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号:6974282 昵称:青春如草 <p class="ql-block"> 作为五年级男孩的父亲,这个暑假的日子过得像本摊开的练字册,每一页都写着实在的滋味。儿子的铅笔在田字格里磨出了茧,晚饭后的小区路上,他和他妈妈打闹的笑声总比蝉鸣还响亮——这些细碎的片段,倒让我把“三和教育”那三个“和谐”,看得明明白白。</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书桌前,总上演着小家伙和自己的拉锯战。刚去练字班那周,老师纠正他握笔姿势,这小子急得把铅笔往桌上一拍,眼泪在宣纸上洇出个小墨点:“爸,我手不听使唤!”我没多说,抽出发皱的前一天作业:“你瞧这‘火’字,昨天的捺画像条软虫子,今天这笔收尾带了股劲,这不就是在跟自己较劲?”他梗着脖子瞅了半天,抓起笔又写了一行。后来见他翻出第一页的歪扭字,对着现在的作业乐:“原来我没那么差啊。”这才懂,“与自己生命和谐”从不是顺顺当当,是让他在跟自己的别扭里,慢慢攒起不服输的劲儿。</p> <p class="ql-block"> 家里有个铁规矩:儿子写作业,我和他妈妈必须撂下手机。他趴在桌上算算术,我就拿本旧杂志翻,他妈妈在旁备课。有回我偷摸回了条工作消息,被这小子逮个正着:“爸犯规!”举着橡皮在“家庭积分表”上给我画了个叉,他妈妈在旁笑得直拍桌子。后来倒成了默契,他写作业时,客厅里只有翻书声和笔尖划过纸的动静。偶尔他会凑过来,指着我书上的军舰图问东问西,或是冷不丁考他妈妈:“‘teacher’怎么拼?”这种不说话却挨在一块儿的时刻,比啥大道理都实在——“与他人生命和谐”,不过是大人愿意陪孩子收心,孩子也乐意跟大人分享,各干各的,心却离得很近。</p> <p class="ql-block"> 晚饭后的散步,是这娘俩的“主战场”。“妈妈,接招!”儿子攥着单词卡冲上去,跳着脚要比背单词。他妈妈故意装傻:“‘cat’是啥来着?”等他得意地喊出“小猫”,突然抛出个难的:“那‘giraffe’呢?”这小子立刻卡壳,绕着他妈妈转圈挠头,俩人笑成一团。输了就赖着要再来,赢了就叉着腰喊“我最棒”,最后总以他被妈妈挠胳肢窝讨饶收场。我跟在后头瞧着,看他蹲下来数蚂蚁搬家,指着晚霞喊“像老师给的小红花”,他妈妈就蹲在旁边陪他看,嘴里念叨“那朵云像棉花糖”。原来“与天地万物和谐”,就是陪孩子在晚风里疯跑,看他对着草木发呆,让自然的劲儿慢慢渗进骨子里。</p>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整理儿子的练字本,最后一页歪歪扭扭写着:“练字要耐心,跟爸妈玩也要开心。”忽然心里一暖——我们从没提过“三和”,可这暑假的墨香、笑声、晚风,早把那点意思种进他心里了。教育哪用得着讲大道理?不过是当爹妈的陪着孩子,一起跟自己较较劲,跟家人热热闹闹,跟世界多瞅几眼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