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光明

学而

<p class="ql-block">站在时光的肩头回望,那些沉淀下来的经验与教训,从来都是照亮前路的灯盏。以史为鉴,不仅要要读懂苦难过去的尘埃,而且要从厚重的过往中汲取智慧,明辨兴替之理,积攒前行之力,防备潜藏之患。这份清醒与自觉,恰是文明延续的底气。</p><p class="ql-block">谈及传统,总绕不开“修齐治平”的理想。这并非儒家的专属标签,而是华夏文明共同的精神追求。先儒的骨子里原是有精进血气的,只是后世某些迂腐之论,渐渐磨去了那份刚健,成了被修剪过的模样。我们读史,既要看见传承中的坚守,也要懂得剥离时代的局限,让传统里的真精神——那份向上的锐气、向善的赤诚——重新焕发生机。</p><p class="ql-block">学习借鉴从不是对传统的背叛,交流互鉴更需以历史为根脉。就像老树发新枝,唯有深扎于本土文化的沃土,才能在风雨中站得稳、长得茂。这份对自身历史的笃定,不是封闭的傲慢,而是开放的自信。有了这份自信,才能在与世界对话时不卑不亢,既懂得欣赏他人的光彩,也能亮出自己的底色,赢得真正的尊重。</p><p class="ql-block">于个体而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那些被唾弃的“无知无耻、无礼无教”,那些背离“法信、义勇”的行径,从来都是社会的蛀虫。而从历史中学会明辨是非、坚守底线,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方能成为有益于家国、温暖于社会的人。</p><p class="ql-block">历史从不是冰冷的故纸堆,而是流动的精神长河。以史为鉴,是与过往的智慧对话;庚续传统,是为未来的前行蓄力。带着这份清醒与笃定,我们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既守得住根本,又迈得开新步,让文明的火种代代相传,向光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