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琴台寻幽记 ‍(酷夏在武汉之五)

康康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雾还没完全散开,我们走进了古德寺。这里的建筑有点特别,中式飞檐和西式的尖顶混在一起,不像常见的寺庙那样,一排一排都是红墙黑瓦。它的大门藏在绿树里,有幢白色建筑像是徽派的,又有些大殿的外墙上嵌着尖拱形的窗户,屋檐上的神兽和圆顶塔看着有点像外国的样式。</p> <p class="ql-block">  古德寺有个巨大的广场,各个殿堂散落在广场周边。正殿外有个荷花池,荷花开得正好。粉的白的花朵上挂着露珠,倒映在水里。几座像缅甸佛塔的建筑,搭配在一起倒也好看。守寺的老人说,当年建寺的时候,法师去过很多国家,把看到的各种建筑样子都加了进来,形成了古德寺现在的风格。佛堂里有人在念经,风吹过来带着荷花的香味,让我一时分不清,这究竟是中国的寺庙还是外国的。</p> <div>  下午去了归元禅寺,明黄色的山门在太阳照耀下很显眼。这座寺庙是清朝顺治年间建的,里面有座蓝色的大士阁,特别让人留意。有一位义务为游客讲解的居士说,这里本来叫“观世音殿”,唐太宗时有个信众梦见观世音菩萨显现成“大士”的样子,想到要避皇帝的名讳,就出资将观世音殿改建为“大士阁”了。至于为什么用蓝色,是说“青天像海,慈悲像蓝色一样广”,门楣上雕刻的石榴也有讲究,因为石榴籽多,象征着观音的慈悲能像种子一样传播开来,福泽更多人。</div> 从归元寺出来,不过两里路便是古琴台,打车时特意问了司机是不是愿意去,师傅爽快地应了。方向盘一转便驶入树荫道:“你们倒是会找地方。”他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说现在年轻人都往巴公房子那种网红景点跑,晓得古琴台的反倒少了。“那可是伯牙摔琴的地方啊,”他语气里带着些惋惜,“千年前的知己情,比那些网红打卡的地方实在多了。”<br> <p class="ql-block">  古琴台,果然很安静。月湖的水绕着园子流,走廊的石碑上刻着《高山流水》的曲子。相传春秋时候,楚国琴师俞伯牙在这里弹琴,砍柴的钟子期能听出他弹的是高山还是流水,两人成了知己。那个“高山流水”的成语就是出自伯牙子期的这段典故。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再没人能懂他的音乐了,就把琴摔了,发誓从此不再弹琴。我站在琴台边,听着吹过湖面的风声,就好像是当年的琴声似的。</p> <p class="ql-block">  黄昏时分,坐在月湖边的台阶上,西斜的太阳已不再热辣,古琴台在树影里安安静静的。一天逛下来,从风格特别的古德寺,到有故事的归元寺蓝房子,再到藏着千古觅知音的古琴台,就像读了好几个历史老故事。这些幽静的地方不像网红景点那么热闹,却安安静静待在那里,等着有人来慢慢了解。</p> 司机的话忽然在耳边回响,或许网红景点如繁花过眼,而真正的风景,从来都在懂得的人心里,自有千钧分量。那些被时光浸润的故事,从不用喧哗博取关注,只静静待在那里,等懂它的人踏香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