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是我终生也忘不了的日子——1969年3月6日。在清晨的寒风中,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同学,告别了家乡,坐上了南下的军列,向着未知的军营出发了。车轮滚滚,思绪随着飞转的车轮不断涌动。家中的老母亲怎么样了?各位朝夕相处的同学是去了江西还是黑龙江……,我们部队的驻地在哪里?部队的首长怎么样?老兵是否会训我们?……</p><p class="ql-block"> 列车一路南下,出上海、过浙江、越江西,进福建,到漳州。天气也一点点热起来了,不见了冰封的土地,满眼都是青山绿水。终于到了闽南的漳州。那个年代,部队不设新兵连,我们就直接被分配到战斗连队。巧的是与我在学校同班的陆铭炎,还有二班的吴凤明被一起分配到高炮五师十五团二营四连。我与吴凤明还在一个排。缘分啊!</p><p class="ql-block"> 二营在崇武半岛执行机动任务。于是,被分配到二营的新兵们又坐上军车出发前往崇武驻地。到连队已是黑夜。我们在油灯下吃了到连队的第一顿晚餐,感觉部队伙食很丰盛。尤其是那咸带鱼,鲜美无比,就是咸了点。在老家上海,买鱼是要凭票的,有多少日子没尝到鱼的味道,记不清了。饱餐一顿以后,我跟随班长来到了二排五班。</p><p class="ql-block"> 迷糊中只听到有人叫着,快起来。睁眼一看,吓了一跳。老兵们都已穿戴整齐,站起一排望着我。我赶紧起床,一手提着裤子,一手拿着红宝书,在老班长的带领下完成了早请示。就此,四年的军营生活开始了!(那个年代是需要早请示、晚汇报的)在执行机动任务的日子里部队的生活紧张有序,每天准时起床,准时熄灯,迎着曙光出操跑步、学习训练 。闲暇时光,搞一下个人卫生,相互谈谈心,交流一下学习训练心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在连队天天讲,连吃饭时各班都会来两段打油诗以鼓舞士气,活跃气氛;每晚熄灯前都要开班会,回顾一下一天的训练学习,班长总要小结一下,并表扬好人好事。 </p><p class="ql-block"> 新兵时期的生活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疑惑,不时也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状况。每天起床,速度总比别人慢一拍。经过反复练习,总算不用提着裤子早请示了;内务整理,开始时我是怎么也弄不好,天天搞得满头大汗,这被子就是叠不成四方块。经过老兵细心耐心的指导帮助,半个月后,终于能单独留在宿舍里整理内务了;队列及军事训练,在班长及老兵们的指导帮助下,也有模有样了。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在考核中,作为三炮手的我获得了优秀的成绩。虽然没有百炼成钢,但总算是马马虎虎的像个兵了。</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们上海兵到连队最晚,与那些在抗美援越战场上流过鲜血、立过战功的老兵们接触不多。不过他们的英勇事迹还是影响着我们。他们服从命令,退伍了。但是他们的丰功伟绩将鞭策我们接好班、站好岗,把空军高炮五师的光荣传统继承下去!我们的阵地离崇武古镇有一段距离,平时的生活用水都要到古镇附近的村庄水井挑过来。对我们这些城市来的学生兵也是一种锻炼。利用休息日,我也曾去古镇照了相,逛了一圈。印像最深的是登上巍峨的古城墙,面对碧波万顷的大海,极目远眺,浮想联翩。这古城墙据说是戚继光为了抗击倭寇修筑的,雄伟坚固。我似乎看到了戚家军抗击倭寇的刀光剑影,似乎看到了八六崇武海战的连天炮火,似乎看到了先辈们为了捍卫祖国疆土浴血奋战的英雄身躯。东海波涛浪叠浪,我心逐浪高。</p><p class="ql-block"> 当兵四年,备战之弦绷得最紧的是在崇武执行机动任务的日日夜夜。第一次独立站岗,站在哨位上,面对漆黑的夜空,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时不时还看到隐藏着的特务放置的信号弹的火光,说不怕那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但颤抖的心还是鼓励自己不要怕,手中有钢枪,谁来都不怕!我们的驻地在崇武半岛的最东端,能见度高的日子里,可以看到对面岛屿上的房子与车辆。每天,敌机数次飞临我们阵地上空。经常是刚捧起饭碗,警报就敲响了,时不时会遇到一餐饭跑二三次警报。为了缩短跑警报的距离,我们都是在沙滩上以班为单位围成一圈吃饭,海风一吹,我们就要伴着沙粒吃饭。但为了国家的安宁,同志们都无怨无悔。当兵四年,最接近打仗的一次是老连长严必章下达“压弹”命令的那一次,我是既害怕又激动。害怕的是站在炮位上,大炮一响,会不会把我震下来,激动的是可以实实在在的打仗了。可惜连长没有下达“放”的命令。那个时候,我们69年的兵都已经顶在各个炮位上了,已是合格的战斗员了。为了适应战争需要,连队经常组织演练。尤其是半夜的紧急集合,从刚开始的手忙脚乱,打不好行军背包,跑步行军过程中随身物品散架,到一分钟内全连集合完毕,急行军出发。其中的艰苦训练,只有经历过的战士才能深切体会到。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