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递,远山近水环绕,村口石牌坊高耸,村舍高低错落,展现出已有近千年历史的非凡的气势和骄傲,散发出幽远的富贵气。</p> <p class="ql-block"> 西递是胡氏宗族的集聚地,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的西递,至今已有960多年历史。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坊是西递辉煌历史的标志物。</p> <p class="ql-block"> 胡文光,西递村人,于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举,曾先后担任过万载县的县令、胶州知州、荆州府长史,后经巡抚推荐,担任了胶州刺史兼理海运,后官至荆州王府长史。明荆州王又授胡文光以奉直大夫、朝列大夫头衔。 </p> <p class="ql-block"> 胡文光牌坊建立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牌坊高12米,宽近10米,系三间四柱五楼单体仿木结构,挺拔雄伟。</p> <p class="ql-block"> 石雕精湛,富丽高贵。正楼匾的上方雕刻“恩荣”二字,下方雕刻“荆蕃首相”四字,其背面“胶州刺史”四字。花板上雕有鹿、鹤、虎、豹等,两旁盘有浮雕的双龙,正楼东西两面刻有“登嘉靖乙卯科朝列大夫胡文光”和“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胡文光”字样。</p> <p class="ql-block"> 据《胡氏宗谱》和《明经胡氏宗谱》记载,唐朝末年,朱温叛乱,唐昭宗迁都洛阳,途中近侍郎胡三公将何皇后所生幼子带回歙州婺源考水,将其改姓为胡,取名昌翼。北宋皇佑年间,明经胡氏五世祖士良公因公务前往金陵,路过西递,见其风水绝佳,于是举家搬迁至西递,繁衍至今。目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递古村落中胡姓居民占一半以上,胡姓人相信他们是“假胡真李”,于是在村中建起了“追慕堂”。</span></p> <p class="ql-block"> 追慕堂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占地面积351平方米,为明经胡氏廿四世祖胡贯三,追思慕念祖父丙培公、父亲应海公一生崇文尚义、乐善好施而建的祠堂,是西递胡氏祭拜先人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从外观上看,追慕堂为飞檐翘角,八字型大门楼,檐下三元门外设有木栏,八字墙用整块打磨光滑的黟县大理石制成,风格独特,极为精美壮观。</p> <p class="ql-block"> 建筑大体呈南北方向布局,入口位于南侧,空间具有明确的序列感,从祠堂前广场经门厅到达方形天井到大堂,再从两侧进入后部的条形天井最终抵达供奉祖先的场所,空间层次分明。</p> <p class="ql-block"> 追慕堂现存两进院落,由门厅、大堂、寝堂及回廊组成。堂内有李世民的功臣画像和供奉着李世民塑像,最后一进院落是供奉胡氏先祖李世民画像和牌位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追慕堂的木雕、石雕、砖雕展现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和精湛技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值得细看。</p> <p class="ql-block"> 西递当然还有胡氏宗祠。胡氏宗祠,又名敬爱堂,位于村子的中心的前边溪东岸,原为西递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住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火,清乾隆年间重建时扩建为宗祠,占地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是西递村现存最大的祠堂。</p> <p class="ql-block"> 门楼檐角飞翘,似有凌空追云之势,两旁黑黝黝的栅栏,相当气派。</p> <p class="ql-block"> 大门后是长方形天井合院,采光充足,天井广阔,面广数十平米,气势非凡。</p> <p class="ql-block"> 祠堂设有祭祀大厅,分上下两庭,左右分设东西两庑。下庭的两根6米高的黟县青石柱与上庭两根粗壮的白果木柱交辉相映,承托规整的梁架,雄伟壮观。后为楼阁建筑,楼下作为先人父母的享堂,楼上供奉列祖列宗神位。</p> <p class="ql-block"> 敬爱堂”名寓意深远,昭示后人须敬老爱幼,又示意族人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p> <p class="ql-block"> 胡氏宗族很看重孝道。后厅悬挂的一个斗大的“孝”字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书。细看此字,集字画一体,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上部像一个仰面拱手作揖跪地、敬孝长辈的俊俏后生,而后面则是一个猴子的嘴脸,能敬孝长辈则为争气儿孙,反之就是返祖,退化为猴子,寓意深刻,十分巧妙</p> <p class="ql-block"> 敬爱堂,作为宗祠,是胡氏家族祀拜祖先的地方,也是胡氏宗族议商族事之室、喜庆与教斥场所,具有多方面的历史与文化价值。1992年敬爱堂重新修复,2001年6月25日,西递村古建筑群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敬爱堂。</p>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从胡文光出任知县的1565年到1826年这261年间,胡氏家族共出了130多名官吏,多位有成就的文人和商人,胡氏家族的官宦之路可谓广阔。</p> <p class="ql-block"> 正因为如此,西递村里高墙深院鳞次栉比,雕刻精美的大宅门比比皆是。位于西递村正街的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主人是朝列大夫、知府胡文煦。</p> <p class="ql-block"> 大夫第为四合院二楼结构,正厅高大轩敞,厅前设天井,天井四周裙板隔扇均为木雕冰梅图案,取“十年寒窗”之意。砖雕门罩上砖刻“大夫第”三个大字,正厅裙板隔扇均精雕冰梅图案,槛梗窗花仿明代格调。</p> <p class="ql-block"> 木雕细作已显陈旧,但还是可以看出昔日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 大厅左侧还建有临街彩楼,俗称小姐绣楼,飞檐翘角,挂落、栏杆、排窗宽敞,玲珑典雅。楼额木刻隶书“桃花源里人家”,为清代黟县书法家汪师道所书;木刻小额“山市”二字,为清进士祝世禄手笔;楼下边门有石刻隶书“作后一步想”门额。</p> <p class="ql-block"> 值得注意的是,大夫第的墙角特意抹去,侧面绣楼也向后缩退了一大步,门额题写“作退一步想”五个字,以体现徽商的处世哲学和道德观念,即为人处世要懂得谦让、包容,以和为贵。绣楼上的“桃花源里人家”石刻,既体现了西递古村如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和宁静氛围,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处十分有趣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司城第”弄内的履福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主人为收藏家、笔啸轩主人胡积堂。</p> <p class="ql-block">履福堂分前后厅,三间三楼结构的民居建筑,高大宽敞,雅秀古朴。前厅挂有一幅很大的“松鹤”中堂画,中堂上方悬挂“履福堂”匾额,字体遒劲。中堂两侧和东西列柱上,挂有泥金木制楹联,上刻“孝梯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等古训。厅内陈设“压画桌”,桌上东侧置放一花瓶,西侧摆设一古镜,取谐音“东平西静”之意,中间放着一古钟,两侧各有古瓷“帽简”一个。八仙桌上陈列文房四宝,厅两旁摆有罗汉椅。板壁上挂有古代画家的字画,其中有程兰舟楷书、黄元治书法木雕、郑板桥竹黄贴画和“猫戏蝶”图等。</p> <p class="ql-block"> 后厅右侧墙上挂有一把木质古扇,上刻“清风徐来”四个古隶字,一扯动绳子,板扇即轻轻来回摆动。</p> <p class="ql-block"> 胡积堂的祖父、该村徽商泰斗胡贯三,与当朝宰相歙人曹振镛是儿女亲家,同是“乾嘉盛世”的显赫人物。胡积堂的父亲胡元熙即是曹振镛的女婿,曾任杭州知府,是累世官宦之家,积财号称江南第六富户,宋、元、明、清书画收藏颇丰。</p> <p class="ql-block"> 位于登高弄005号的膺福堂,坐南朝北,大门砌有四柱三间五楼的贴墙门楼,飞檐翘角,方柱月梁,气势宏伟,显示出非同一般的官邸型制,门罩顶上覆以三层五檐的阁楼状。门楼两侧用水磨砖砌成八字样,形成“八字”门楼,门楼砖雕工艺精湛,为西递村民居砖雕精品。</p> <p class="ql-block"> 膺福堂建于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占地面积183平方米,主人为明经胡氏二十五世祖、诰封从二品、户部尚书胡如川(尚熷),是西递村内官品最高的一座府邸。</p> <p class="ql-block"> 膺福堂前进由上下厅堂、三间房和左右两侧厢房组成。檐柱斜撑雕成倒匐的狮子,屋内木雕的莲花门,以及一些古家具,均玲珑精致,可见当时屋主人的豪华气派。后进为三间结构,早年被改建,现未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青云轩,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是西递村整体民居中的书厅,又称便厅。整个结构类似四合院,便厅居中,二楼结构。围绕着一个小院落,两侧有平房,在院落大门旁边的弄堂里有一个门亭。长方形的庭院中石条花台,假山盆景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 还有旷古斋。这是一位“以商入仕,以仕保商”的文人名士 (具体名字不详?)的宅子。门罩呈元宝形,两头翘角的下方各有“富”、“贵”二字。</p> <p class="ql-block"> 厅堂陈设是典型的徽州风格,正中条案上分别放着花瓶、闹钟、镜子,取其谐音“终身平静”,中间一对瓷瓶称“帽筒”,是供官宦商人放置帽子。厅堂左右两边分别放着半张圆桌,据说男主人常年在外,只有等他回家时,两张半圆桌才会拼成一张大圆桌,一家人围坐吃饭,因此取名“合欢桌”。</p> <p class="ql-block"> 与众多徽州古村落相比,西递的特点鲜明,高墙深院比比皆是,街巷宽阔,道路多由大石块铺就,平坦而整洁,透出明显的“官气”,作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非常值得一游。(背景参考了网上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