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老骨头

足迹

<p class="ql-block">从干细胞分化到功能细胞,再到器官组织,我们理解了生命的发育与成长。可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逐渐衰老,最终走向死亡,大家都懂得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具体规律是什么?今天我们聊一聊衰老的生物学逻辑。</p> <p class="ql-block">正常的生命状态依赖于各个器官组织的健全以及整个身体系统的协调运行,其核心是细胞新陈代谢的平衡,即旧细胞凋亡,新细胞分裂补充。细胞分裂的物质基础主要是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需要DNA提供遗传指令以及氨基酸作为原料。氨基酸可以通过饮食获取,问题的核心在于DNA。当DNA无法有效“干活”,即无法复制自身信息并指导蛋白质合成时,功能细胞就难以分裂更新,数量只减不增,则导致器官功能逐步衰退,人体开始衰老。</p> <p class="ql-block">DNA怎么会失效?关键原因是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结构有关。端粒是由TTAGGG这6个碱基重复构成的DNA序列,核心作用是保护染色体末端,维持染色体稳定,如同鞋带两端的金属箍。但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会缩短一点(类似金属箍磨损),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末端难题”,即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只能从5'端向3'端这个方向工作,且需临时RNA“引物”作为起点。复制到末端时,引物移除后留下的空白无法填补,导致每次分裂都不可避免丢失一小段端粒DNA。</p> <p class="ql-block">新生儿的端粒长度约15,000-20,000 bp(碱基对),年轻人约8,000-10,000 bp,成年后细胞每次分裂可让端粒缩短50-100 bp。当端粒缩短至临界长度(约1,500 bp)时,染色体末端便失去保护,变得不稳定,最终导致该细胞停止分裂。</p> <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衰老细胞在体内的积累,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和其他信号分子,引发慢性低度炎症状态,从而干扰周围健康细胞的正常功能,甚至诱导它们也进入衰老状态,形成“衰老细胞积累→炎症加剧→诱导更多细胞衰老”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削弱器官组织的自我更新和修复能力。</p> <p class="ql-block">所以,人类衰老的底层逻辑可概括为:DNA端粒缩短限制细胞分裂次数→功能细胞减少且质量下降→器官组织功能衰退→人体呈现衰老表现。</p> <p class="ql-block">不同功能细胞的衰老速度与分裂频率密切相关:分裂次数越多的细胞类型,端粒磨损越快,其DNA功能衰退也越早。例如,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肠道上皮细胞等组织细胞分裂更新极其频繁(肠道细胞约3-5天更新一次),并且其干细胞库中的端粒酶(一种能部分修复端粒缩短的酶)活性常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因此这些组织最早显现衰老迹象;肝细胞、成骨细胞等分裂频率相对较低的细胞,端粒消耗较慢,其功能衰退显现稍晚;而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在成年后几乎不再分裂,虽然端粒长度相对稳定,但长期积累的氧化损伤、代谢废物等因素最终导致其功能衰退,通常在老年期表现最为明显。</p> <p class="ql-block">在宏观表现上,通常是,30岁后皮肤渐失弹性,眼角细纹初现;40多岁皱纹加深,腰带渐紧,老花眼出现;50岁后消化变差,稍吃油腻易腹胀,排泄不畅,酒量下降;60岁皮肤松弛、色斑增多,肌肉变松,免疫力下降;70岁肝功能减弱,血脂血糖易异常,骨质疏松致腰酸,肺活量下降;80岁记忆力衰退明显,心脏耐力大减,稍动即喘,肌肉萎缩更显著。所以许多老人总是说:一身毛病,只剩下一把老骨头。</p> <p class="ql-block">目前,科学界对端粒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衰老、癌症和多种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等层面。最新研究提示,较高的维生素D水平或补充维生素D3可能与较长的端粒长度相关联,每日补充2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3可能有助于减缓端粒缩短的速度,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训练能显著提升(增加2-3倍)外周血白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并与维持较好的端粒长度相关。</p> <p class="ql-block">为了这把老骨头晚点散掉,我们还是可以做点有用的事情——多吃维生素D3,多运动。老骨头散架前,且舞且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