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海道,位于日本北部,是日本四个主岛中最北的岛屿,也是日本第二大岛,隔津轻海峡与本州岛相望。日本政府下辖一都一道二府四十三县之一道,即北海道。这里冬季漫长,天气寒冷,故为日本四个主岛中开发最晚的一个。近几十年来,随着日本政府持续不断的投资,以春赏樱花,夏游薰衣草花海,冬观雪景与滑雪的观光业逐渐发展兴盛而闻名遐迩。又因岛的东部南部皆为火山带,温泉星罗棋布,常年吸引着世界上众多“澡客”前来这里享受泡温泉的乐趣。</p><p class="ql-block">6月份接近月末,得知进入7月北海道的薰衣草将陆续绽放,便与老伴一起,约上曾在日本求学工作近二十年的妻弟赵建农先生,7月1日分别从北京上海登程,经过三个小时四十分钟的飞行,当地时间12:45准时抵达新千岁机场。在机场稍加等候,乘坐来自上海航班的建农弟也顺利入关。三人一同乘坐来往机场与市区的穿梭巴士前往札幌市区。北海道之旅正式开始。</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到达首都机场T3候机楼候机。</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即将执飞CA169航班飞往新千岁机场的国航飞机。</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人在旅途。</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登上前往札幌市中心大巴的姐弟二人。车上站立者即高翻、日本通赵建农先生。</i></p> <p class="ql-block">一、札幌</p><p class="ql-block">札幌,位于日本北海道岛西部,北海道道厅即道政府所在地,为北海道的政治中枢。面积1121平方公里,人口197万,是日本人口过百万的都会区中最北方的一个。由于日本是岛国,主要城市大都临海,札幌则成为日本少见的内陆大城,是内陆城市中人口最多的一个。</p><p class="ql-block">除了是北海道的行政中心之外,札幌也是北海道的工商业中心,狸小路一带商场店铺比肩而立,酒馆食肆参差遍布于大街小巷,颇有几分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夸豪奢的气象。 札幌生产的札幌啤酒,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经营,销量和口碑已经超越久负盛名的朝日、麒麟等名牌产品,坐上日产啤酒的头把交椅。“白色恋人”是北海道很出名的白巧克力甜点,座落在札幌西区的白色恋人公园,不仅可以参观工厂,看到流水线上巧克力制作的全过程,更能亲自动手制作白色恋人巧克力饼干。。</p><p class="ql-block">初到北海道的头三天,一直住在札幌紧靠大通公园的奥德西斯酒店。办完入住手续,进房间放好行李,即下楼步行前往札幌駅(即札幌火车站),用在北京网购的JR 北海道7日周游券电子票换领次日前往中富良野的火车指定席票。日本的JR火车车厢,有指定席与自由席之分。指定席车厢全程对号入座,不售站票。自由席车厢虽也有座位,但却是先到先得,坐满之后的登车者就只能站着。按照拟定好的行程计划,次日将搭乘JR特急列车,富良野转乘慢车前往中富良野,观赏薰衣草花田,之后经美瑛到旭川,转JR特急列车回札幌。来往在途时间大约五个小时。即便其中一程站着,担心受不了,因此决定提前到车站换票。不料到车站后,工作人员却告诉我们,赏花季节已经开始,次日早上去中富良野的指定席票早已售罄。别无他法,只能早点去到车站,排队撞大运看能否在自由席车箱觅到座位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北海道道厅。</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札幌駅(火车站)。</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札幌市街景。</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札幌市街景。</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狸小路商业街留影。</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狸小路商业街。</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狸小路商业街。</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白色恋人公园。</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白色恋人公园。</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白色恋人公园。</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白色恋人公园展品陈列柜。</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白色恋人公园展品陈列柜。</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白色恋人工厂。</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札幌大通公园奥德西斯酒店。</i></p> <p class="ql-block">二、中富良野</p><p class="ql-block">7月2日起了个大早,用罢早餐,提前一个小时赶到札幌駅,站台上排队的乘客尚不算太多。</p><p class="ql-block">正在准备站一个小时等待列车进站时,忽然看到站台另一侧进来一辆前往旭川的JR特急列车,自由席几乎无人排队,霎时间三人共同来了灵感,何不逆向行驶,先到旭川,再转车去中富良野呢?经过仅仅几秒钟的短暂商议,便决策更改行车路线,飞身上车。在空空如也的自由席车厢里落座之后,三人皆为这瞬间改变的决定而自得不已。因为即使在去富良野的列车上觅到座位,也难免札幌駅站台上一个小时的排队之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一到,未闻国内火车发车前的一声汽笛长鸣,列车静静的起动出站,旋即加速至高速巡航状态,风驰电掣一般在群山之中穿行。透过车窗,只见山坡上森林茂密,郁郁葱葱,不时有轻纱一般的白云从山顶飘渺而下,令人陶醉难醒。经旭川和美瑛两次更换慢车,终于和原定计划差不多的时间抵达中富良野站。由于绕道旭川走了远路,提前出发的时间全都用在了路上,好处则是保证全程都有了座位,而且免了站台候车之累。</p><p class="ql-block">到达中富良野,天气开始变得阴暗下来。这是一个小镇。出站步行十几分钟到达北星山薰衣草园。只见整座山坡上除了薰衣草外,还种有其他多种花草。也许山上气温低的缘故,鲜花虽然已经开始绽放,但尚未盛开。园中有登山的简易缆车,有需要的人士每人付费700日元,即可乘缆车往返山顶,既能更好的观赏花海,又能俯瞰小镇全貌。</p><p class="ql-block">从山上下来,继续向前步行十几分钟,抵达富田农场。一望无垠的黑土地上,是大片大片的花田。薰衣草,串红和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奇花异草万紫千红,争奇斗艳。游人倘佯其中,流连忘返。唯有天公不作美,哗啦啦地下起雨来,但人们游兴不减,纷纷撑起雨伞,继续在花间小径上漫游徘徊。</p><p class="ql-block">离开富田农场,跟着导航,步行七、八分钟,前往薰衣草花田駅乘坐返回美瑛的列车。到站之后发现果真站如其名,车站就建在薰衣草花田里。然而令我分外惊讶的是,所谓车站,仅仅就是在铁轨一侧,修起了一个台子,算是站台,供人上下车,地面只是铺上石子,没有硬化,既无雨棚,又无站房,也没有旅客进出站刷票的闸机。站台上仅有一名工作人员,象征性地看一下旅客的车票。整座车站,满打满算就是一个简易站台,一名员工而已。平生走南闯北的我,从未见过如此简易,不,应该说如此简陋的火车站。</p><p class="ql-block">人还没有走上站台,列车已经进站。紧跑几步,登上火车。甫一落座,车轮已经启动,没有给我留下丝毫的拍照时间。由于是慢车,站站皆停。我开始观察车厢内外。这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乡间铁路。列车为一个车头,三节车厢,在富良野与美瑛之间折返运行。大多数车站,站房都很小,建筑面积充其量一百平米左右,站台也不甚长,容得下一个火车头和三节车厢而已。碎石铺就的站台地面,杂草野花恣意生长。当地乘客下车之后从站台直接踏上乡间小路即可返回家园。望着眼前这一切,我若有所思。投资搞基建项目,像这样能满足需要和实用,不就很好了吗?不管大小项目都不计成本搞得富丽堂皇未必是好事。我们过去曾经批判过一些人做事情“贪大求洋”,但是今天所见让我知道其实东洋人做事情也非常懂得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该土的时候也是也是很会土的。</p><p class="ql-block">在美瑛换乘旭川方向的列车,在旭川车站等车期间,先到与车站连在一起的永旺百货(AEON)商场中逛了一圈,顺便解决了晚餐,然后上车返回札幌。</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札幌駅站台。</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中富良野駅。</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乘缆车上北星山。</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北星山顶俯瞰中富良野小镇。</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北星山薰衣草园。</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北星山薰衣草园。</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富田农场。</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富田农场。</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富田农场。</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富田农场。</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富田农场。</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富田农场。</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在亲友(也许是义工)的陪同下,冒雨前来农场赏花的两位耄耋老人。</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一座乡间铁路小站的站房和杂草横生的碎石站台。</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下车即沿乡间小道返回家园的乘客。</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往返于美瑛与富良野站之间的赏景火车。</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正在火车上观赏沿途风景的乘客。</i></p> <p class="ql-block">三、小樽
</p><p class="ql-block"> 3日,继续搭乘JR前往小樽。
</p><p class="ql-block">小樽,原本是北海道西南部的一座小渔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约在一百年前作为港口城市开始发展,后来又被指定为国际贸易港。彼时运河里挤满无数等待装卸货物的轮船,沿岸砖石结构的仓库鳞次栉比,酒肆中灯红酒绿,夜夜笙歌,一时间欣欣向荣,豪华无两。上世纪五十年代,北海道的政治经济中心开始向札幌转移,同时也有更多的港口和城市崛起,小樽运河功能丧失,人口外流、国际货轮不再,曾经极尽繁华的国际贸易大港很快衰落成了一个落寞的小港口。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小樽人并未坐以待毙,而是善加利用废弃的旧仓库等公共设施,将一个过气的商港,打造成观光重镇和浪漫之都,可谓是城市华丽转身成功的典范。
</p><p class="ql-block">小樽是座山城,市内多坡路,素有“坡城”之称,其中斜而弯曲的“船见坂”——有人将之翻译成中文“舟见坡”,因站在坡上可以看到海上的来往船只而得名。这里以曾是电影《情书》的外景地而声名远播,邮递员骑着电单车往返于斜坡之上的场景就发生在这里,因此至今仍然吸引着不少当年的影迷和游客前来,漫步在这富有滨海城市特色的小巷里,追忆电影中的浪漫镜头,抒发自己的情怀。爬坡累了,停下脚步,回过身来极目远眺,海天一色的壮丽美景即会扑面而来。
</p><p class="ql-block">小樽运河是小樽的地标性景观,也是电影《情书》的外景地。1914年建成时,长约1.3公里,宽约40公尺,如今只剩下其中一部份了,河面上早已见不到商船货轮的踪影,只剩下载满观光客的小船来往游弋穿梭。运河两岸大正年间建造的砖石结构仓库群,基本上都改造为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玻璃工艺品制作工坊或卖场等。</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小樽駅。</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小樽市街景。</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小樽市街景。</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小樽市街景。</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小樽运河。</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小樽运河及其岸边的仓库群。图中左侧是供游客上下船的码头。</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小樽运河及其岸边的仓库群。</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用旧仓库改造成的南洋美术馆。</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用旧仓库改造成的浮世绘美术馆。</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小樽运河口一家古色古香的炒面馆。</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小樽运河口保留的古建群落。</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停放在街头的一辆黄包车。骆驼祥子原来也出国闯东洋了?</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船见坂留影。</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船见坂。</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船见坂。</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小樽駅夕照。</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昔日繁荣兴旺的小樽海港算是废了。</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小樽港口尚未转型利用的部分码头仓库难掩衰败凋敝之像。</i></p> <p class="ql-block">四、登别</p><p class="ql-block">北海道温泉,享誉全世界。若论北海道的温泉规模最大,种类最多且最具代表性者,当非登别莫属。此次北海道之旅,选定登别作为一站,正是慕其温泉之名而来。</p><p class="ql-block">登别位于日本北海道西南部,其核心区域紧靠地狱谷火山口遗迹。这里的温泉含硫磺、食盐等11种矿物质,故被誉为"温泉百货公司",每日可涌出1万吨温泉水供应周边旅馆。火山活动造就了直径450米的地狱谷地貌,硫磺气体持续喷发,氤氲蒸腾,雾霭缭绕,形成独特而又别致的景观 。</p><p class="ql-block">登别的温泉开发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治时代。据记载,日本安正二年,有一名叫泷本金藏的武藏本庄人士来到登别,初期从事农渔开垦,后偶然于山中发现可以治疗疾病的温泉,便辛勤经营,慢慢得有了名气,慕名而来的澡客日渐增多。明治二十四年,官方赐予蓝绶褒章,以表其功。泷本明治三十二年逝世,汤区事业由越后南蒲原人士栗林五朔继承。栗林有胆识,善经营,心思机敏,在他的管理之下,汤区有了长足的发展。如今登别温泉酒店鳞次栉比,澡客云集,一派繁荣景象,武藏与栗林二人功不可没。有感于此,登别业界人士专门集资立碑,铭记二位早期开拓者的功德。</p><p class="ql-block">4日下午,三位JR老客,拉箱提包,再次来到札幌驿乘坐JR。经过大约1小时45分钟车程抵达登别。出站转乘巴士,在第一泷本馆酒店附近下车,冒着滂沱大雨赶到酒店,狼狈之状,不堪入目。进入房间沐浴更衣之后,正好骤雨初歇。三人出酒店来到长度不过一百来米的温泉街上一边散步,一边寻找餐馆,必须犒劳一下自己。走了一个来回,建农弟果断选定一家刺身馆,落座之后,点了一条刺身船,一条烤多线鱼。说话间,刺身端了上来。果然在正宗的地方吃到了正宗的日本料理,三文鱼、金枪鱼、扇贝,加上那条未曾听说过的烤多线鱼,每一件都是入口即化,鲜美至极。这一顿饭称的上是大快朵颐了。</p><p class="ql-block">在登别所住的第一泷本馆是在当年泷本金藏开发的温泉酒店原址上逐步扩建改建发展起来的,至今仍是登别最大,设施最全也最现代化的温泉酒店,现有主/南/东/西四个馆和一栋三层楼的大浴场。循照入住时前台服务生给的路线图,来到大浴场内,只见宽敞无比的浴场大厅,分布着大小不等的若干温泉水池,每个水池旁边都树立一块牌子,上边分别用日、英、中、韩多种文字标明温泉种类如:硫磺泉、硭硝泉、食盐泉、碳酸氢钠泉以及水温等。隔着水雾朦胧的巨型玻璃窗,可见窗外灯火通明处,色彩斑斓而又模糊不清,独自暗想那里莫不是传说中的地狱谷吧?</p><p class="ql-block">从水温较低的池子开始,逐步向水温较高的池子过渡,泡一会儿,出来休息一会儿,一遍下来,不过一个小时,旅途疲惫及遇雨带来的不适早已一扫而空,感觉非常惬意与酣畅。回到房间,上床不久,很快便进入梦乡。</p><p class="ql-block">翌日晨,一觉睡到自然醒。整理完毕来到酒店窗明几净,环境优雅的自助餐厅,只见日式西式早点应有尽有,软件硬件以及服务标准完全符合五星级的国际规范。</p><p class="ql-block">尽情享用过早餐,又去大浴场重温了一遍温泉乐趣,也终于看清窗外果真是网页上介绍的地狱谷。办完退房手续并将行李存放到前台,直奔久闻大名的地狱谷。</p><p class="ql-block">从第一泷本馆出来下台阶,两次右转,未到地狱谷前。扑鼻而来的硫磺臭味,令很多随父母同来的儿童难以适应而抱怨不迭。不过5分钟,走到谷口一眼望去,只见直径大约四五百米的倒锥形火山口底部和四周的半山腰以下,到处都裸露着黄色的硫磺,白色的食盐以及橘红色的我也叫不出名字的结晶体,虽然颜色绚丽,却也寸草不生。加上从地下喷涌而出带着怪味的热气直冲云霄,令初来乍到的人从心底油然而生一股惶恐之意。估计地狱谷的诨名便是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离开地狱谷,沿路标继续往上攀登五六百米左右,到达大汤沼。看其地形估计也是一个火山口,规模虽然没有地狱谷那么大,面目也没有那么狰狞,但也同样烟雾缭绕,以一副桀骜不驯的面孔示人。</p><p class="ql-block">从山上下来,走到第一泷本馆酒店右侧,发现两通石碑,其中一通最为醒目。石碑正反两面的碑文全部用汉字书就。由于要赶火车,来不及细看,便不顾强烈的逆光,匆匆拍了两张照片。回到酒店取了行李,搭乘巴士前往登别驿。</p><p class="ql-block">回到北京,打开照片稍加细看,发现原来这是为纪念明治年间开拓登别做出杰出贡献的两位先驱所立的颂德碑。我尝试着给碑文加上标点,且忘记了这是日文汉字而又不失盲目对其做了断句处理。现附录于后,敬请高人批评指导。</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登别駅。</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登别駅站内用一头巨大的熊皮作成的标本。</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登别地狱谷。</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登别地狱谷。</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登别地狱谷留影。</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日和山大汤沼。</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日和山大汤沼展望台。</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第一泷本馆酒店</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第一泷本馆大堂。</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第一泷本馆。</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第一泷本馆。</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第一泷本馆。</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第一泷本馆。</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第一泷本馆。</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第一泷本馆。</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第一泷本馆。</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深谙日本料理的赵老师。</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