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安宁,万籁无声“”——致敬“天眼之父” 熠熠生辉 的 “南仁东星”

LINLIN

<p class="ql-block">1993年,国际无线电联盟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科学家们商议的是,要在全球电波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南仁东忍不住敲开中国参会代表的门,“咱们也建一个吧!”</p> <p class="ql-block">当年,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为25米,要建一个50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在全世界都独一无二。抛开昂贵的造价不说,去哪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啊?在多少人看来,这样的想法“不可思议”。</p> <p class="ql-block">南仁东却我行我素。从1994年到2005年的11年间,他坐着绿皮火车,“咣当咣当”一趟趟前往贵州,一头扎进乱石密布的喀斯特山区。踏遍几十个候选窝凼,在贵州平塘,直到四面环山的大窝凼出现在眼前,南仁东才停下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选址,论证,立项,建设。没有人知道,南仁东到底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可在团队面前,他永远是一个硬杠杠的汉子。爬坡上坎,干起活来,身上永远有一股年轻人都少有的“狠劲”。</p> <p class="ql-block">2011年,开工建设没多久,FAST就遇到了致命难题。要造一口这么大的“锅”,市面上的钢索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南仁东二话不说,亲自上阵奋战700多天,在经历近百次的失败</p> <p class="ql-block">遇山开路,逢水搭桥。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南仁东带领他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建成了举世瞩目的大国重器。</p><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25日,FAST落成</p> <p class="ql-block">然而,天妒英才,就在FAST建成一周年前夕,罹患肺癌的南仁东悄然驾鹤西去。</p> <p class="ql-block">南仁东1993年提出建造中国自主大型射电望远镜构想,1994年启动FAST工程,带领团队历时12年考察贵州喀斯特地貌,徒步勘测300多个洼地,最终选定平塘县大窝凼</p> <p class="ql-block">千里黔山藏秘境,天眼窥探宇宙深。”在多彩贵州黔南州的平塘县,在这里我们领略了世界上桥塔最高的天空之桥——平塘大桥,随后来到全球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参观。</p> <p class="ql-block">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项目,2011年动工,2016年竣工,2020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运行。其选址贵州平塘大窝凼喀斯特洼地,利用天然地形降低建设成本,反射面由4450块单元组成,主动调节精度达毫米级,可观测百亿光年外的宇宙信号。</p> <p class="ql-block">‌中国天眼之父是南仁东‌,他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的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被誉为“人民科学家”和“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与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调试3年来,FAST的出色表现,足以告慰南仁东的在天之灵。截至目前,FAST已发现近200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100多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还首次捕捉到了距离地球约30亿光年的神秘射电信号——多次重复爆发的快速射电暴。</p> <p class="ql-block">不夸张地说,是南仁东,为中国开启了射电天文学10年至20年的“黄金期”。</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这个“农民工”,以一己之力卡住欧美国家的脖子!美国为阻止他研发,将他从国际合作中除名,日本开高出中国300倍的工资收买他!然而他却说:其他国家有的,我也想让中国有!可是他呕心沥血22年研发成功后,第二年就溘然长逝了!</p> <p class="ql-block">南仁东,出生于吉林省,凭借出色的数学天赋,成为了理科状元,顺利考入清华大学,之后,他在中国科学院取得博士学位,为了拓展视野,他前往日本国立天文台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射电天文经验。</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中国,在天文领域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美国拥有世界领先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其口径接近305米,远远超过中国当时的技术水平,面对这种差距,南仁东的内心不仅没有退缩,反而燃起了前所未有的斗志,他决定:让中国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眼”。</p> <p class="ql-block">为了实现梦想,南仁东首先面临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找到一个理想的建设地点,射电望远镜需要一个远离城市的天然洼地,以减少外界电磁干扰。</p> <p class="ql-block">经过多次考察,南仁东带领团队走遍了全国的山川河流,翻山越岭,寻找合适的地方,12年间,他背着帆布包,腰别柴刀,深夜常常与队员们一起在荒山野岭中露宿,以寻找最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2005年,他终于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大窝凼找到了一片理想的洼地,这片四面环山的山谷,成了未来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的完美建设场地,经过长期努力,南仁东的团队终于决定在这里建设中国的“天眼”——一个全球领先的射电望远镜。</p> <p class="ql-block">在这项技术高度密集的工程中,欧美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极为严密,关键部件无法进口,南仁东和团队只能从零开始。</p> <p class="ql-block">在这项技术高度密集的工程中,欧美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极为严密,关键部件无法进口,南仁东和团队只能从零开始。</p> <p class="ql-block">经过22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天眼(FAST)终于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座直径500米的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p> <p class="ql-block">FAST的建成,彻底改变了中国在全球天文领域的地位,从此,中国不再是技术的跟跑者,而是世界天文界的领跑者,中国天眼的诞生震撼了全球,曾经嘲笑中国科技水平的西方国家也只能哑口无言。</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南仁东未能亲眼见证中国天眼的辉煌成就,2017年,他因病去世,尽管他未能看到“天眼”捕获的首批脉冲星信号,也未等到那颗被命名为“南仁东星”的小行星诞生,但他用一生的努力成就了一个属于中国的伟大科学奇迹。</p> <p class="ql-block">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FAST在灵敏度和综合性能上,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和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分别提高了10倍,而且覆盖了当今射电天文的三大主流热点方向:宇宙演化、探测脉冲星和星际分子。可以预见,在正式投用后,FAST将以高灵敏度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观测脉冲星、探测星际分子,甚至还可能搜寻地外生命,也就是人们朝思暮想的“外星人”发出的星际通讯信号。</p> <p class="ql-block">你是天的眼,让我们听见远空的呼唤,宇宙因你不再遥远……”踏平坎坷,22年铸就大国重器,南仁东在生命最后关头的奋力一搏,打开了“天之眼”,却又匆匆化作星辰而去,留下遗诗言志。“感官安宁,万籁无声。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p> <p class="ql-block">如今,“中国天眼”成果频出,不断拓展人类观测宇宙的视野极限。南仁东用22年的信念和热情,让中国睁开了天文学界的“天眼”,而他也化作天上的一颗星,用闪烁的光芒引领着中国的天文学者,继续探索宇宙最深处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八字胡、戴眼镜、小个头、一身工服……如今,南仁东的塑像,伫立在贵州大窝凼:他仿佛正在和同事们讨论,左手插兜,右手在图纸上指点。塑像凝固了南仁东在FAST工作的一个瞬间,更凝聚着中国科学家的梦想、执着和忠诚,记录着他们为国家和民族不断超越、永不停歇的逐梦姿态和奋斗精神。</p> <p class="ql-block">南仁东不仅是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无私奉献的爱国者,在他的一生中,他以无比的热情和执着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为中国的天文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的故事,不仅是科技界的传奇,也是每一个为国家、为人民默默奉献的人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他已离开我们多年,“中国天眼”如今的成果他来不及目睹,但他执着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世界科技高峰。</p><p class="ql-block">今天,让我们再一次仰望星空,致敬南仁东先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