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峰回路转(lf_sipai)

<p class="ql-block">摄影/制作:峰回路转(lf_sipai)</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9433509</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0px;">~ 承德避暑山庄 ~</i></p> <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是中国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p><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是世界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89年于1792年建成。主要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两部分。避暑山庄按中国地理形貌选址设计,以西北山区、东南湖区、北部平原区之地形地貌构成中国版图的缩影。山庄造园取法自然,不假雕饰,120余组建筑掩映于山水草木之间, 构成融南秀北雄于一体、集全国名胜于一园的壮美景观。在避暑山庄宫墙之外,有十二座皇家寺庙。其中包括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避暑山庄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东倒西歪亭</p> <p class="ql-block">🔺热河</p> <p class="ql-block">🔺烟雨楼</p> <p class="ql-block">🔺耷拉耳朵的青铜狮像</p> <p class="ql-block">🔺万树园</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外的饭庄</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外的饭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从避暑山庄高处眺望普陀宗乘之庙</span></p> <p class="ql-block">  外八庙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先后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间陆续建成 外八庙。当时,北京、承德共有四十座直属理藩院的庙宇,京城三十二座,承德八座,因承德地处北京和长城以外,故称外八庙;包括溥仁寺、溥善寺(现已不存)、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0px;">~ 外八庙:普陀宗乘之庙 ~</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从避暑山庄高处眺望普陀宗乘之庙</span></p> <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之庙又叫“小布达拉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建设的佛教庙宇,建成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p><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之庙占地22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大红台位于山巅,通高43米,台中央万法归一殿是主殿,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60余座(现存40余座)平顶碉房式白台和梵塔白台随山势呈纵深式自由布局,无明显轴线。</p><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之庙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庙宇,为清政府举行重大宗教仪式和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普陀宗乘之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包括普陀宗乘之庙在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0px;">~ 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 ~</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从避暑山庄高处眺望须弥福寿之庙</span></p> <p class="ql-block">  须弥福寿之庙又称“班禅行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迎接西藏六世班禅入觐朝贺乾隆帝七旬庆典而仿照班禅居所扎什伦布寺形制兴建。须弥福寿之庙占地面积3.792万平方米,以藏式建筑为主,建筑手法与平面布局明显带有汉式寺院建筑特点。其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须弥福寿之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包括须弥福寿之庙在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0px;">~ 外八庙:普宁寺 ~</i></p> <p class="ql-block">  承德普宁寺‌(俗称大佛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宏大、最具代表性的藏传佛教寺庙。普宁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历时四年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竣工。其建筑融合了汉藏风格,前半部为汉式伽蓝七堂布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后半部仿西藏桑耶寺的曼陀罗结构,体现了清代皇家寺庙的独特格局。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融为一体,‌规模宏大,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 寺内供奉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高27.21米(含基座),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雕立像之一。该佛像由松、柏、榆、椴等五种木材拼接而成,重达110吨,每只手中各有一只眼睛,象征佛法的无边普照与救度众生的大愿。‌‌</p> <p class="ql-block">🎀可点击下面的链接,浏览前一篇文章《承德外八庙之普宁寺》,观赏更多图片和了解更多信息。</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76lvrm" target="_blank">承德外八庙之普宁寺</a></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由峰回路转(lf_sipai)摄影,撰文,编辑;部分文字资料选编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拍摄场景:河北承德</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年6月25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i>欢迎您的访问和浏览!</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i>感谢您的点赞,评论和支持!</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i><span class="ql-cursor"></span></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