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于:曲靖沾益红瓦房村</p> <p class="ql-block">题记: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刺伤别人),廉而不刿(苛责别人)直而不肆(欺凌别人),光而不耀(埋没人才)。《道德经58章》</p><p class="ql-block">老子西行(13):楚宫细腰</p><p class="ql-block"> 冠岭望海</p><p class="ql-block">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此话用来形容老子的一生真是最贴切的写照。前面说到周景王刚准备重用宾起老子等一批新人来取代世卿贵族,立锐意进取王子朝为新太子以取代体弱多病的王子猛,就突然其名暴斃。</p><p class="ql-block"> 王子朝反叛失败后逃楚,老子被挟持随行。王子朝被周敬王派人暗杀后,其随从四散,老子才得以返回洛阳,本以为周敬王能以原来师生之谊重用自己重振朝纲,但因他曾被王子朝挟持之楚,此时朝中旧臣质疑并追讨守藏室史籍,敬王亦无意起用老子。老子在朝中备受冷落。敬王东迁成周,老子思虑再三准备离开敬王,另谋生路。这时摆去他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向东回陈国老家,另一条向西去秦国。</p><p class="ql-block"> 陈国是小国,平常备受楚国的欺凌,除了时常要向楚国进贡之外,一是发生战争,还要出兵派伕帮楚国打仗。这是老子所不愿意看到的。</p><p class="ql-block"> 另一条去西秦,其时秦已初具诸侯国的模样,且镐京(西周都城)也已处在秦的控制之,法令严明,君主奋发向上。若置身于西秦,可保身家无虞。</p><p class="ql-block"> 友人来劝他说:“君何不去楚国,你看楚康王以来,国势日益强盛,连三晋都要向他低头,陈,蔡,宋等国都向他进贡,说不定将来的天下共主就是他了。你若到楚国在,一定会受到楚王的重用的。”</p><p class="ql-block"> 老子说:“我知道楚灵王这个人,他为了登位,不惜杀了他的侄子郏敖(熊员),夺取了他的王位。即位后,又一改其哥哥(楚康王)的政策,在国内大兴土木,建章华台,搜罗美女充塞其中。这样人何以成天下共主,不亡国就是很幸运了!”</p><p class="ql-block"> 友人说:“你何以这样说楚灵王?”</p><p class="ql-block">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美食后胡言乱语,说大话),驰骋畋猎(打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指行为乖张,不可理喻)。是以圣人(贤良之人,这里指自己)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12章)</p><p class="ql-block"> 老子这里指出若君王好“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田猎\难得之货”的话,则他于国事必然“目盲\耳聋\说大话\心发狂\行为乖张”。</p><p class="ql-block"> 果然不出预料,楚灵王的于乖张行为,使民怨沸腾,民间盛传“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多地发生饥民啸聚山林,论为“盗匪”的事件。</p><p class="ql-block"> 章华台不是一座普通的离宫,它像一面镜子,把楚灵王时代所有的社会矛盾一次性放大到刺眼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其一是国家汲取能力的极端化。为赶工期,楚灵王“赋皆千金之家”,把兵役、徭役、赋税全部拉到极限,直接动摇了自耕农与中小贵族的生存底线。</p><p class="ql-block"> 史书说“国人罢(疲)焉”,反映出国家机器对基层社会的榨取已脱离“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旧有节制,演变为赤裸裸的掠夺。</p><p class="ql-block"> 其二是社会阶层流动通道的彻底关闭。章华台所需巨木、巨石、铜饰,皆由贵族封地无偿征调。大贵族借机兼并小贵族土地,小贵族破产沦为“皂隶”,社会出现“上下一日百战”的尖锐对立。</p><p class="ql-block"> 平民既无上升阶梯,又遭沉重徭役,只能“逃山林而为盗”,形成最早的楚地“盗跖”式流民武装。</p><p class="ql-block"> 其三是政治合法性的急剧流失。章华台以“台高十丈、登台者息(排队长达)三里”闻名,其本质是一场炫耀性消费:楚王用建筑体量告诉诸侯“我能役使万民”,却同时无声地告诉本国百姓“你们只是我的工具”。</p><p class="ql-block"> 当贵族在台上宴饮,底层在台下死伤,传统的“抚民”政治伦理彻底崩塌,最终导致“乾溪之乱”中“士卒逃散,从者皆反”的众叛亲离局面。</p><p class="ql-block"> 其四是文化—心理层面的集体焦虑。章华台号称“细腰宫”,遴选宫女“腰粗一围者不得入”,折射出一种病态审美与权力控制欲。民间由此流传“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民谣,说明底层已通过文化符号表达对上层极端奢靡的恐惧与怨恨。</p><p class="ql-block">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章华台的每一块砖石,都是用社会韧性做燃料烧出来的;当燃料耗尽,台基之下就是楚灵王自己的政治坟墓。公元前529年,楚灵王被叛兵所围,于章华台自缢身亡,在位一十一年。</p><p class="ql-block"> 老子后来总结说:“天(这里指帝王)之道,其犹张弓(瞄准目标去射箭)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p><p class="ql-block"> 天之道,(应)损有余而补不足;人(这里指世卿贵族)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p><p class="ql-block">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指正直的大臣)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扬名与世)。”(道德经77章)</p><p class="ql-block"> 从这一章可以一见老子的政治智慧与远见卓识,不愧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鼻祖之一。</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