福的一座路德宗教堂,新哥特式风格。<br> <div><br></div><div>在美茵河河面上横跨着着的各类桥梁,其中最为知名的是法兰克福铁桥(Eiserner Steg)。这座始建于1869年的新哥特式步行桥是美茵河上的重要地标。<br></div> 与科隆的霍亨索伦桥相同,铁桥上也挂满了不同材质,颜色和形状的同心锁,用以象征爱情的天长地久。铁桥的同心鎖虽然远没有霍亨索伦桥的壮观,但仍不失为美茵河的一道风景线。 <div><br></div><div>这是美茵河上的另一座桥梁,筏桥(Flößerbrücke)<br></div> <div><br></div><div>这是位于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历史博物馆(Historisches Museum Frankfurt) ,创建于1878年。博物馆用于展示法兰克福和德国的文化及历史文物。<br></div> 法兰克福有很多博物馆,其中有20多个位于法兰克福老城的美茵河沿岸,因此这里又被称为“博物馆河岸”。 <div><br></div><div>法兰克福老歌剧院始建于1880年,当时是依照巴黎歌剧院的建筑形式而设计建成的,外形是古希腊风格,而圆拱形窗户却显示出后文艺复兴风格。<br></div><div>老歌剧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成为废墟,此后经全民投票表决,按原样重建。当局花了1.1亿欧元进行了重建,外观完全保留了原貌,内部则完全现代化。老歌剧院现在是法兰克福最骄傲的公共建筑。<br></div> <div><br></div><div>距离法兰克福老歌剧院不远的是法兰克福新歌剧院。新老两个歌剧院又形成了一个传统与现代的鲜明对比。<br></div> <div><br></div><div>坐落于法兰克福Großer Hirschgraben 23-25号的歌德故居,是歌德的出生地,亦是他度过了儿童和青年时代的家。在这里他写下了著名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这位德国最受景仰的人文思想家的名字与德意志文化的传承及传播紧紧相连。共4层的歌德故居保留着古香古色的历史的旧貌,同时也陈列着旧家具、画像、手稿等藏品。<br></div> 法兰克福有很多以歌德命名的地方与机构,如歌德故居、歌德大街、歌德广场、歌德大学。 <div>这是市中心歌德广场上的歌德铜像,距离歌德故居不远。<br></div> 歌德铜像后面的那座摩天大楼是德国商業銀行大廈(Commerzbank Tower)。这座大厦建于1997年,高达260米,至今仍是欧洲最高的办公楼之一。 <div><br></div><div>路过外观如博物馆的法兰克福中央火车站。这里有直达欧洲各大城市的火车。<br></div> <div><br></div><div>入夜后,被称作“美茵河畔的曼哈顿”的法兰克福霓虹璀璨,金融和科技机构的商业大厦直冲云霄,勾勒出欧洲最壮观的天际线。<br></div> 幸运的是,在即将离开德国之际,我用相机留住了这美丽壮观的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