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丽的额尔古纳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出发的目标是室韦。</p> <p class="ql-block"> 在根河,我们度过了一个舒适的夜晚,早起来到根河边,我们沿着根河河岸,逆流而上,欣赏根河的美景,凉风习习,河水湍急,河心岛上的野鸭戏水,岸边柳林间的小鸟争鸣,对岸晨雾缥缈弥漫,雾接云天,好美的早晨啊!</p> <p class="ql-block"> 早晨的天空,浓云密布,这里的雨,说来就来,从根河边回来就掉雨点了,在宾馆用早餐时,已是大雨如注了,因为行程的安排,饭后我们不得不冒雨出发,离开根河去下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 你看这雨下的,那真是个大啊,车还未出城,雨刷已开到最高速度了,可眼前的视线仍然模糊不清。</p> <p class="ql-block"> 大雨导致路面严重积水,你看,前车轮子溅起的水花,如同行船一般。</p> <p class="ql-block"> 离开根河市,我们沿着325县道向室韦出发,这一路的公路只有对行两车道,公路两侧,都是幼年的落叶松林高高地耸立在两边,感觉公路乎成了一条走不到尽头的绿色胡同。</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中雨持续了一天,气温已经下降到了14度。我们坐在车内,仍然感到寒气逼人。</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大雨继续,我们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额尔古纳室韦已是傍晚时分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室韦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蒙兀室韦苏木,地处大兴安岭西北麓与额尔古纳河右岸交界处。该村是蒙古族发源地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汽车离开公路,转入一条村道,直奔室韦村庄北侧的一处高地,这里有一座专供游人观览而建的瞭望塔,可瞭望额尔古纳河两岸的美丽风光。</p> <p class="ql-block"> 连续一天的中雨,这里的地面已经松软成泥,既然来了,就必须上去看看,司机试了两次,车轮子在泥地上打滑,车子无法前行,我们就下车步行前往瞭望塔下,脚下的土壤,如同踩在河泥上一般松软。风呼呼的吹,手中的雨伞不时被吹得翻了过去,更觉得身上的衣服太单薄,冻得瑟瑟发抖。这时我感到挺可笑的,在家里热的受不了,心中希望能被冻一次该有多爽啊,可现在当愿望真正兑现的时候,才感觉到,冷与热一样并不爽!加上塔梯被雨水浇地湿滑湿滑的。</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终于没有敢登攀上为游人准备的那座瞭望塔,留下了遗憾。</p> <p class="ql-block"> 生活总会有些遗憾,这也许就是正常的生活。晚饭时,打开手机地图发现,我们已经来到了祖国地图的北方边界上,在那鸡冠的外沿上,远到这里,本应淋漓尽致的玩上一天,可天公不做美。</p><p class="ql-block"> 祖国大地上那一条条纬度线,就像刻在地面上温度计,向北,我们已经下了多个温度阶梯。</p> <p class="ql-block"> 看着那奔腾不息的额尔古纳河,那是当下中俄的边境河。</p> <p class="ql-block"> 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正源,是中俄的界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境内。《旧唐书》称“望建河”,《蒙古秘史》称“额尔古涅河”;《元史》称“也里古纳河”,《明史》称“阿鲁那么连”;清代称“额尔古纳河”。</p><p class="ql-block"> 额尔古纳河上源为海拉尔河,发源自大兴安岭西侧吉勒老奇山西坡,西流到新巴尔虎左旗阿巴图附近始称额尔古纳河,后折向东北在黑龙江省的漠河西的洛古村(对岸为俄罗斯的波克洛夫卡)同俄罗斯流来的石勒喀河(一般称为黑龙江北源)汇合为黑龙江。全长约1608公里。河宽200~400米,水深可通航,流域面积153151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克鲁伦河、根河、激流河等。</p><p class="ql-block"> 额尔古纳河在蒙古帝国及北元时期是中国内陆河。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成为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p><p class="ql-block"> 额尔古纳河右岸为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是蒙古族等众多游猎民族发祥地,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 中俄尼布楚条约将中国的土地划给俄罗斯。</p><p class="ql-block"> 条约规定将贝加尔湖以东至额尔古纳河之间的约25万平方公里土地划归沙俄,同时将乌第河流域定为待议地区。</p><p class="ql-block"> 这一区域原本属于中国,但因历史谈判中清朝为平衡与沙俄的关系而做出让步。 </p> <p class="ql-block"> 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就东段边界等问题进行交涉。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俄历创世纪年7197年8月28日),中方代表索额图、佟国纲等与俄方代表戈洛文等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p><p class="ql-block"> 《尼布楚条约》以满、俄和拉丁文三种文字签订,以拉丁文本为双方共同签署的正式的文本。条约规定: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中俄东段边界,乌第河地区为待议地区;两国严禁越界入侵和收纳逃人;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可以过界往来,通商贸易。</p><p class="ql-block"> 《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p> <p class="ql-block">条约背景</p><p class="ql-block"> 清朝签订该条约时正值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关键时期,沙俄以支持准噶尔为要挟,迫使清朝做出让步。条约从法律上确立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及库页岛为中国领土,但实际控制权存在争议。 </p><p class="ql-block">后续影响</p><p class="ql-block"> 该条约使中俄边境暂时稳定,但后续因《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导致沙俄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 </p> <p class="ql-block"> 早晨,雨停了,我们来到了室韦口岸海关,从这里近看祖国海关风景,远眺俄国草盛人稀。</p> <p class="ql-block">乘坐一艘游艇,详观两国风貌,</p><p class="ql-block">曾为我们圣土,今如天河两隔。</p> <p class="ql-block"> 这次旅行,我们从哈尔滨来到海拉尔,进入呼伦贝尔大草原,从此向东,参观了额尔古纳湿地公园,敖鲁古雅,莫尔道嘎,再到室韦口岸,从此沿着儿额古纳河溯而上,经过黑山头,满洲里,再到到呼伦湖。</p><p class="ql-block"> 这一路,天高云低,水光天色,水草丰茂,绿草如茵,山圆成丘,其曲线自然,润滑流畅,滴水聚潭,溢流澄溪,滋润沃野,滋养连片的小麦,无际油菜,更有很大很大面积的经济作物——水飞蓟开着蓝紫色的花,把这茵茵草原妆点得格外美丽迷人。</p> <p class="ql-block">大面积种植的水飞蓟</p> <p class="ql-block"> 牧民们打起的草滚,还未运回,却丰富了一路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处额尔古纳河美丽的河湾。</p> <p class="ql-block">七月的阳光</p><p class="ql-block">给草原的麦田涂上了金黄</p><p class="ql-block">画出了草地与麦田清晰的界限</p><p class="ql-block">成熟的麦田</p><p class="ql-block">给翡翠般的草原挂上了灿灿的金牌</p><p class="ql-block">美丽的草原</p><p class="ql-block">美丽的呼伦贝尔</p><p class="ql-block">美丽的祖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