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山西(人文景观篇)

宋老头

<p class="ql-block">人说山西好风光,</p><p class="ql-block">地肥水美五谷香。</p><p class="ql-block">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p><p class="ql-block">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p><p class="ql-block">你看那汾河的水呀</p><p class="ql-block">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p><p class="ql-block">杏花村里开杏花……</p><p class="ql-block"> 自上个世纪未开始接触山西后,二十余年的时间里,我曾多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一次次地行走在三晋大地上,每一次皆是稇载而归。多年的左右采获、俯拾仰取,手中的图片资料自然多了起来,于是,把这些零碎的影像编辑成集,便成为我闲睱之时的一大功课 。一番功夫下,陆陆续续的编撰了“回望老牛湾” 、“天下大同”、“晋中古城”等多篇专题集。这些专题集,虽说也能展示岀山西的美丽与神奇,但终究是略见一斑,而难见其全貌。因此,为更全方位的展现岀山西那古老而厚重,渊博而秀丽的人文历史与大美河山,将这些零散题集归并在一起成总集篇,是展现大美山西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总结。</p><p class="ql-block"> 大美山西的汇编版,对我来说是一种回忆,可以在闲暇之余时回顾一下那曾经行走在三晋大地时的美好时光;对朋友来说一种推介,详细的地理位置及人文物产,希望能对群里的朋友们,特别是爱好山西旅游的朋友有所帮助。</p> <p class="ql-block">  山西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源远流长历史,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得境内历史遗迹、人文景观满目尽收。其中的人文景观更是多不胜数,在山西,除了游览这里的名山大川之外,众多历史古迹与人文景观也是非常值得游览的。晋北的大同古城与云冈石窟,晋中的平遥古城与晋商院落群,晋南皇城相府与洪洞大槐树的根祖文化等,它们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与秀丽景色令人十分地向往。</p><p class="ql-block"> 山西既有古代遗址,又有众多的革命史迹,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只有走进山西,才能真真地了解这片神奇的天地。</p> 名胜古迹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恒山悬空寺:</i>位于山西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而得名。建成于北魏后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的建筑构思精巧,结构奇特壮观。建筑悬梁下面以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承,每层以壁间中插木梁为基,梁柱上下一体,楼阁间设有栈道相连。↓</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云冈石窟:</i>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p> <h3>  云冈石窟第20窟是云冈最著名的露天大佛,是依照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的形象雕刻的。大佛全身比例适称,造型手法简练概括,他宽阔的身躯给人以稳健之感,他所具有的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精神风貌,为这一时期佛像雕刻的杰出代表。他不仅是云冈石刻中的杰作,即在全国来说,也是佛像艺术中的精品。↓</h3>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五台山:</i>位于山西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部。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p> <h3>  五台山众多的佛寺皆聚集在台内台怀镇。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圣景圣迹荟萃一处,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被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h3> <p class="ql-block">  菩萨顶,位于五台山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具有皇宫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晋祠:</i>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p> <h3>  晋祠其中周柏唐槐、宋代彩塑、难老泉被誉为“晋祠三绝”。↓</h3> <h3>  木雕盘龙,晋祠古建三绝之二。木雕盘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虽已近千年,鳞甲须髯。↓</h3>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华严寺:</i>位于山西大同市平城区下寺坡街459号,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在华严寺内北隅,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始建于辽,保大之乱(1122年)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旧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  华严宝塔,是根据《辽史·地理志》上的记载恢复建造的。木塔平面呈方形,为三层四檐纯木榫卯结构,均按辽金时期建筑手法营造。塔内分层供奉着香檀木雕刻的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交脚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普救寺:</i>位于山西运城市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p> <p class="ql-block">  普救寺西轴线上,屹立着一座古朴典雅的方形密檐式的砖塔,原名舍利塔,因西厢记里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发生在塔下,故俗称“莺莺塔” 。↓</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后土庙:</i>又称万荣后土祠,位于山西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北处,西、北两面紧临黄河、汾河,依山傍水,地势开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祭祀女娲的神庙。↓</p> <p class="ql-block">  后土祠始建于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63年),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确立为国家祀典场所,历代帝王如汉宣帝、唐玄宗、宋真宗等共24次亲临祭祀。↓</p> <p class="ql-block">  秋风楼:位于后土祠正殿后方,因楼上藏汉武帝刘彻《秋风辞》碑而得名。楼身高达32.6米,主体为三层十字歇山顶结构,斗拱密布,造型古朴庄重。下部台基高耸,周围环绕砖砌花栏,一二层四面各凸出龟须座一间,上筑瓦顶;二、三层廊下设置斗拱或平座,凭栏可远眺黄河。↓</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鹳雀楼:</i>又名鹳鹊楼,位于山西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使其名扬天下声播四海,为黄河流域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鹳雀楼采用“重檐歇山顶”结构,屋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檐角悬挂铜铃,风吹过时叮当作响,仿佛穿越回盛唐时期。↓</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应县木塔:</i>位于山西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始建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p> <p class="ql-block">  木塔在历经近千年的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炮击的重创后,至今仍巍峨耸立没有倒塌。究其原因,其本身精巧的结构体系、以及古代工匠对建筑材料的精心选择十分关键。↓</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九龙壁:</i>大同九龙壁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琉璃九龙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市区内。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长45.5米、高8米,由426块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壁面雕刻九条巨龙,工艺精湛,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大同九龙壁坐南朝北,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全部使用黄、绿、蓝、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黄河铁牛:</i>又称开元铁牛,位于山西永济市蒲津渡,是唐代铸造的镇河神兽,用于稳固蒲津浮桥以维系秦晋交通。该铁牛铸造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每尊重约55.75吨,牛尾设横铁轴用于连接浮桥索链。 ‌铁牛原置于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两岸,元末浮桥废弃后逐渐被泥沙掩埋。1989年,当地通过考古发掘重新发现这四尊铁牛,现存于蒲津渡遗址附近。 ‌↓</p> <p class="ql-block">  每头牛旁边均有一人作牵引状,四牛四人形态、表情各异,均达到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p> 古城古堡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大同古城:</i>大同古城位于山西大同市平城区,北至操场城东西街、南至南关东西街和新胜东街、东至御河南北路、西至新建南北路,面积约为327公顷。古城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同古城墙始建。↓</p> <p class="ql-block">  古城有“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之说:街巷以十字大街为骨架,东西大街为横轴,南北大街为纵轴,形成古城主干道体系;四隅内由小型街道十字相交叉,又呈现出较大规模的“坊”,形成古城次干道体系。↓</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平遥古城:</i>平遥古城位于山西晋中市平遥县。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榆次老城:</i>位于山西晋中市榆次区,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古城旧址上修筑进来的,迄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徜徉于老城间,古之思、民之魂、历史的沧桑、民族的归宿,各种情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郭峪古城:</i>位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堡式村落之一。古城始建于唐代,现存城墙长1400米、高12米,墙内设三层共628眼藏兵洞,兼具居住与军事防御功能。↓</p> <p class="ql-block">  城内目前保留明清民居40院1100间,包括陈氏12宅、王家13院等典型明代建筑群。豫楼底层墙厚2米,设有石碾、石磨等生活设施,并通过暗道与城外相连。↓</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湘峪古堡:</i>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是一座明代古堡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历时20年建成,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 ‌湘峪村的最大特色是原汁原味,整个村庄是一个完整的城堡式建筑,被誉为“中国北方明代第一古城堡”。↓</p> <p class="ql-block">  古堡整体布局为“三横九纵”棋盘式街巷格局,现存40余座明清古建筑,包括民居、庙宇、藏兵洞等防御设施。↓</p> 名人故居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皇城相府:</i>位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  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阎锡山故居:</i>位于山西忻州市定襄县的河边村,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原有近30座院落,800余间房屋。旧居分为上下两院,前后为东西花园。东花园的建筑以中国传统的晚清宫殿式建筑为主,大门为古牌楼式,三院的宫殿式大楼高大宏伟,登楼可远眺全村景致。阎锡山旧居是民国初年仿古建筑中的杰作,极具历史价值。↓</p> <h3>  阎锡山故居现为河边民俗博物馆,展室的陈列,相互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交叉关联,生动地反映了晋北清末民初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h3> 晋商大院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王家大院:</i>位于山西晋中市灵石县静升村北端黄土丘上。院落座北面南,居高临下,面对静升村,视野开阔。王家大院建筑规模宏大,现在向游人开放的有高家崖(东大院)、红门堡(西大院)、孝义祠三部分,总面积达45000平方米左右,相当于祁县乔家大院的4倍。王家大院不仅是一组民居建筑群,而且还是一座极具汉族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这里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 。是晋中民居中的一处奇葩。↓</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乔家大院:</i>位于山西晋中市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p> <h3>  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喜喜”字形,建筑考究,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h3>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李家大院:</i>位于山西运城市万荣县闫景村,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p> <p class="ql-block">  大院整体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山西四合院,同时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因李子用曾留学英国,部分院落为“哥特式”建筑,是南北融汇、中西合璧、三晋无匹的晋商大院,浓缩着汉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常家庄园:</i>位于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常家庄园始建于明末清初,经200余年扩建,现存规模约60万平方米,含4000余间房屋、50余座楼房及13处园林,是清代晋商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筑群,以“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著称。‌‌是规模最大的晋商大院,也是中国最大的庄园式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庄园严格遵循中国四合院建筑规则,内外两进院落,中间夹阁楼分隔,中轴线布局,左右对称,除主院外都带有偏院,有严格的上下偏正之分,明显地体现了儒家等级森严的秩序。↓</p> 古村古镇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碛口镇:</i>碛口位于山西吕梁市临县城南48公里的处的黄河边,因黄河第二大碛——大同碛得名。碛口从清代乾隆年间兴起,此后200余年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民间有“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青定头,南峪口,拴起骡子跑碛口”之说,可见当年的繁华。正所谓“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p> <h3>  在明清至民国年间,碛口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h3>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西湾村:</i>位于碛口镇一公里左右,临河而建,村中古宅院在河边的山坡上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古宅精致华美,造工考究。这处完整的居民建筑群,是依靠黄河船运发迹的陈氏家族历经明末到民国300年历史逐步修建而成的,现保存完好的有四十多处院落,院院相通、户户相连,楼房院墙不拘一格,样式多变,不同地势随行程序、错落有致,与周边环境十分和谐,这里的一砖一石一木都洋溢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  村落的主体部分建在两座石山中间,民居建筑群坐落在三十度的斜坡上,层层叠叠,空间和平面布局丰富多彩,给人以和谐秀美、浑然天成之感。↓</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老牛湾村:</i>位于山西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镇,地处黄河与长城交汇处,素有"黄河入晋第一村"之称。村子建在峡谷悬崖之上,始建于明成化三年,是一个古老的村落,这里每一处窑洞都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沧桑的窑洞群形象的勾勒出了古时老牛湾人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  村内保留完整的石头建筑群,包括石碾、石磨、石仓等生活设施,展现了明代军事驻防与黄河文化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王化沟村:</i>位于山西忻州市宁武县涔山乡境内,是一个自然行政村。村落建在芦芽山风景区内的悬崖峭壁上,海拔约2300米。其背倚悬崖、面临深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恰如空中楼阁,又似天上人家,被称为“悬空村”。↓</p> <p class="ql-block">  王化沟村的房屋以石木为主结构,依崖就势、高低错落、坐北向南、避风向阳。整个村子呈东西走向分布在全长约1华里的悬崖上。↓</p> <p class="ql-block">  各家的房门前只有一条走廊,各家走廊之外多用木料横竖组合,成为悬在空中的“天街”。↓</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虹霓村:</i>位于山西长治平顺县东南部虹梯关乡,地处虹梯关大峡谷核心区域,三面环山,背山面水。因夏季瀑布水雾形成彩虹得名“虹霓”。该村以悬崖建筑、瀑布景观和历史文化著称。该村始建于五代后唐时期(932年),现存明惠大师塔等国家级文物,2019年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  村子建于悬崖之上,村口虹霓飞瀑飞流直下,蔚为壮观,而瀑布之下便是深邃的虹霓峡。↓</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塔尔坡村:</i>位于山西临汾市乡宁县云丘山山中,此村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村里共有二十多个院落,依山而建,有穴居土窑洞、碹拱石窑洞、石木结构的瓦房,是现存古民居的活化石,这一切都见证着古村的悠久历史,是研究古代历史和建筑的活化石。↓</p> <h3>  古村的村民在村前的山沟与山梁、山坡间因地制宜进行耕作。村子内外和村下神仙峪内遍植古树,塔尔坡古村落一年四季掩映在古树密林之中,构成了世外桃源般的古村落。↓</h3> 红色印迹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大寨:</i>位于山西晋中市昔阳县东南部。上个世纪的“农业学大寨”让大寨名彻天下,今天的大寨已经改造成为一个公园山村,层层梯田庄稼葱绿,人造森林郁郁葱葱,大寨村街道干净,清洁,当地人热情好客,是一个成熟的农业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  永贵大叔居住的窑洞式小屋,屋外是用来会见前来参观的世界各国政要的小客厅。↓</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i>位于山西吕梁市临县林家坪镇的南圪垛村西北部,东倚吕梁山脉,西临滚滚黄河,是当时晋绥边区四大重镇之一,也是山西通往陕甘宁的要冲之一。旧址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一进院西南辟砖砌拱券方形门洞,单坡硬山顶,檐下斗拱一攒,雕花雀替。↓</p> <h3>  正房砖拱券窑洞五孔,前檐插廊,东厢房砖拱券窑洞三孔,前沿挑檐。↓</h3>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平型关遗址:</i>位于山西大同市繁峙县与灵丘县交界处,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历称瓶形寨、瓶形镇、平型岭关、平型关。明朝建内长城时修建关口及关堡建筑,为雁门十八隘之一。因1937年在此发生的平型关大捷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  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p> 城垣关隘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娘子关:</i>娘子关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现存关城筑建于明代时期,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匾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堡,似为检阅兵士和瞭望敌情之用。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朝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 故得今名。↓</p> <h3>  娘子关不仅仅是一个古关隘,还是一处集人文与自然为一体的观光胜地,现今依旧保留着平台城堡和关门。↓</h3>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偏头关:</i>位于山西忻州市偏关县黄河边,偏头关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一,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东仰西伏的地势得名,现存关城为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所建,是历代军事要塞和重要防御工事。↓</p> <p class="ql-block">  在老牛湾堡紧临黄河的山崖上,有一座至今保存很好的砖砌空心敌楼。敌楼雄踞崖上,俯视着黄河,为老牛湾著名的风景地标。↓</p> <p class="ql-block">  站在村口,放眼望去,古偏关就只留下这么一尊碑碣式的烽燧,孤独地托举历史。↓</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雁门关:</i>雁门关位于山西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i><u>  如果把文化比拟为水,山西就是一个文化湖泊,这湖泊中有清泉流出,这就是发源于此地的五千年文明。当中原洪水泛滥时,湖泊里注满了水,当中原洪水消退的无踪无影时,这个湖泊里仍然积存着水,水的溢岀,带着融合后的文化流向全国各地,也把文明传向四方。山西正如它的文化长河一般,无不体现出山的沉稳,水的凝重。</u></i></p> <h3>图片:宋老头</h3><h3>编辑:宋老头</h3><h3>文字:宋老头(本篇部分景点介绍摘自网络,谢谢网络作者!)</h3> 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