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3暑假和太钢摄影班同学一同到达威海刘公岛采风。</p><p class="ql-block">山东威海刘公岛的来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因战国时期岛上为刘氏别业而得名;二是因东汉末年刘姓皇族避居此岛;三是因民间传说中刘公夫妇救人得名,后建刘公庙祭祀。历史文献记载的命名渊源,战国刘氏别业说:据《元史》《登州府志》等记载,战国时期岛上已有居民,因属“海上刘氏别业”(即刘姓家族的产业),故称刘岛、刘家岛或刘公岛。东汉皇族避难说:民间传说东汉末年一支刘姓皇族为避战乱迁居此岛,后世遂称刘公岛。刘公夫妇救人传说:明代《威海卫志》记载,有船遇险被刘姓老夫妇所救,后人建刘公庙祭祀,岛名由此演变而来。</p><p class="ql-block">山东威海刘公岛的简介: 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威海湾湾口,横踞威海港出口中央,距威海商港码头2.1海里,是威海市海上天然屏障。岛屿东西向延伸约4.08千米,南北最宽处约1.5千米,最窄处仅60米,全岛总面积约3.1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14.95千米。岛内峰峦起伏,地势西高东低,北陡南缓,旗顶山为最高点,海拔153.5米。地处北温带,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受海洋调节,具有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森林覆盖率达87%,1992年建成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有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达59%,还有大叶榉、朴树、龙柏等古树名木。</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据出土文物考证,战国时岛上就有人居住,旧传为“海上刘氏别业”,故称刘岛或刘家岛、刘公岛,明隆庆年间定名“刘公岛”。近代历史:1888年北洋海军在刘公岛正式成军。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海军在此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全军覆没。1898年英国强租刘公岛,1930年被国民政府收回,1937-1945年日军再次占领,1944年刘公岛汪伪海军起义 。现代历史:1945年威海解放,刘公岛回到祖国怀抱。1952年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海舰队基地之一,1985年对外开放,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文景观: 甲午战争遗址:有北洋海军提督署,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军事衙门,也是当年北洋海军最高军事指挥机构;还有水师学堂、古炮台、东泓炮台、旗顶山炮台等,以及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甲午战争陈列馆,全方位展示甲午战争历史 。 英租时期建筑:英国强租期间留下了众多欧式建筑,如西摩尔街等,见证了那段特殊的历史 。 其他人文景点:刘公庙纪念汉代刘公刘母乐善好施的传说;刘公岛博览园是解读刘公岛的“百科全书”;还有按照1:1比例复制的定远舰,可让人感受当年北洋海军旗舰的风采 。</p> <p class="ql-block">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p> <p class="ql-block">刘公庙</p> <p class="ql-block">东泓炮台</p> <p class="ql-block">定远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