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陶醉是无害的好心态

德拉

<p class="ql-block"> AI图解漫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这是一幅文字与画结合的漫画,发表距今已经有30余年 了,看看AI解图会不会出现代沟 ,时代差。括号里的蓝字是作者批注的。</span></p><p class="ql-block">AI</p><p class="ql-block">思考完成,图片内容展示这是一幅黑白漫画,画面主体是一位坐在椅子(<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沙发</span>)上的人物(<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女郎</span>),人物(<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女郎</span>)手持镜子,似乎在端详自己的模样。(<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女郎没拿镜子,故无法端详自己的模样</span>)人物右侧的墙上挂着一幅照片,照片中是一位面容姣好的女性形象。</p><p class="ql-block">在画面下方配有一段文字,文字内容为:“虽然墙上挂的是她去年的照片,头发是黑的,眼睛是亮的,皮肤是光滑的,身材是苗条的,但镜子里却是两鬓斑白,满脸皱纹,挺着个大肚子,丑陋不堪。”(<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虽然……丑陋不堪,此段文字完全杜撰,原文字是“眉毛是画的,嘴唇是涂的,睫毛是装的,头发是套上的”</span>)</p><p class="ql-block">画面最下方有一行醒目的大字</p><p class="ql-block">(标题):“照片不是镜子”。</p><p class="ql-block">图片内容解读这幅漫画通过对比墙上照片中人物的美好形象和镜子里(<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删掉“镜子里”,叙述不是更直接了吗!</span>)人物真实的衰老、不那么完美的模样,形成了一种反差。它可能在传达一种对现实与美好表象之间差距的思考。(<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是现实,但不是与表象的差距,是人工装饰不匹配</span>)</p><p class="ql-block">照片往往记录的是某个特定时刻的状态,可能是人们精心打扮或者处于较好状态下的留影,代表着人们期望展现给外界的形象或者是曾经美好的回忆。而镜子则是如实反映当下真实的样子,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容颜不再,身体也有了岁月留下的痕迹。漫画下方的文字点明主旨,提醒人们照片只是一种记录和呈现,并非真实的当下,不要被照片中的美好表象所迷惑,要正视真实的自己。同时也可能引发人们对于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感慨和思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由于无中生有的道具镜子,AI把漫画的主题改得风马牛不相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漫画主题实际用文字表述得很清楚了,画眉毛,装睫毛,涂口红,戴假发拍的照片,过多的人工零件,人们戏称是“塑料脸”,自我陶醉 ,人畜无害,一位影楼拍新婚照片摄影师说过,拍新婚组照其实可以这样操作:预选拍一组定型组照,只要把新人的脸拍好复制到模块上就可以了。AI时代,正在制造这些模块,可以使你得以满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照片不是镜子 (文字与画组合漫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刘金国 创作年月:1993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天画板上的脚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生活中有一些事很荒唐,也不太可能出现,但逻辑上可以派生一些道理,看看AI如何图解这些事。</span></p><p class="ql-block">AI</p><p class="ql-block">思考完成图片内容呈现这是一幅由三幅小图构成的黑白漫画,下方配有一行文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应该说这是一组三联画,(漫画中有两幅以上 ,有联系的组合叫x联画)下方文字为标题。</span></p><p class="ql-block">AI</p><p class="ql-block">第一幅小图:画面中有一个工人模样的人物,他左手提着一个桶,右手拿着一卷长长的材料(可能是墙纸或者布料等),正在地面上行走,材料呈卷状放置在他身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没错,右手正在展开墙纸,工人踩纸而行,留下脚印,制造了荒唐伏笔。</span></p><p class="ql-block">AI</p><p class="ql-block">第二幅小图:该工人站在一个类似门框的结构下方,双手将刚才卷状的材料向上展开并往门框上粘贴,旁边地面上放着一个装有涂料或胶水的小桶以及一个小凳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此段表述啰嗦,就是墙纸糊上了墙、天花板。制造的荒唐见效了。</span></p><p class="ql-block">AI</p><p class="ql-block">第三幅小图:门框已经装饰完毕,变成了一个类似门框造型的天花板,有三个人站在下面,其中一人拿着类似话筒的物品,另外两人分别拿着相机等设备,似乎在对这个天花板进行采访或查看。文字部分:在图片的最下方,写着“请问谁能倒走天花板?”内容解读这幅漫画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画面呈现,讲述了一个工人将原本平面的材料通过一定的操作变成了天花板的有趣过程。而下方的问题“请问谁能倒走天花板?” 则带有一种诙谐和悬念的意味,引发观者的思考。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关于装修工艺的展示,但实际上可能蕴含着对创新思维、逆向思维的鼓励和启发,暗示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像工人把常规用于地面或墙面的材料用到了天花板上,打破了常规的使用方式。同时,也可能是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提出一个看似无解的问题,来增添趣味性和引发讨论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AI不着边际的解说,乱了漫画愿意,实质上墙纸上的脚印就是糊墙人留下,制造的荒唐见效,采访者看似见证了事实 ,实质不是第一现场。记者提问产生了笑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幽默漫画可以利用很多不合常规的行为制造了物理性认知结论。生活中确实也存在着这些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请问谁能倒走天花板? 幽默三联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作者: 刘金国 创作年月: 1993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