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陆的万种风情九(纳米比亚篇—四十五号沙丘·死亡谷·南回归线)

李秀珍

<p class="ql-block">7月19日。今天游览了纳米比亚的名片,四十五号沙丘。一大早就出发。</p> <p class="ql-block">约1个小时不到,到景区门口了。</p><p class="ql-block">前面的车辆已经排成长龙了。</p> <p class="ql-block">导游介绍这里按日出的时间刻确定开园时间,可以确保摄影爱好者在最佳摄影时间到达四十五号沙丘。</p> <p class="ql-block">沿途连绵起伏沙丘</p> <p class="ql-block">四十四号沙丘。</p> <p class="ql-block">四十五号沙丘到了。</p><p class="ql-block">驾驶员富有经验,把车停在拍照片的最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苏丝斯黎位于</span>纳米布沙漠中部,是纳米布-诺克卢福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p><p class="ql-block">四十五号因距纳米比亚诺克卢福国家公园景区门口45公里而得名,有“世界最高的沙丘”“地球最美的沙丘”之称。已经有8000多万年的历史。高近325米,在广袤的沙漠中拔地而起,气势恢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p><p class="ql-block">外观造型独特,形若埃及金字塔,有极其优美的S线条,是纳米比亚红色沙漠的典型代表,其独特的“星形沙丘”形态,由多个方向的风共同作用塑造而成,从中心点向外辐射出多个尖锐沙脊,形状酷似星星。</p> <p class="ql-block">有着完美的“S”型曲线和层次分明的红色沙脊,宛如大地之上的一条红色绸带,蜿蜒伸展,极具韵律感和美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凭借这样的高度和优美的“S”型曲线,它成为纳米布沙漠中极具代表性的景观。</p><p class="ql-block">纳米布沙漠是世界最古老的沙漠之一,这里的沙土富含铁元素,使沙丘呈现出独特的红褐色。随着太阳角度和光线的变化,沙丘会不断变幻出迷人的色彩,在清晨和傍晚时分,色彩尤为鲜艳,巨大的色彩反差和沙丘的曲线极具视觉冲击力。</p> <p class="ql-block">沙丘因其壮观的景色、独特的造型,<span style="font-size:18px;">优美的线条,呈独特的红褐色,及随太阳角度和光线变化呈现迷人色彩</span>成为了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曾多次登上《国家地理》等知名杂志的封面,也频繁出现在各种旅游丛书、明信片、日历中。许多摄影师和游客慕名而来,拍摄出令人惊叹的照片,进一步提升了其知名度。</p> <p class="ql-block">离开45号沙丘,大巴停在附近的停车场,换座越野车约20分钟,前往“死亡谷”。</p><p class="ql-block">死亡谷位于苏丝斯黎沙漠深处,是一片干涸的浅湖,白色盐沼地中黑色枯树突兀伫立,它们曾是刺槐树,因水源变迁干枯死亡,却在炎热干燥气候下历经千年而不腐烂。</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也是连绵不断起伏的沙丘。</p><p class="ql-block">所在的纳米布沙海是世界遗产,被世界遗产组织点评为“呈现杰出自然美景与美学重要性”。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攀登沙丘、观赏日出日落,感受大漠风光,是纳米比亚旅游的热门打卡地。</p><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非洲唯一有大象、犀牛、狮子栖息的沙漠。这此行程没有安排此活动。</p> <p class="ql-block">看到盐碱地了。</p> <p class="ql-block">下车后,还需要步行半小时,才能到达“死亡谷”。</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片白色粘土洼地,周围环绕着世界上最高的沙丘之一高近400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著名</span>的“大老爹”沙丘。因其壮观的景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攀爬和观赏。</p> <p class="ql-block">看到沙地,有点打退堂鼓,不想走了,同行者鼓励来都来了不去看看有点可惜,而且时间不算长,走慢一点估计半小时。不去的话也在候车处被风沙吹,导游给的时间也很充足的,所以就慢慢向前迈步了。</p> <p class="ql-block">比起以前去过的沙漠地硬一点,而且时不间隔有点盐碱硬地,所以也坚持走到了。</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些攀爬者,羡慕啊。</p> <p class="ql-block">快到死亡谷了。</p> <p class="ql-block">胜利在望。</p> <p class="ql-block">死亡谷到了。</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红色的沙丘,近处是白色的盐碱地,中间是黑色的千年枯树,三种颜色形成强烈对比,宛如一幅震撼的黑白画卷。</p> <p class="ql-block">纳米比亚死亡谷的形成主要是气候变化和沙丘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很久以前,特萨查布河流经此地,形成沼泽,适宜的水分条件使沙漠刺槐等树木得以生长。约900到1000年前,气候变化导致沙丘移动,高大的沙丘逐渐移到此处,阻断了河流流入死亡谷的路径,使得这片区域失去了主要的水源补给。</p> <p class="ql-block">当地气候变得愈发干旱,年降雨量极少,可能不足5毫米。缺乏降水补充,再加上河流被阻断,地下水逐渐被消耗一空,树木失去了生命之源,无法继续生存。</p> <p class="ql-block">纳米比亚死亡谷的枯树谷已有约900年历史。</p><p class="ql-block">树木因缺水慢慢死去变干,而极度干燥的气候又使得这些枯树难以腐烂分解,在毒辣阳光的长期炙烤下,树干变成炭黑色,最终形成了如今死亡谷中枯树屹立、寸草不生的独特景象。</p> <p class="ql-block">死亡谷内有许多枯树,它们姿态各异,虽已干枯但尚未腐烂,苍凉而壮美,在阳光照射下,投下瘦长的黑影,仿佛历史的守望者。</p> <p class="ql-block">这些树木虽历经漫长岁月仍枯而不倒,是纳米比亚独特自然景观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生态和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死之谷最里端</p> <p class="ql-block">死之谷最里端回望</p> <p class="ql-block">回头想想亏的坚持下来了,要不然现在就太后悔了。这么遥远的地方,不会去第二次的。</p> <p class="ql-block">放大了50倍的沙粒。</p> <p class="ql-block">回到座吉普车的地方,往回返了。</p> <p class="ql-block">太阳光方向转过来了。</p> <p class="ql-block">返回到四十五号沙丘,让各位体验一下爬沙丘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脚力有限,没能走到高些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些沙丘的沙基线可能会因人工攀爬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毁坏。</p> <p class="ql-block">为减少人为攀爬对沙基线的直接破坏,维持其自然形态与沙纹完整性。</p><p class="ql-block">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平衡游客体验与景观可持续性。</p> <p class="ql-block">限制攀爬范围与规范行为,控制日接待量,根据沙丘承载能力,通过预约制限制每日进入沙丘的游客数量,避免集中性踩踏。</p> <p class="ql-block">四十五号沙丘顶部。沙丘沙质细腻。</p> <p class="ql-block">下午前往纳米比亚第二大城市沃尔维斯港也称鲸湾港。途径南回归线的一个点,拍照留念一下。</p> <p class="ql-block">鲸湾港到了。鲸湾,即纳米比亚第二大城市沃尔维斯港,是天然深水良港。</p><p class="ql-block">它是南部非洲第五大港,导游介绍这里的码头是中国援建的,登感亲切。</p><p class="ql-block">在纳米比亚中国有两支医疗队,其中这里有一支。</p> <p class="ql-block">濒大西洋,晚餐在中餐馆吃了一顿丰盛的海鲜宴,遇到两个年轻的中国人,问是否中国医疗队的人,回答说他们不是,就是在这里打工的。</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每个角落都有中国人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住的酒店建于1901年的旧德国车站大楼内及周围,建筑外观保留了原有的奶油色和苔绿色调,内部装饰有古典家具,充满了古老的殖民风格。</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起来在门口拍照留念一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