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经常爬山自然会很费鞋,早晨出门时才发现穿了三年的登山鞋右脚这只有点开胶了。爬山途中成了鳄鱼嘴,甚至还能吞进草来。从燕山立交桥东下了K326路车,偶遇同车的驴友石头哥。问起哪里有修鞋的,他琢磨下告诉我,在朝山街北口下车往回走百十米路东,有条半截巷子,那里有个修鞋的老头,修鞋好还特别便宜。于是我转车找过来,可是并没看到修鞋匠。打听旁边药店里人才知道,原来有俩老头都在路北大门里修鞋。</p> <p class="ql-block"> 两个老头六七十岁样子,对面坐着,相聚不足两米半,每人都有一把旧遮阳伞,正在干活。问下路南老头价格,他看下鞋子,两只都修下需要5块钱,真是太便宜了。五年前修第一双登山鞋时也是同样的修补,找的西市场路北修鞋匠收15块钱。说话间老头拿出黄色胶水瓶,清理下那个张嘴部分,均匀地涂一圈胶水放一边晾上,又开始缝左脚那只鞋子。说实话,这只鞋基本没事,为了保险起见我觉得还是缝半圈好些。修鞋匠拿出锥子和针线一板一眼缝起来。这双鞋子还是三年前女儿给我网购的,花了四百多块钱,爬山非常舒服。即使开胶也不舍得扔了。毕竟爬山没有孬好,修好了再穿三年都没问题。</p> <p class="ql-block"> 北边老头稍微大一点,也就七十来岁的样子已是满头白发。看来为了防止雨水浸湿地面还专门用水泥围一圈五六公分的堰。地面、墙上乱七八糟放满了修鞋用的东西。遮阳伞下除了干活的地方几乎都是满满的杂物。修鞋一般都捎带着换拉链、修理皮包、皮带打孔,配钥匙、卖脚气神油一类的活,也算“多种经营”。</p> <p class="ql-block"> 没事和修鞋匠闲聊几句得知,如今67岁的他从业已有三十多年,一直没挪过地方。现在这行业越来越难干。修一双鞋不过三五块钱,一天接不了多少活。来修鞋的都是些五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居多,年轻人从来都不光顾这里。旁边刚进门那个修裤脚的缝纫工也是几乎见不到顾客来。现在像修表匠、剃头匠、泥瓦匠、锔匠等这些很多传统服务行业几乎都面临淘汰的局面。他们年纪大了想改行都难,目前只能维持生计而已。当然这就是时代的进步,自古以来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也是自然规律。</p> <p class="ql-block"> 作者宋斌,笔名知秋,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铁路货车检修工程师,美篇生活领域优质作者,齐鲁壹点情报员,微头条首发创作者。从2016年开始写美篇加精到871篇。齐鲁壹发布文章767篇。2024年1月获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2023年度影响力创作个人》荣誉证书。2023年6月,2024年8、9月获得优秀个人壹点号。2025年又荣登壹点号4月份风云榜。6月份又获得母亲节优秀征文奖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