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70后的“中年少女”,我们这一代人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对战争的记忆多来自于只言片语、教科书上的黑白照片以及一些老电影。而《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却像一把锋利的刻刀,将那段被岁月模糊的历史重新镌刻进我们心中。</p> <p class="ql-block">影片以一家名为“吉祥照相馆”的小店为切入点,透过照相馆老板老金与学徒阿昌的视角,展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普通人在战火中的挣扎与觉醒。日军占领南京后,照相馆被迫为侵略者拍摄“亲善”照片,而暗房中冲洗出的,却是记录暴行的血色胶片。这是一场沉默的对抗,也是一段被封存的真相。</p> <p class="ql-block">让我震撼的是影片对暴行的克制表达——没有刻意渲染血腥,而是以昏暗与留白的手法,让观众自行想象那无法言说的惨烈。婴儿被摔死的画面,只拍下母亲颤抖的手;侵略者屠杀百姓的血流成河,只以远景呈现;慰安妇的疯癫与痛苦,也仅以片段式的镜头轻描淡写。正是这种克制,让痛感更深,因为真实的历史远比电影残酷一万倍。观影时,泪水不止一次滑落,那是对苦难的共情,更是对历史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代人习惯了和平年代的安稳,很难想象在生死存亡之际,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而电影中的角色并非天生英雄,他们最初也只是想活下去的普通人。老金忍辱负重地为日军拍照,阿昌胆小怕事,女演员林毓秀甚至一度幻想讨好侵略者以换取平安。但正是这些平凡的灵魂,在绝望中逐渐觉醒,最终以各自的方式守护尊严与真相。</p> <p class="ql-block">阿昌冒死传递日军罪证底片,林毓秀用藏胶卷的箱子掩护伤兵,老金在最后一刻拉下幕布,露出万里山河的背景,高喊“大好河山,寸土不让”。这些普通人用生命守护的不仅是几张照片,更是一个民族的尊严与真相。他们在血色暗房中,用生命显影出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影片的结尾,黑白的历史影像与今日繁华的南京城叠化在一起,仿佛在告诉我们——今天的和平,是那些在暗房里守护真相的人用生命换来的。作为70后,我们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也见证了国家的崛起。我们这一代人虽未亲历战争,但《南京照相馆》提醒我们,历史从未远去。那些被日军掠夺的城墙砖,至今仍砌在日本宫崎县的“八纮一宇塔”上;那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声音,仍在国际舆论场上喧嚣。</p> <p class="ql-block">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让我泪目:“胶片会褪色,但历史永不褪色。”如今,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所剩无几,他们终将离去,但记忆必须传承下去。正如电影里那句振聋发聩的呐喊:“我们不是朋友,永远不是。”原谅的权利属于受难者,而守护记忆的责任,属于每一个中国人。</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走出影院,夏风阵阵,凉爽舒适。可我的心已被这部电影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些在暗房里用生命显影真相的人,那些在绝境中仍坚守尊严的普通人,他们让我明白——历史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段记忆,像胶片一样,在时光的长河里永不褪色。</p> <p class="ql-block">北极星简介:</p><p class="ql-block">喜欢花草、喜欢拍摄、喜欢文字、喜欢制作视频、喜欢如向阳花一般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绽放着自己独有的一抹芳华。</p><p class="ql-block">一个简单、阳光、知足的七零后小女子,愿意用真诚和善良,温暖身边每一位志趣相投的朋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