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朝入姑苏,满眼是江南。</p><p class="ql-block">江南水乡一直是我充满向往的地方,小桥流水人家,如梦似幻时时牵引着我。偶然的机会来到苏州,误打误撞沿着山塘河,步入了山塘街,于是竟然不顾走完留园虎丘,又把山塘街走了个遍!</p><p class="ql-block">山塘街,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阊门外,东起渡僧桥,西至虎丘山,全长约3600米(合七华里),因此民间俗称“七里山塘”。该街始建于825年,时任苏州刺史白居易主持开凿山塘河并沿河修筑堤岸道路,形成兼具交通与水系治理功能的街巷雏形。为纪念白居易的贡献,该街亦被称为“白公堤”。</p> <p class="ql-block">如诗如画的山塘河</p> <p class="ql-block">藤蔓爬满白墙灰瓦,写尽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江南水乡引人无限遐想</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800号为南社纪念馆,原址为明代抗清名将张国维祠堂。该馆于2009年依托张公祠古建筑群修缮建成,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采用"两路三进"格局,复原了"泽陂东南"石牌坊等历史元素。馆内设五个展厅系统展示南社发展历程,包含首次雅集场景再现、成员贡献史料、与中国共产党关联专题及文创书房等功能区。已经被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明朝开国名臣刘伯温(1311-1375年)与"七狸山塘"的石兽镇守传说有关(现存三只石狸像),赋予山塘街神秘色彩。图上为其中一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传说元末张士诚在苏州建立大周政权,深得民心。朱元璋灭张后担忧其龙脉未断,派刘伯温视察。刘伯温发现山塘河形似卧龙,遂设七只石狸猫(传为上古神兽 :美仁狸、通贵狸、文星狸、彩云狸、海涌狸、分水狸、白公狸)借其神力锁住龙脉,确保明朝江山稳固。</span></p> <p class="ql-block">敕建报恩禅寺位于山塘街728号,始建于清代雍正八年(1730年),最初为祭祀怡贤亲王的祠堂,后经乾隆十三年(1748年)赐额“敕建报恩禅寺”,俗称“十三阿哥行宫”。 </p><p class="ql-block">山门为四柱三楼一拱门砖砌牌坊式结构,两侧配以八字砖墙,屋檐采用品字形结构,飞檐翘角,上檐正脊饰以龙吻,两侧次檐顶端各塑一条龙吻。下枋浮雕梅花图案,整体建筑风格融合了皇家与佛教元素。 </p> <p class="ql-block">建筑上精美的石雕被茂盛的枝条缠绕,更增添了古朴和怀旧感</p> <p class="ql-block">巧妙利用桥下通道,设置山塘二十景灯箱,既是宣传也可作为照明</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现存节孝牌坊主要包括贝程氏节孝坊、唐肇虞孝子坊、陶张氏贞孝坊、萧烈妇坊等,均为清代所建,以表彰节孝事迹。 </p><p class="ql-block">贝程氏节孝坊位于山塘街603号,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为明礼部儒士贝启祚妻程氏所立。牌坊为仿木石结构,镌刻“节孝”二字,现存定盘枋以下结构完整,横枋雕有飞凤流云、双龙戏珠等图案。程氏因守节三十余年并抚孤成人被表彰,其祠堂原址现为贝家祠堂。 </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山东会馆位于山塘街552号,原名东齐会馆,是山东籍商人在苏州的集会场所,会馆由胶州、青州、登州三地旅苏商人于顺治年间(1644—1661)创建,乾隆年间重修,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兵火。现存头门两侧墙面高约8米,通体斜贴磨细方砖,瓦檐下饰有成排砖雕斗拱,垫拱板透雕花卉、人物及骏马图案。 </p><p class="ql-block">现存建筑包括门墙、旧屋及碑刻。碑刻记载了会馆曾有山东商号290家,反映了当时山东商人在苏州的商业活动规模。馆内现存五间旧屋及两通碑刻,分别刻有雍正、乾隆年间重修会馆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颇具烟火气息的山塘老街</p> <p class="ql-block">江南水乡</p> <p class="ql-block">入夜后的山塘街</p> <p class="ql-block">刻画昔日繁华的山塘街景象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灯火阑珊的山塘夜景</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御碑亭是苏州七里山塘历史文化街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景区入口处,为四方亭形制,顶部覆盖琉璃瓦,亭中立有一块高1.85米、宽1.05米的石碑,碑文为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山塘寻胜”四字。</p><p class="ql-block">史书记载,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均到访山塘街,因喜爱其繁华风貌,特题词留念。其母孝圣宪皇太后亦对山塘街印象深刻,乾隆为此在北京仿建“苏州街”以慰母怀。</p><p class="ql-block">现存御碑亭为现代重建,原碑亭可能毁于历史变迁。部分资料提及亭内石碑为拓制,字迹源自康熙、乾隆御笔及柳公权帖拼合,但主体仍以乾隆题词为核心。御碑亭见证了乾隆时期江南巡游的皇家印记,是研究清代帝王与苏州文化互动的重要实物。</p> <p class="ql-block">岭南会馆原为明清时期商贾的仓储和议事场所,现内部保留了传统建筑元素,如潮汕木雕、蚝壳花窗等,同时融入现代商业用途。 </p> <p class="ql-block">传统与现代结合</p> <p class="ql-block">云南纳西民族特色产品商店</p> <p class="ql-block">老阊门北码头,位于苏州古城与山塘街之间,苏州老阊门是苏州最古老的城市门之一,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至今还保留着老阊门古城墙遗址。</p><p class="ql-block">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老阊门北码头,随处可见的都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将民国风和国际感融合在一起,以精品美食、休闲娱乐为主要业态,再现一个满足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旅游文化街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