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一个人躲躲闪闪回避问题时,或许是怯懦;当一个国家在历史面前躲躲闪闪,则难免让世人对其文明底色打上问号。日本在二战历史问题上的含糊其辞,正是这样一种需要正视的"心结"。</p><p class="ql-block">正视历史,本是一个国家应有的文明姿态。当年那场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带来的伤痛刻骨铭心:城市化为焦土,生灵惨遭涂炭,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这些并非遥远的故事,而是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伤痕。然而,日本一些势力至今对慰安妇问题、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实讳莫如深,甚至在教科书里淡化侵略行径,这种"躲闪"背后,是对历史责任的逃避,更是对人类良知的辜负。</p><p class="ql-block">这种回避,本质上是三重枷锁的禁锢:一是"罪"的烙印,军国主义犯下的反人类罪行不容抹杀,任何试图掩盖的行为都在加重历史的审判;二是"愧"的重负,对受害国人民的苦难视而不见,只会让良知在深夜备受煎熬;三是"惧"的束缚,害怕直面历史的勇气,恰恰暴露了对反思与和解的无力。</p><p class="ql-block">但我们的态度,从来不是以仇恨对抗回避。正视历史,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揭露真相,是为了守护人类文明的底线。我们加强国防,是为了筑牢和平的盾牌;我们铭记苦难,是为了珍惜当下的安宁。正如哲人所言:"对待历史的态度,决定着未来的走向。"</p><p class="ql-block">日本能不能卸下历史的枷锁,以坦诚的姿态与过去和解?深受其害的亚洲人民、世界各国都在拟目以待。真正的强大,不在于粉饰历史,而在于直面错误、修正方向。而我们,更要以史为镜,在铭记中汲取力量,在自强中守护和平——这不是为了延续对立,而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沐浴在阳光之下,让"止武贵和"的东方智慧,成为人类共同的追求。</p><p class="ql-block">历史的书页无法改写,但未来的篇章尚在书写。唯有正视过去,才能真正走向光明的明天。这,是对遇难者的告慰,更是对和平最深情的守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