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哄抢事件:法律缺位下的文明困境

丁吉虎认知成长

<p class="ql-block">山东曲阜哄抢事件:法律缺位下的文明困境</p><p class="ql-block">山东曲阜近期发生的货车坠桥物资哄抢事件,再次将“中国式哄抢”推上舆论风口。这场导致40万元损失的群体性事件,表面看是人性贪婪与道德滑坡的体现,实则暴露出更深层次的社会治理危机。我的观点是此类事件的共性实则是法律制裁的缺位与执行不力‌,本质上是法治建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表现,是规则失效导致的群体性失序。当法律不能有效震慑违法行为时,任何道德说教都难以阻止人性之恶的爆发。</p><p class="ql-block">我们发现此类事件并非个例,我们发生过太多的群体哄抢事件,而每次哄抢事件,首先刺激我们的是情绪愤怒,从而派生出素质的低下、人性的沦丧、道德的滑坡,以及网络空间的口诛笔伐,这是道德洁癖的自然反应,对于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并不奏效。</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你在现场,会不会去制止?还是一起参与哄抢?所以将此类事件简单归咎于人性或道德,不过是治标不治本。而需要深度分析此类事件频发的深层原因。</p><p class="ql-block">首先此类事件频发的原因是存在法律模糊地带。</p><p class="ql-block">一、"法不责众"心理的温床</p><p class="ql-block">哄抢事件中,参与者往往抱有"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在曲阜事件中,村民竟在货主与民警在场的情况下肆无忌惮公然哄抢,甚至使用"别人都抢,我不抢就亏了"的荒诞逻辑为自己开脱‌。这种心理的产生,与法律制裁的实际执行情况密切相关。在过往案例中,由于参与人数众多、取证困难,执法机关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导致违法成本极低‌。尽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但现实中"破窗效应"屡屡发生,说明法律威慑力尚未形成有效震慑‌。法律惩戒机制的失效,直接助长了"不抢白不抢"的扭曲共识‌,形成"破窗效应"的恶性循环‌。</p><p class="ql-block">二、法律执行存在明显短板</p><p class="ql-block">从山东曲阜事件可以看出,法律执行存在三大短板:一是反应速度慢,往往在哄抢行为结束后才介入;二是处罚力度不足,多以教育惩戒为主;三是缺乏预防机制,未能有效遏制群体性失序‌。即便《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有相关规定,哄抢行为本应面临五日以上拘留乃至十年有期徒刑的严厉处罚‌,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取证困难、法不责众心理作祟,相关处罚往往流于形式。</p><p class="ql-block">三、法律缺位加剧道德困境</p><p class="ql-block">法律与道德本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当法律缺位时,道德约束便显得苍白无力。山东曲阜事件中,围观者的冷漠与哄抢者的肆无忌惮形成鲜明对比,这正是"旁观者效应"的典型表现,当法律制裁缺位时,维护正义的个人成本过高,导致群体性失范‌。群体行为会自动获得"合法性"背书,这种扭曲的从众逻辑,使得每起哄抢事件都成为测量社会法治水平的试纸‌。</p><p class="ql-block">四、根治之道在于强化法律制裁</p><p class="ql-block">要杜绝此类事件,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提高执法效率,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其次,明确处罚标准,对带头哄抢者依法严惩;最后,加强普法教育,让公众了解哄抢行为的法律后果‌。山东曲阜事件中,若能第一时间对参与者进行法律惩处,而非事后追缴,或许能有效遏制类似事件发生‌。</p><p class="ql-block">所以对于此类事件,丁吉虎老师认为:在社会文明进程中,人性与道德固然重要,但社会性事件不能建立在大众的道德自觉之上,而必须依靠刚性的法律约束。若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任何高尚的道德说教都显得苍白无力。既然我们现在是一个法治国家,那么只有让法律长出牙齿,让违法者付出应有代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中国式哄抢"的再次上演‌。</p><p class="ql-block">曲阜事件事发地作为"孔子故里",本应是传统道德文化的发源地,却上演了现代法治文明的溃败‌。这提醒我们,当法律制裁缺位时,即便在最应该崇尚礼义廉耻的地方,也可能出现集体失范。面对价值40余万元的冻品被洗劫,警方说"人太多控制不了","使用警械仍无法控制局面",最终无人被追责‌,事后调查也无果而终‌。这起事件折射出的深层矛盾,远非简单的"人性丑陋""道德沦丧"能概括,而是法律执行缺位导致的系统性危机。所以执法部门的作为,本身就是缺乏法治思维的表现,缺乏"法律始终在场"的治理体系‌。</p><p class="ql-block">文明社会的标志不在于人人道德高尚,而在于即使有人性弱点存在,法律也能有效约束其恶行。曲阜事件犹如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离真正的法治文明还有多远。唯有让法律之剑高悬,才能终结"哄抢—谴责—再哄抢"的恶性循环,为文明进程铺就坚实的法治基石‌。</p><p class="ql-block">心理学研究表明,极端环境下个体的道德防线会因群体压力、生存焦虑等非理性因素而瓦解‌。也就是道德约束在物资匮乏时极为脆弱‌。用抽象的道德批判替代制度分析,既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掩盖了法律监管失效的本质‌。所以此次事件并非简单的素质问题,而是法律缺位导致的群体性失范。所以我们不应止于舆论谴责,而是强化执法刚性,当法律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文明才能真正照进现实。</p><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小逸,是丁吉虎老师的认知成长助理,深度咨询与预约课程请微信搜索丁吉虎。</p><p class="ql-block">丁吉虎《知见》是丁吉虎认知成长序列化课程的一个板块,主要记录丁吉虎在咨询过程和人生体验中的思考和见解,内容涉及人性,认知,思维,情感,婚姻,亲子,社会,人生以及传统文化等领域,旨在通过具体现象深度剖析和高维理念的更新迭代,让不同生存环境中的众生对照自我,得到觉知,启发和进化,促进成长,变得更好,对接美好的人生使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