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想敏感地感觉到小梁老师火辣的热情,他有女友的情况由于学校消息相对闭塞,老师们知之甚少,再说只要没结婚,任何人都有爱和被爱的权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说实在的李想对小梁印象不错,觉得她知识丰富、聪明智慧、气质大方、待人热情。长相不算太美,但也喜人。他把小梁与女友小杨比较,小杨缺乏的就是知识,由于前些年国家形势的影响,学校停课中断了学业,大城市的中学生整体去农村插队,造成了文化知识的缺陷,小杨自然是其中一员。而小梁在山西县城,侥幸没插队一直上学,拥有的文化知识自然是同期人的佼佼者。文化是开通脑筋的东西,知识是人生的动力,有句话说得好:知识就是力量。进入学校,李想融入到了新的氛围,虽然这里的老师学历不是很高,但与工务段的工人相比差别就很大了,这对于李想这样热爱学习,追求知识的年轻人来说就是如鱼得水,花逢甘露,小梁老师这样的知识姑娘自然就吸引了他。而李想这时在恋爱婚姻的道路上也是平坦通畅了,前一阶段,他在工务段工作时受陷害,被诬陷,曾对他追求过的当地女孩躲之不及,现在强加他的不实之词全部推翻,重新抬起了头,又换了合适的工作。另外,在北京的知识分子老爸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化落实了政策,被单位重用,担任了一定的职务。老爸感谢党的关怀,虽已是民主党派的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但还是用小楷毛笔写了加入中共的申请书递交党组织,不管批不批准,主要是向共产党表示感激之情。所有这些再加上他的北京知青身份,他感到又被当地姑娘青睐了。经过起伏跌宕的过程,叫李想感到人生挺有意思,人群也挺复杂。这时他想到了女友杨晨露,她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刻给予了理解信任,不离不弃,虽然文化程度上有欠缺,那是历史和社会造成的。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自己不能对不起良心,时间拖长了会伤害两个姑娘的感情,想到这儿,他决定马上解决这个问题。下午要听肖老师的课,他约女友小杨晚上来学校语文教研组办公室找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第一节课,三位新老师提着椅子来到肖老师教的班,他也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学生们已在学校见过这几位老师多次了,不新鲜了,没有什么好奇的表现。倒是肖老师没打上课铃就进入了教室,他把教案放在讲桌上,还提着一个小包,也放在桌上,里面装着什么东西,一时引起学生们好奇。这是肖老师带的班,上课前到教室看看情况也不奇怪。学生见老师们进来都赶紧回座位坐好等待上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铃声一响,肖老师快步登上讲台,学生们起立,老师还礼。这时肖老师表情怪怪的,既不笑也不怒,甚至还有些可怜相,学生们摸不着头脑,又不敢笑,大概过了一分钟,肖老师扑哧一下笑了,说道:“刚才大家看我的表情不知咋会回事儿吧?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孔乙己》课文中的主人公的表情。学生们才恍然大悟,他们已经事先看过课文,但没想到肖老师还有这么一出。说完,肖老师转身在黑板上书写了三个漂亮的粉笔字:孔乙己。就这三字立刻吸引了李想他们,铁画银钩,有粉笔字的刚劲也带有毛笔字的韵味。听老师们说过,肖老师的教课板书堪称完美,在全校教师中名列第一,现在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别看这板书,是教师的硬功夫,字要写得漂亮工整,黑板上的布局也要合适,一节课完成,不用中途擦黑板,看起来就像完成了一件艺术品,自然也就吸引学生沉浸学的知识中了。写完了字转过身,肖老师说:“《孔乙己》是鲁迅的短篇小说,最初发表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后收录在小说集《呐喊》中。这篇课文通俗易懂,生僻字词很少,大家事先都读过了,课堂上我就不一段段念了。现在我们通过学这篇课文,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人们的生活情况,同时也学习一下如何写人。”说完,他打开放在讲桌上的那个小包,一下抖落出一件长衫,套在了身上,又把他经常戴在脖子的围脖围上。学生们及李想他们立时惊讶不已。只见肖老师长衫着身,脚蹬圆口老头鞋,清瘦白净的稍长脸配着黑边眼镜,学生头式的发型,挺像民国时期文人模样,大家哄堂大笑。肖老师开口道:“这服装现在没人穿了,我是通过关系从县剧团借的。别笑话我,如果你们早出生半个多世纪,穿戴就是这样子的,按过去科举考试,你们好歹都是秀才了,正在想法考进士了,可以说是文化人了,孔乙己就认为自己是文化人,所以长衫不离身哪。咱们看课文。”说着,肖老师让同学们翻书看,上面说孔乙己是在咸亨酒家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人,而且长衫又脏又破,好像十年没洗过。肖老师接着说:“为什么孔乙己的长衫都脏、破成那样了还穿着,这就点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都民国了,科举已废除了,他抱着旧观念不放,觉得自己是个知识分子,不能与那些做苦力穿着短衣裤的劳动人相比,揭露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这就是通过人的形,也就是人外表模样,反映了社会,也刻画了人物。说着肖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人形,并把课文中关于孔乙己的外表形象的描写摘要写出,如“穿长衫”、“清白脸色”等;接着肖老师又写上:人行,这是怎么回事?学生们疑惑了。肖老师说:“这意思是人的行动,通过行动反映当时人的想法,揭示了社会动态。”说着,肖老师移步下了讲台,站在讲桌一侧,看着学生,表情呆滞还有些傻傻的。学生们好奇,李想也盯着,看下步情节的发展。只见肖老师手伸进长衫,慢慢摸出一个钢镚儿,是一分的硬币,平放在讲桌上,然后又摸出另一个硬币,颤颤巍巍地放在讲桌上,动作滑稽可笑,逗得学生们嘻嘻地笑,李想他们也忍俊不禁。这样摸出来九枚硬币,一字排在讲桌上。这串动作完毕后肖老师问:“这是课文里的哪句写的?”一个学生赶紧说:“就是孔乙己要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排出来九枚大钱那句。”“对,我的这个动作就是模仿当时孔乙己付钱的情景,大家注意,这里鲁迅先生用了“排”字,而不用“掏出钱”什么的字词,非常形象道出孔乙己的穷困潦倒的模样。这样写,除了让大家知道了当时社会的穷困,也把人的行为写活了,归纳为“人行”。学生们恍然大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肖老师在黑板上又写上了“人言”,这时候下课铃声响了,他说:“人言就是文章里人物说的话,小说《孔乙己》里,有孔乙己说的,也有其他人说的,大家回去再好好看看,下节课我再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了课,李想跟肖老师说:“您讲得课真精彩,学生们爱听,下午第一节课容易瞌睡,而您的课把瞌睡虫赶走了。”肖老师笑道:“哪里哪里,我只是把孔乙己形象化了一些,不过这化妆讲课不要强求,我上学时是学校学生剧团的,有些表演基础,你们不一定非要模仿,闹不好会弄巧成拙。”三位老师点头称是。李想对孔、吴二位说:“我们已经听了写景、写人和古文课文,看来下步该我们上讲台试讲了吧。”孔凡生说:“丑媳妇总得见公婆,估计期中考试和越野跑完了,我们就要上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晚上,李想拿着收音机来到办公室,他和孔凡生已收听英语广播好几天了,孔凡生学过英语,字母表也能熟背下来,而李想从字母学起,字母表还背得不熟,所以有的晚上就到办公室收听重播,宿舍还是地方小,一张桌子也不够用。小梁老师每天晚上都到办公室备课或批改作业,为互不干扰李想都是戴耳塞机听。今天晚上还有另外目的,让女友小杨与小梁见一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语文教研组办公室灯光大亮,小梁已到了,李想走进来 ,小梁高兴说:“你今天学英语别戴耳塞机了,我也想听听。”李想答应了,广播时间开始了,小梁坐在李想的桌旁用心听着,半个小时过去了,广播即将结束,门外传来一声:“李想,我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