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旅红六连连史资料》(之三)红六连老照片的回忆

皮旅情缘

<p class="ql-block">翻开这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仿佛打开了时光的闸门,那段刻骨铭心的军旅岁月扑面而来。“皮旅”“红六连”这些响亮的名字,承载着多少热血与荣光!首长的亲切关怀、战友的朝夕相伴,还有那一张张定格青春的笑脸,都是岁月无法磨灭的印记。这些记忆,是人生中最厚重的礼物,是战友情、部队情最真实的见证。而今回望,更觉弥足珍贵,它们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今天与未来,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岁月的深情纪念。</p> <p class="ql-block">1979年,南京军区政委郭林祥上将亲临无锡楊湾180师539团,看望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皮旅”老部队。首长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上级的关怀,更点燃了官兵心中的激情。那一张张照片,记录下的不仅是历史的瞬间,更是军魂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的说明,由老指导员宋昭太亲笔提供。他用朴实的文字,还原了那个年代的温度,也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触摸那段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1972年,粟裕大将亲临南京军区,由段焕竞副司令员和张明军长陪同,深入180师视察。这张照片中,粟裕大将与刘玉贵、张明、关志超、段焕竞等领导并肩而立,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影像。</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从左至右依次为:180师师长关志超、粟裕的秘书、粟裕大将、60军军长张明、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段焕竞、180师政委张正兴。这张合影,不仅记录了首长们的英姿,更见证了那个时代军队领导与基层部队的紧密联系。</p> <p class="ql-block">1974年年底,红六连被180师政治部评为“先进连队”。在涟水,180师首长机关与全师先进连队指导员合影留念,前排左起第三位,正是红六连指导员程一林。那一刻,荣誉与责任并肩而立,激励着红六连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1971年4月6日,是红六连建连40周年纪念日。当天,连指导员宋昭太为全连官兵讲述连队光辉历史。那一堂生动的连史课,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红色基因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1974年,溧水县方庄,180师正在进行宣郎广反空降演习。照片中,从左起依次为:二营教导员李永传、团组织股长孙福修、二营副教导员杨盘洲、团干部股长沈永兴、六连指导员程一林、六连连长李顺清。他们站在演习一线,目光坚定,斗志昂扬。</p> <p class="ql-block">1971年6连老兵退伍合影,于响水6连营房</p> <p class="ql-block">1975年11月,红六连全体官兵在响水县营房前合影留念。照片中,战士们整齐列队,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豪,定格了那段火热的军旅岁月。</p> <p class="ql-block">1974年,红六连连长李顺清与指导员程一林在溧水县方庄反空降演习集结地域合影留念。彼时,李顺清年仅23岁,程一林20岁,是60军最年轻的连队领导班子。红六连,正是当时全军连队年轻化改革的先锋试点单位。</p> <p class="ql-block">1973年,红六连连长李顺清在训练场上亲自示范动作,以身作则,鼓舞士气。他的身影,成为战士们心中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1974年,响水营房,李顺清连长在刺杀训练场亲自讲解动作要领。突刺的老兵宋信武,来自山东昌乐,动作干脆利落,展现出红六连过硬的军事素质。</p> <p class="ql-block">1974年3月,军、师、团三级工作组在红六连开展“批林批孔”教育试点。指导员程一林组织全连开展热烈的讨论与交流。照片由师宣传科包力群拍摄并拼接,后发表于《解放军报》。</p> <p class="ql-block">1976年,无锡孟湾营房,红五连干部正在组织政治学习。照片中,左起依次为:四排长桑家兵、副连长邵新民、二排长刘刚、连长李顺清、指导员程一林。他们神情专注,展现出基层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1974年,红六连在响水县训练场上合影。从左起依次为:七班长奚小云、二班长朱俊、六〇炮班长王明富、指导员程一林。他们并肩而立,展现出红六连团结奋进的集体形象。</p> <p class="ql-block">1976年,红六连作为181师首支进驻无锡军营的连队,在无锡体育馆首次进行百人钢枪刺杀表演,气势如虹,展现出“皮旅”部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风采。随后,许多单位纷纷邀请红六连协助军训,其中无锡市交警大队的军训成果受到高度评价。这张照片,正是军训结业时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75年冬季,180师在定远、凤阳、嘉山地区开展反空降演习。红六连在待机地域构筑隐蔽工事,并在地下猫耳洞中召开支委会。照片中,战士们神情专注,展现出红六连在实战环境下的坚强组织力与战斗意志。</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刊登在75年人民前线报上。</p><p class="ql-block">发言的是7班副徐学林!</p> <p class="ql-block">红六连在野营拉练途中,风餐露宿,毫不退缩。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汗水书写青春荣光。</p> <p class="ql-block">1974年,响水营房,红六连二班正在进行政治学习。从左起依次为:谢哲富、杨国强、班长朱俊。他们认真讨论,展现出红六连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学习氛围。</p> <p class="ql-block">1975年,红六连驻扎响水营房期间,官兵们团结一心,训练刻苦,生活有序,展现出良好的连队风貌。</p> <p class="ql-block">1974年,红六连在响水营房附近开展驻地劳动,与群众打成一片,践行“军民一家亲”的优良传统。</p> <p class="ql-block">1976年,红六连在无锡体育馆进行刺杀表演,百人齐动,气势磅礴,场面震撼,赢得阵阵掌声。</p> <p class="ql-block">1976年,无锡孟湾营房,五连指导员正在组织连队进行政治教育,引导官兵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1976年。</p> <p class="ql-block">1976年,无锡孟湾营房,五连指导员组织新战士座谈,倾听心声,答疑解惑,增强归属感与凝聚力。</p> <p class="ql-block">1976年10月,5连担任三防训练改革试点。图为5连连长正在为战士们讲解三防理论知识,提升官兵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生存与作战能力。</p> <p class="ql-block">1976年12月,五连指导员徐立海抽查六班防毒器材使用情况,班长张树军带领战士认真操作,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p> <p class="ql-block">在连进攻演练中,机枪手奋勇冲锋,火力压制敌方,展现出红六连顽强的战斗作风。</p> <p class="ql-block">战友奋勇向前,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展现出红六连无畏的战斗精神。</p> <p class="ql-block">5连2班在爆破敌人地堡。虽穿戴防护器材但战士们战术动作很勇猛。</p> <p class="ql-block">5连2班在进行三防背景下班防御战术表演。</p> <p class="ql-block">五连战士佩戴防毒面具,进行土工作业训练,锤炼在复杂环境下的实战能力。</p> <p class="ql-block">五连连长佩戴防护器材,沉着冷静地指挥部队,展现出基层指挥员过硬的军事素质与临战应变能力。</p> <p class="ql-block">这是1978年1月22日,南京军区召开表彰大会的合影。6连指导员徐立海参加了大会,6连荣获硬骨头六连式连队光荣称号!</p> <p class="ql-block">1970年,我入伍分配至红六连七班。这张合影中,后排左起依次为:班长张存广、丁六福、程一林,前排左起为:周子厚、陈水江。那时的我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开启了属于红六连的青春篇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豫西支队挺进豫西出征前团以上干部在林县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这张照片太珍贵了!这是皮旅中原突围中唯一的真实的照片!这张照片记录的是1946年7月皮旅前卫2团在霍山县青风岭与敌激战的场景 。</b></p><p class="ql-block"> 当时中原军区1纵1旅(皮旅)完成掩护中原军区主力向西突围任务后,向东反向突围。7月10日,皮旅前卫二团在青风岭与敌安徽挺进纵队第二团遭遇 。敌人约2个营的兵力抢先据守青风岭山顶,居高临下封锁道路,皮旅前有守敌,后有追兵。皮定均决定一团担任正面佯攻,二团从右翼轻装上山,迂回到敌人侧后强攻。</p><p class="ql-block"> 担任主攻的二团二营战士们攀上悬崖,穿过林间小道,用绑腿带子吊上峭壁,开辟通道登上山顶,从侧后杀向敌群 。经两小时激战,我军成功占领青风岭,毙伤敌200余人,俘敌19人,打开了前进通道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安徽省博物馆保存的这张照片,是这段英勇战斗历史的珍贵见证,它生动展现了当时皮旅战士们不畏强敌、英勇奋战、敢于攀爬悬崖峭壁夺取胜利的战斗风貌,对研究中原突围这段历史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这是运用Aⅰ技术将红六连在青风岭战斗攀岩的战扬实景生成出动态视频。</b></p> <p class="ql-block">542团军史馆中杨太忠</p> <p class="ql-block">豫西支队部队</p> <p class="ql-block">当年八路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