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连载)出殡

清雅竹韵

<p class="ql-block">  出殡是故乡丧葬民俗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把灵柩从家里送到墓地下葬,就是为了让亡人入土为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九七八年腊月二十四是母亲病逝的第五天,也是出殡的日子。黎明时分,下起了小雪,给整个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那一朵朵漫天飞舞的晶莹的雪花,好似无数仙女从天而降,她们匆匆忙忙赶来吊唁勤劳善良贤惠的妈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帮忙的职客、抬丧的乡邻陆陆续续走进了院子,忙着把龙头、龙尾,龙杠、丧架子等抬丧用的东西往后门外搬。因为丧葬习俗规定,一个院子一年不能有两个亡人从前门出殡,所以几天前房东杨姨从前门出殡,母亲只能从后门出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妈妈生前做了一辈子善事,人缘很好,许许多多受过妈妈帮助和恩惠的人,顶风冒雪掂着铁锨前来送葬。孩子们抢着打花圈、挑纸花、端童男童女、拿金山银山,期盼着主家发赏钱。我们孝子披麻戴孝拄着哭丧棍,跪在母亲的灵前,一边哭着,一边烧香化纸请灵柩出门,这一仪式叫“起丧或者起灵”。帮忙的职客鸣放鞭炮,按照阴阳先生看好的时辰,迎建村负责抬丧的人,抬着棺材艰难的通过狭窄的院子,一步一步的把灵柩移到后门外,把棺材放到两条凳子上,开始绑丧架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丧架子是用木头做的,前有龙头、中有龙杠、后有龙尾,寓意死者乘龙升飞,送往西天极乐世界去了。丧架子上有顶盖,四周有布帷,顶端插一纸制大鹤,意为送死者“驾鹤仙游”。再放一只公鸡,称为“引魂鸡”,据说亡魂如果迷了路,鸡叫一声便会清醒过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打花圈的孩子站在出殡队伍的最前边,接着是挑幛子的和拿金山银山童男童女的,再下来是吹手。抬食盒的随后,食盒里放着妈妈的遗像,排位、献饭和贡品。我们孝子、孝孙披麻戴孝手拄哭丧棍,按辈分及长幼分前后顺序排成两行。男左女右把一头绑在灵前的两条白灵条背在肩上,面向妈妈的灵柩跪在地上,低头“妈呀,妈呀”的哭着。爸爸和两个姨也扶着灵柩伤心地流泪,灵柩后边跟随者一大群送葬的人们。身强力壮的八个迎建队的社员抬起灵柩,当地人称“八仙抬灵”。有人把妈妈穿过的旧衣服,用过的被褥枕头抱出来,放到后门外的一堆麦草上点燃,一股股浓烟腾空而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阵鞭炮响过,起灵了。天地一片白茫茫,母亲西归辞故乡,儿女灵前心欲碎,生死难舍哭断肠,感谢亲朋和好友,满怀深情来送葬。侄儿挑着魂幡走在最前边,二哥手端纸盆,狠狠的摔在妈妈的灵前,这叫“摔纸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摔纸盆”是丧葬礼仪中的一个习俗,在我国很多古书上都曾有过记载。《周礼 春官 大宗伯》中有言“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丧礼一词也就出自此处。而对于丧葬之礼,古人设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而这“摔纸盆”就在其中的一个程序。家中长辈过世后在家中停放期间,死者家属会将一只瓦盆对着棺椁放到灵堂放置,以此来盛放吊唁者烧过的纸钱灰,说白了就是逝者的“碗盆”。因为古人相信给逝去的人烧纸钱,他们在阴间就会收到这些“钱”,所以,祭祀时总会烧些纸钱给祖先们,以此慰问。出殡是会把纸盆礼烧的纸钱灰包起来带到墓地洒在坟墓上,让逝者在阴间消费。出殡起灵时,纸盆由亡者的长子摔碎,意思是死者不再吃阳问的饭了,有碗到阴间去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殡的队伍路过居民门前,他们要点燃柴火,意在防止鬼魂进入家门。送葬的队伍沿着街道,浩浩荡荡向前走着,我们孝子个个悲痛欲绝,人人肝肠欲断,被人搀扶着,一步三回头,极不情愿的把自己最亲的人送入坟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遇到亲戚路祭的时候,我们就停下来跪在街上,向路祭的人叩头致谢。放炮的人走一段,就放一串鞭炮,让鬼神为亡灵让道;天空中不停的飘落下像麻钱形状的路贴,给亡灵指引着回家的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殡的队伍走到县城十字,拐了个弯,返回来,向东缓慢地行进着。一路上,鞭炮声,锁啦声,我们孝子的哭声震天动地,送行的人热泪盈眶,人们都为失去一位好人而扼腕叹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殡的队伍来到二郎坡底,抬丧的人拆掉了丧架子,减轻了重量,走的速度也加快了。二哥拿着升子和笤帚,提前向坟上走去,准备去扫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雪还在下着,路上的积雪被人踩成了硬块,走在上面,脚底打滑,抬灵的人小心翼翼沿着山路向上攀登着,打花圈的孩子腿快,早已到达坟地,拿着领到的白包,拆开取出里边的毛毛钱,高兴的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掂着铁锨送埋的人好多也到了墓地,站在硷边,用口哈着热气搓着双手,等着我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快到墓地的路很窄很陡,我和同学帮着抬丧的人,抬着妈妈的灵柩,气喘吁吁的费了好大劲,才上到了墓地。二哥早已跳下墓坑扫好了墓穴,走了出来。大家把棺材抬到墓道上方,解掉龙杠,用大绳栓住棺材,把灵柩一点一点放入了墓穴。阴阳张三虎先生跳下墓穴,定好了方位,二哥钻进墓穴点亮了长命灯,帮着其他人盖好了材盖。猪娃等人用镢头在山坡上挖下了一个一个大土块,大家抱着土块走到墓穴边,递给下边的人,用土块堵住了墓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等堵墓口的人上来后,大伙人围在墓穴四周,开始用铁锨往墓穴里填土。我和哥哥从别人收中接过铁锨,一锨一锨使劲的铲着土,丢进墓坑。招呼的人不停的给铲土的人散着香烟,递着酒瓶让他们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一会儿,墓坑就填满了,大家又一鼓作气,把所有的土全铲到墓坑上边,堆成了一个高大的墓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抬丧打墓帮忙的人,陆陆续续往回走。我们孝子跪在妈妈墓前烧纸敬香,点燃了所有的花圈,把贡品抓了些埋在妈妈的墓土里,我给妈妈点了支香烟,插在墓前,请妈妈美美的吸几口。这时候,所有的孝子都扑在妈妈的墓前,扯着嘶哑的嗓子大声哭着,不愿把妈妈一个人丢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爬在妈妈的坟上,用嘶哑的声音哭喊着:“妈妈!妈妈!我的好妈妈!今日你撒手而去,往后谁再牵挂我们的冷暖和饥饱?”对娘亲的思念从今天开始就在心里生了根,永远挥之不去!天上人间,人魂两地,阴阳两隔,何时能相逢!思念绵绵不绝,痛楚缕缕不止!今天失去了妈妈就终生失去了母爱!从此我将变得更加孤单!我的同学们硬把我从坟上拉起,说了许多安慰我的话,我才慢慢停止了哭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哥哥抱着牌位,我端着妈妈的遗像,姐姐妹妹和其他孝子默默的跟在后边,大家踏着雪往回走。走到十家院大门前,提前从坟上回来的嫂子,伤心的大声哭泣着,她在两个妇女的搀扶下子,跪在一张小桌子前,敬香叩头,然后从哥哥手中接过牌位,一路哭哭啼啼的缓慢走进大门,穿过院子,回到了我家的房子,放好牌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忙完了这一切,都下午一点多了,我们孝子才开始吃饭。吃完饭我和哥哥帮着职客拆棚、整理碗筷,归还租借的东西,一直忙到下午五点多钟出殡才结束。全家人和亲朋好友们辛苦忙碌了五天时间,送走了世上最爱我的人,耳边又一次响起了那首让人动容的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p> 回忆录第六章《艰难返城》(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