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蒂亚与乌树古里—— 外高加索掠影(六)

进之

<p class="ql-block">在格鲁吉亚,我打卡的第三个世界文化遗产是“上斯瓦涅季亚地区的村落与中世纪防御塔”。这些塔楼坐落在大高加索山脉西部的梅斯提亚一带,说白了,就是一片中世纪风貌还没被现代碾压的山区小镇,石头房子加上高高的塔楼,像是历史书里走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从库塔伊西到梅斯提亚220公里,开了五个小时,路况还算可以。但塔楼最密集的地方叫“乌树古里”,想去那就没那么容易了,估计一般旅行社也不会安排到那儿。第二天我们换乘两辆四驱车,留下大件行李,轻装上阵。一路手机没信号,到了住处也没有热水洗澡。我把在悉尼冬天穿的衣服全穿上,还是冷得不想出门。要知道那可是北半球的夏天,5月31日。我想说那一天一夜是我近十几年来最艰苦的旅行,但也是此行最难忘最值得的。这里的风景和建筑实在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在行程安排中第一次看到乌树故里时很纳闷,这是什么鬼东西?!来到一看,既<span style="font-size:18px;">没有乌树也不是谁的故里,</span>原来是(Ushguli)的译名,而且谷歌地图上也这么翻译,我表示服帖。<span style="font-size:18px;">乌树故里</span>由四个村落组成,约有70户人家,200位居民,坐落于海拔2100–2200米之间,是欧洲海拔最高的永久性居住地之一,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曾是连接格鲁吉亚与周边国家贸易路线上的重要战略点。</p> <p class="ql-block">这地区的居民是斯瓦人(Svans),是格鲁吉亚人的一个高地分支,说的是斯瓦语,塔楼因此又叫“斯万塔”。乌树古里现存的175座斯万塔,大多建于9至12世纪格鲁吉亚的黄金时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和“艳阳天”在村里四处走动,小路泥泞不堪,塔楼很多已经残破,有些眼看着就要倒塌,真正能进去看的只有少数几个。能进去的塔楼大多有三到五层楼高,一楼是厨房餐厅,二楼是住人的地方,再上层则是防御用的,有射击孔、护墙和瞭望孔。现在大多利用一楼关牛羊,楼上放粮食和杂物。</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我突然想起川藏一带金沙江边的碉楼,也是在高海拔地带,也是用片石一块块垒成,不用灰浆却能屹立几百年。不同的是,乌树古里的塔楼顶端更具美感,塔身还与旁边的房子连着,平时住屋里,战时上塔守望。隔着千山万水,两地却有如此相似的建筑,不能不让人感叹文明的异曲同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村里还有几座12世纪的教堂,也都是石头砌成的,有些也连着塔楼。这里除了土豆,几乎种不出别的作物,日子清苦得很。要不是旅游带来点生意,村民的生活可能比几百年前也好不了多少。正因为“穷”,这地方才没被开发,原样保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乌树古里没有星级的宾馆,却有五星的视觉盛宴。当我们拍完夜景,远望窗外塔楼的剪影,它像是守护千年的丰碑,刻录了属于这个民族的坚韧与沉默。我窝在冰冷的被窝里,听着风声掠过石墙,心中无比喜悦,在乌树古里群山的怀抱中沉沉入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