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肥乡自曹魏黄初二年设县,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既有载入正史的韦景骏,也有为民请命而被掩藏于历史深处的万永福。然诚如古人所说:不能有贤,而无不肖。近来,寒士在明代人的著作中发现了几个肥乡的贪官酷吏,现摘出,以飨同好。</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杜潮,山西阳曲县人。在嘉靖二十一年,以举人的身份被任命为肥乡县的县令。有一次,他听到驴的叫声,竟然下令将驴斩首,并且还杖责了驴的主人。自此以后,县城附近再也没有人敢饲养牲畜了。在东郊迎春的仪式上,有人不小心拿了他的春花,他立即下令鞭打那个人,结果那个人被鞭打致死。每年春秋两季,他都会发起大规模的徭役,如果有人不符合他的要求,他就会剪掉他们的马尾,导致养马的人家破产,甚至不得不卖妻卖子来偿还债务,生活极其悲惨。即使是小小的瓜李之争,他也会以盗窃的罪名来定罪,甚至夜晚守护田地的人也会被当作盗贼处理。他还会割掉人的鼻子、耳朵,砍断脚趾,挖掉眼睛,各种残酷的刑罚每天都在进行,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路不拾遗,但实际上人们已经被折腾的体无完肤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来有一个叫周校的人,是浙江山阴人,也是个举人,外表英俊,但不明事理。百姓称他为“虎刺宾”,意思是外表好看但不能食用。他打人时怒目圆睁,头发竖起,不打满五十下不罢休,因此也被称为“周半百”。两方诉讼到了他那里,往往不能公正裁决,而是各有各的处罚,连带证人也不放过。有人宁愿受尽冤屈,也不愿上庭申诉,周校就秘密派出几十个心腹,换上便服,到酒馆里偷听人们的闲谈,如果发现有唆使诉讼的,也会加以处罚,酒馆里因此空无一人。过去的产业,各有其价值,但周校却以名不副实为由,强迫出售,并追讨差价,即使产业已经易主,他也会以强加的罪名追究。事情结束后,他又以诬告冤枉为由,强迫买方退还所得,并以诈骗罪名处罚。这样一来,双方都无利可图,反而被榨干了家产,填饱了贪官污吏的口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万历五年,有个叫张道明的人,浙江余姚人,但户籍在宛平。他以进士身份进入翰林院,因品行不端,三次降职后,被任命为肥乡的县令。他在任上征收额外的赋税,收取法外的赎金,巧立名目,以这些钱财去贿赂上级。对于富户,他强迫他们借贷百金,中等户六十金,以此类推,无一幸免,甚至连最贫困的织网工也不放过。他命令每十个织网工缴纳十只鸡,以各种名目搜刮,然后将这些财物运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国家设置官员的目的,本是为了服务百姓。百姓拿出十分之一的收入来供养官吏,本是希望他们能够公平执法。但杜潮等这样的酷吏又能指望他们做什么呢?有明一代,国君荒嬉,县令贪酷,民不堪命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