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署之际,热浪一波一波袭来,喜欢出门的我不愿被酷热封闭在窄小空间,和朋友商量,如此酷热难耐,不妨背上行囊,奔赴四季如春的云南,在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让清凉的微风拂去夏日的燥热,让美丽的风景治愈疲惫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我们先到弥勒</p><p class="ql-block"> 弥勒,这是座充满诗意与浪漫的小城,藏着无数清凉的惊喜。当全国各地被热浪笼罩,云南弥勒的山水间却宛如一个天然的大空调,处处弥漫着清新与凉爽。</p><p class="ql-block">东风韵我是第二次重游,但还是让我兴致盎然。</p><p class="ql-block"> 薰衣草主题公园别称七彩花田,有薰衣草、燕尾草、风铃草等10余种花卉,其中大片薰衣草花海花期从4月至10月,有着“滇中普罗旺斯”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万花筒艺术馆是弥勒热门网红打卡地,建筑风格融合红酒文化、彝族阿细人的火文化,酒瓶、火苗状的城堡全部用红砖砌成,被誉为“魔幻未来主义的魔幻城堡”。</p><p class="ql-block"> 东风韵小镇,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童话世界。漫步在小镇的街头巷尾,独特的万花筒建筑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梦幻,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艺术殿堂。</p> <p class="ql-block">离开弥勒,我们来到历史文化名城建水。</p><p class="ql-block">最具标志性建筑的是被网友称之为“小天安门”的朝阳楼,它比天安门早建了28年,是云南省保存较好、建筑宏伟的古城城楼,堪称“滇府第一楼”,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历经多个朝代,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内街巷纵横,有指林寺、文庙等文化遗迹1000余处,城内还保存着许多古井,井水清澈甘甜、冬暖夏凉,如大板井的水水质偏软,有淡淡的甜味,水质名列建水水井之首,用大板井的水制作的西门豆腐口感绵密,豆香浓郁。我们品尝过板井豆腐后又装了一箱水做为矿泉水饮用。建水的传统建筑保存完好,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走在古香古色,绿树成荫由青石板铺垫的街道上,那返朴归真,清爽的感觉由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离开喧嚣渐散的古城,车轮碾过蜿蜒的乡道,不过十数公里的距离,却像穿过了一道无形的时光门槛。当团山民居的青砖黛瓦在绿树掩映中渐次显露,便知这场短暂的迁徙,原是为了遇见一段更沉静的过往。团山民居的风格,是滇南乡土建筑里的一首凝练诗行。不同于古城里常见的商业气息浸染,这里的建筑更带着家族聚居的质朴与庄重。清一色的硬山顶、青砖墙,飞檐翘角虽不似江南那般精巧,却透着西南山地的硬朗。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刻着繁复的木雕,或为花鸟虫鱼,或为历史典故,一刀一凿里藏着旧时工匠的心思。天井里大多种着花草,阳光透过天井洒在青石板上,光影交错间,仿佛能看见前人在此纳凉闲谈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这方民居的历史,与一个姓氏的兴衰紧密相连。明清时期,张氏家族从内地迁徙至此,凭借着马帮贸易的兴盛,逐渐积累起财富。他们没有将银子挥霍于浮华,而是斥资修建宅院,一砖一瓦地筑起了这片聚居地。那些高大的门楼、精美的照壁,不仅是家族地位的象征,更藏着对子孙后代的期许——不少宅院的匾额上题着“耕读传家”“清白传家”之类的字样,提醒着后人莫忘根本。后来,马帮的铃铛声渐渐远去,团山也褪去了往日的商业繁华,却意外地保存下了这份完整的民居风貌。如今走在村里的石板路上,能看到百年老宅的木门虚掩着,门内或许有老人在慢条斯理地择菜,或许有孩童在天井里追逐嬉闹。新旧时光在这里交融,没有刻意的仿古,只有生活本来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古城到团山十数公里的路程,却像是从热闹的戏台走到了戏台后的院落。前者展现着历史的精彩片段,后者则藏着历史的肌理与温度。那些静静矗立的民居,不只是建筑,更是一代代人生活过的证明,在时光里散发着温润的光。</p> <p class="ql-block"> 位于建水县城西5公里处的“十七孔桥”,横卧在两河之上,桥上建有三层楼阁,两端各有一座亭阁。 十七孔桥承袭了中国桥梁建筑风格的特点,融桥梁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为一体,其建筑规模和艺术价值在国内屈指可数,是全国大型古桥之一,列入中国造桥史册。</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到大理 ,这是一个充满了风花雪月浪漫气息的地方,而洱海,则是大理最璀璨的明珠。在酷热的夏日,洱海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吹来的每一缕风都带着丝丝凉意。龛码头,宛如大理洱海边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它的美。龙龛码头静卧洱海边,青瓦白墙的白族建筑海晏庵遗址沉淀着南诏往事,与周边的洱海、苍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而成了天然取景框。</p><p class="ql-block"> 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些生长在水中的树,它是这里的魂。一棵棵水杉树,或挺拔直立,或微微倾斜,它们的树干扎根在清澈的湖底,枝叶却向着天空伸展,它在碧波荡漾的水中傲然屹立,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坚韧。好一幅与天光水影相映的淡墨写意图,美得让人心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傍晚,当夕阳把洱海的天空揉成橘红、金紫的绸缎,泼洒在湖面时,便成了流动的彩墨。浪尖托着碎金,涟漪晕开霞光,分不清哪是天的绚烂,哪是水的温柔。远处的山影浸在暮色里,成了这幅画的淡墨轮廓,而晚霞的倒影在波心轻轻晃,连风都放轻了脚步,怕搅碎这一池流光。</p> <p class="ql-block">离开洱海,我们驾车到了玉溪抚仙湖</p><p class="ql-block"> 一到抚仙湖,我们就被大而美的抚仙湖着迷,它犹如一颗璀璨的蓝宝石,镶嵌在云南的大地上。据说它是亚洲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极高,被誉为“琉璃万顷” 。在酷热的夏日,抚仙湖无疑是避暑的绝佳胜地。湖边景点多,我们选择了“抚仙湖月亮湾湿地公园”,和“红沙滩”两个景点。</p><p class="ql-block"> 清晨,走进像极了南国海边风景的湖边公园,湖水在晨光的映照下呈现出迷人的蓝色,波光粼粼,美不胜收。湖边的沙滩细软如绵,赤脚走在上面,感受着沙子的细腻与温暖。看着清澈无边的湖面,偶尔还能看到渔民的小船在湖中划向远方,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田园画卷展现在眼前。在欣赏着抚仙湖的绝美风光时,你有种仿佛走到了“马尔代夫”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抚仙湖的晚霞,是天空蘸着湖水写的诗。</p><p class="ql-block"> 夕阳沉向湖面时,金红的霞光漫过天际,泼在水里便成了流动的锦缎。浪尖挑着碎金,涟漪晕开粉紫,远处的山影浸在暮色里,成了淡墨背景。霞光在波心轻轻晃,水天交接处,分不清哪是天的绚烂,哪是湖的沉醉,连风都带着暖红,怕吹皱这一池温柔。</p> <p class="ql-block">抚仙湖的红沙滩,是水与沙的热烈相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赤红色的沙粒铺展在湖岸,像被揉碎的晚霞落进了人间。湖水漫过滩涂,在红沙边缘织出银亮的水线,风过时,细浪舔舐沙粒,泛起层层红褐涟漪。远处的湖面湛蓝如镜,将天空的流云揽入怀中,而岸边的红沙却似一团静默的火,与碧水相映,热烈又温柔,每一粒沙都藏着阳光的温度,每一道浪都带着湖的私语。</p> <p class="ql-block">抚仙湖,湖阔而景多,驾车绕湖一圈得几个钟头,故没能在有限的时间深游。云南处处是美景,和朋友商议,以后的夏天都到云南,一为避署,二为深游。这次的夏季云南行,只为下次再到云南旅居长游做探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