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篇小文的情怀与写作手法借鉴</p><p class="ql-block">纪平</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日星期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帝乡文学》今天推出了常兴先生《不应该“给蚊子生长留下这诸多空间”》一文,并配发编者按:</p><p class="ql-block">“关注民生成了习惯的吴老师发文时说:夜不能寐,时时放心不下!</p><p class="ql-block">那些施工留下的缺口,像大地未愈合的伤口,在夏夜里渗出潮湿的叹息。积水在暗处悄然孕育着危险的翅膀,而倡议书上的铅字,终究抵不过一铲水泥的实在。</p><p class="ql-block">当防疫的东风掠过,我们更该填平这些人为的陷阱——每个被忽视的孔洞,都是公共卫生防线上的蚁穴。灭蚊之事,与其在纸上疾呼,不如从封堵这些施工的‘遗忘’开始。”</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其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又有那些写作手法可资借鉴?下面,将做一简单的赏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作者的情怀分析</p><p class="ql-block">民生关怀与社会责任感</p><p class="ql-block">文章通过描述施工遗留的墙体漏洞成为蚊虫滋生隐患,呼吁相关部门及时修复,体现了作者对公共卫生和居民健康的深切关注。特别是将地方灭蚊倡议与小区实际问题结合,展现了以小见大的社会观察力。</p><p class="ql-block">务实与建设性态度</p><p class="ql-block">作者并未止步于批评,而是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如参照已密封的图5案例),强调“借灭蚊东风”推动问题整改,体现了积极解决问题的务实精神。</p><p class="ql-block">科普意识</p><p class="ql-block">文中穿插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疾病的传播原理和防控知识,反映作者希望通过文字传播科学防护理念的情怀。</p><p class="ql-block">二、写作手法借鉴</p><p class="ql-block">问题导向的叙事结构</p><p class="ql-block">由现象到本质:从两地灭蚊倡议书引出小区施工遗留问题,层层递进。</p><p class="ql-block">图文结合增强说服力:多次提及“见图X”“可实地查看”",通过具象化描述(如“洞洞”“藏污纳垢”)强化读者认知。</p><p class="ql-block">呼吁性语言的运用</p><p class="ql-block">使用反问句(“试想,有关方面是否可以……”)引发思考;</p><p class="ql-block">结尾“善莫大焉”升华主题,将具体问题提升至公共福祉层面。</p><p class="ql-block">数据与案例支撑</p><p class="ql-block">引用广东省疫情实例说明蚊害严重性;</p><p class="ql-block">对比“已密封”(图5)与“未密封”(图6)的案例,形成鲜明对照。</p><p class="ql-block">政策衔接技巧</p><p class="ql-block">巧妙关联地方倡议与本地问题,如“乘此机会……”,为建议提供政策合理性。</p><p class="ql-block">新闻评论的时效性</p><p class="ql-block">结合2025年登革热疫情背景,引用两省倡议书与施工现场照片(图1-4),形成“政策—现实—建议”的闭环论述,强化论证说服力。</p><p class="ql-block">递进式结构设计</p><p class="ql-block">从现象描述(施工缺口)→危害分析(蚊虫滋生)→解决方案(密封漏洞),最终落脚于“乘东风治理”的行动呼吁,逻辑层层深入。</p><p class="ql-block">编者按点睛作用</p><p class="ql-block">通过“习惯性关注民生”的定性,揭示作者创作动机,使个人叙事上升为群体共情,形成“个体—社会”的价值观共振。</p><p class="ql-block">三、文本的启示意义</p><p class="ql-block">该文体现了基层观察者“显微镜式”的问题发现能力,其价值不仅在于揭露漏洞,更在于示范如何将公共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改善方案。通过“施工尾款”与“防疫东风”的意象并置,作者巧妙连接了城市建设与公共卫生两个维度,为政策执行提供了微观参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附录:常兴的这篇小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不应该“给蚊子生长留下这诸多空间”</p><p class="ql-block">常兴</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日星期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近,看到两地的倡议书,一是湖南省炎陵县的,一是湖北省老河口市的,都是教人们如何防蚊子叮咬的(见下图1、图2)。因为当前流行的一种疾病是由蚁子叮咬而产生的。就像当年血吸虫病是由丁螺产生的一样。蚊子是病院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图1 图2</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说这个情况,与上面的题目有什么联系?有!因为去年水电管道改造施工后,从虹景新区二号楼到生活一区一、二、三、四、五六号等楼的西边,各留下了一个个缺口(见下图3、4,均可以实地查看,小区其他地方,如虹景新区11、13、16号楼也存在漏洞的问题),成了一个个洞洞,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夏天,给蚊子生长留下了诸多空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图3有漏洞 图4有漏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本来就是施工后应该完善的杀尾工作,像虹景新区一号楼西侧的墙根处一样,把洞洞密封好(见图5,均可以实地查看)。试想,有关方面是否可以借各地倡议灭蚊子的东风,把这个施工留下的尾巴搞掉,即把这些个“洞洞”密封起来,不给蚊子以生长的空间?</p><p class="ql-block">图5密封过 图6未密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近期,随着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蚊虫进入孳生活跃期,广东省已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登革热疫情也进入快速上升期,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疾病风险。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均是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各年龄段人群都有可能感染。两种疾病均以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皮疹等为主要症状。防控关键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清除积水,伊蚊喜欢在积水中产卵繁殖,及时清除各类积水是预防的关键。各地的倡议书要求人们定期清理家庭及周边环境中的积水,如花盆托盘、水桶、废旧轮胎、排水沟等,避免积水孳生蚊虫,做到“翻盆倒罐清积水”。同时,及时清扫垃圾、杂草及卫生死角,保持居住环境整洁,减少蚊虫栖息场所。</p><p class="ql-block">乘此机会,把大院因为施工而留下的一个个“洞洞”密封起来,减少一些个蚊子滋生的隐患,人们避免蚊子叮咬,善莫大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