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的目的性

冰清玉冷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日在课堂上,我针对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写作的“目的性”成为了我们讨论的核心。</p><p class="ql-block"> 写作的目的,不应仅仅是“凑字”或追求“高分”,而应是让文字承载思想,传递情感,引导读者。学生为了满足字数要求,可能会选择多个角度诠释观点,但这往往导致角度之间缺乏黏性,使得文章显得零散,观点被割裂。</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写作的目的性应该是围绕个人观点展开的。每个角度都应该为观点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而非孤立存在。我要通过我的内容,让读者产生共鸣,甚至引发他们的思考,从而达到认可和践行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中,我强调了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1. 明确写作意图:在动笔之前,学生应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表达观点、传递情感还是引发思考。</p><p class="ql-block"> 2. 选择合适的角度:围绕核心观点,挑选那些能够支撑观点、增强说服力的角度,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p><p class="ql-block"> 3. 精炼语言表达:避免冗余和重复,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思想,让读者能够迅速抓住文章的主旨。</p><p class="ql-block"> 4. 考虑读者感受:在写作过程中,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体验,让文章既有深度又有温度。</p><p class="ql-block"> 通过讨论,学生们似乎对写作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孩子们能够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更加注重目的性,让文字真正成为思想的载体,情感的共鸣,以及读者心灵的启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