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听闻云南曲靖有处秘境,因铜而名动古今。那里藏着一枚载入吉尼斯的古钱币,沉甸甸的历史在纹路间流转;更有一尊依其仿制的雕塑,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在天地间勾勒出磅礴气象。</p><p class="ql-block"> 而会泽古城,便静卧在这片土地上。青石板路蜿蜒过岁月,老墙斑驳间尽是故事,每一块砖都沉淀着“天南铜都”的过往。</p><p class="ql-block"> 地图上丈量,不过百余公里的距离。原本也是避暑休闲,不如驱车上路,溜号到曲靖的会泽县,去赴一场与历史的约会,在铜的光泽与城的肌理中,读懂时光的厚度。</p> <p class="ql-block">2025.7.30曲靖会泽县</p><p class="ql-block"> 会泽地处云贵川三省八县交界,是出滇入川的必经之地,</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县,是云南最早设置郡县的四个地区之一。历史上,会泽因铜而几度繁荣,明清时期,这里是重要的铜业基地,60%以上的京铜来自会泽,享有“天南铜都、钱王之乡、会馆之城”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会泽公园广场上矗立着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最大、最重的金属古钱币雕塑,这枚巨型铜币雕塑以明代东川府铸钱局铸造的“嘉靖通宝”为原型,直径22.6米,重77777公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会泽公园~~因古钱币雕塑而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会泽广场古钱币雕塑建于2002年。</p><p class="ql-block"> 由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谢秉漫教授设计。它是全铜制造,按原币尺寸放大39倍。</p> <p class="ql-block"> 这大钱币在会泽县高耸入云,恢宏大气呀。</p> <p class="ql-block">钱可通神。</p> <p class="ql-block">钱过百斗。</p> <p class="ql-block">双“钱”合壁。</p> <p class="ql-block">见“钱”眼开。</p> <p class="ql-block">“钱”途无量。</p> <p class="ql-block">踏上这“钱”途,一路通达。</p> <p class="ql-block">掉进“钱”眼。</p> <p class="ql-block">“钱”途光明。</p> <p class="ql-block"> 据说在会泽县开车一定能遇见这个标识,见着它开车绕三圈,保佑定发财。</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四位“财迷姐”遵照执行,还真有二位炒股赚了“大米”的,灵,真灵!😄😁😀😃</p> <p class="ql-block">2025.7.30午餐</p><p class="ql-block"> 就在今天,朋友炒股赚了七千米,喜庆之余作东,来到会泽这家大众点评第一名的饭店。</p> <p class="ql-block"> 这个无骨乌鸡凤瓜最好吃,不愧为此饭店镇店之菜。</p> <p class="ql-block"> 这个季节,云南菌子多,来盘野菌吧。</p> <p class="ql-block"> 像极了我们年轻时吃过的“子弟”土豆片。</p> <p class="ql-block"> 这个鸡是炸过,再配以青红椒,香,真香。</p> <p class="ql-block"> 云南人喜欢吃的昆虫,一蝶一蝶的。</p> <p class="ql-block"> 会泽古城,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由时任东川知府崔乃镛主持建造。</p><p class="ql-block"> 会泽古城有馆藏文物8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67件。</p><p class="ql-block"> 会泽古城会馆林立、寺庙众多,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明清时期曾建有会馆、寺庙108座,有会馆、寺庙38座,特色民居65处。</p> <p class="ql-block"> 古色、古香、古韵、古城、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古城内随处可见张口即唱的歌者,声音尖细,婉转,个个都是亮嗓门。</p> <p class="ql-block">打卡唐继尧故居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该建筑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唐继尧的父亲唐学曾购置此宅院。</p> <p class="ql-block">打卡唐继尧故居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该建筑为硬山顶穿斗式结构,沿中轴线由大门、花园、对厅、书房、正厅、粮仓等组成。</p><p class="ql-block"> 前院花园有走道直通绣楼;中院地面铺青砖,由对厅、东西书房组成;后院地面也铺青砖,有正厅、厨房、粮仓、水井等。</p> <p class="ql-block"> 唐继尧(1883年8月14日-1927年5月23日),字蓂赓,云南会泽人,清末秀才,中华民国时期滇系军阀首领,云南省主席。</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唐继尧早年经历:1904年赴日留学,就读东京振武学校,后改学军事,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任云南督练公所提调、新军管带等职。</p> <p class="ql-block"> 唐继尧 军事生涯:</p><p class="ql-block"> 1911年参加蔡锷指挥的昆明起义,任云南军政府军政、参谋两部次长。1912年率滇军占领贵阳,任贵州都督。1913年任云南都督。1915年与蔡锷、李烈钧等发动护国运动,云南独立后任护国军第三军总司令。</p><p class="ql-block"> 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后改滇军为靖国军,自任总司令。1921年被倒戈滇军驱逐,次年重掌云南政权。1927年,龙云等发动二六政变,迫其交出政权。</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唐继尧主要成就:唐继尧建立的兵工厂在护国、护法和靖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他扶持的“昆明亚西亚烟草公司”为云南卷烟工业发展奠定基础。1922年创建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前身),受其“教育救国”论影响,云南教育事业也得到较大发展。</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唐继尧政治活动:执政后期,唐继尧与吴佩孚、孙传芳勾结,以反共、讨赤相号召,组织民治党。此外,他还曾被推举为中国致公党首任副总理。</p><p class="ql-block"> 唐继尧去世时44岁,1927年2月,龙云等滇军将领发动“二六政变”,唐继尧被迫交出云南政权,此后逐渐消沉,健康状况恶化。</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他因“忧愤成疾”,引发肝病(一说糖尿病并发症),最终病逝于昆明。</p> <p class="ql-block">继续在古城前行。</p> <p class="ql-block"> 打卡古城最大最壮观最有历史的~~江西会馆</p> <p class="ql-block"> 会泽江西会馆,又称万寿宫、江西庙,是江西籍客商在会泽建造的同乡会馆。</p> <p class="ql-block"> 会泽江西会馆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清雍正八年(1730年)毁于兵燹,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由多府捐资重修,1988年至2006年文物部门逐步维修,201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进行整体维修及消防、防雷工程。</p> <p class="ql-block"> 会泽江西会馆集木雕、石雕、砖雕精华为一体,戏台顶部置彩绘天花和八角藻井,檐下有华丽精美的云龙雀替,殿内的木雕、石雕、砖雕图案精美,题材丰富。</p> <p class="ql-block"> 会泽江西会馆整个建筑群体现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风貌,既供奉着道家真君像,也有佛教的观音、文殊、普贤等菩萨塑像,还蕴含着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江西会馆中的张氏斑铜。</p><p class="ql-block"> 斑铜是云南特有的特色传统工艺品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因天然铜矿中含有各种金属,经冶炼熔铸后形成橘红色的斑纹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斑铜制作工艺:一般要经过锻打、成型、烧斑、显斑、露斑等二三十道工序,历时两三个月才能完成。</p><p class="ql-block"> 主要包括选料和净化、锻打成型、烧斑、整形、煮斑、提斑、露斑、打磨等环节。</p> <p class="ql-block">嘉靖通宝复制品。</p><p class="ql-block"> 由于天突将大雨,时下时不下及其时间问题,所以没有找到会泽博物馆,便打道回昭通市区了,也就无缘见到真品。</p><p class="ql-block"> 倒是在江西会馆见到这一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张氏斑铜</p><p class="ql-block"> 历史渊源:张氏家族为铜匠世家,明宣宗时曾参与大明宣德炉制作。明末随军入滇后,张氏先人在会泽、东川等地发现高品质天然生铜矿,逐渐摸索出斑铜制作工艺,清朝雍正年间工艺定型,开始生产,至今已有26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张氏斑铜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 会泽铜钱中的“嘉靖通宝”真品存于会泽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枚铜钱直径58厘米,厚3.7厘米,重41.5公斤,是世界上最大、最重、最厚的古钱币,享有“钱王”之称,并被吉尼斯认证为“世界最大古钱币”。 在会泽古城江西会馆内,有一枚一模一样的“嘉靖通宝”复制品供游人参观。</p><p class="ql-block"> 会泽铜钱的打造始于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为纪念云南开始铸币,东川知府启炉铸制了“嘉靖通宝”纪念币。</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解放军接管会泽铅锌矿时,军代表王荣偶然听闻“县委有个大铜钱”,便将其找到并运到矿山当作宝物珍藏。后来,这枚铜钱曾一度神秘消失,直到21世纪,人们在会泽县公安局的枪库中再次发现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江西会馆里的铜钱。</p> <p class="ql-block"> 今日踏入会泽,指尖先触到那方大气磅礴的古钱币雕塑,厚重铜韵里藏着震撼,仿佛真沾了几分财运——朋友恰好炒股赚了“大米”,便拉着我们大快朵颐当地美食。</p><p class="ql-block"> 酒足饭饱后,一头扎进古城的时光里。青石板路牵着脚步,掠过唐继尧故居的青砖灰瓦,叩响江西会馆的雕梁画栋,看飞檐载着百年故事,在光影里轻轻摇晃。</p><p class="ql-block"> 只是难免留了点念想:江西会馆里那枚被吉尼斯认证的“嘉靖通宝”复制品虽精致,终究抵不过对真品的好奇。也罢,或许是这古城故意留个牵挂,好让下次再来,把未竟的缘分续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