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近那么美18:一座督府,半部清史——参观保定“直隶总督署”

顺水推舟

<h1><b><font color="#167efb">前言</font></b><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div><h1><b><font color="#167efb">参观“直隶总督署”,是保定的重要日程。抵达的当天(5月24日)下午,即来到这座“拱卫京城,统辖华北”的封建王朝“大衙门”。保定的直隶总督署,位于保定市的裕华路。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是直隶省的最高军政机关,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年)直隶总督驻此,至清朝灭亡(1911年),历时182年,历经八帝66任74位直隶总督。</font></b></h1><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1><b><font color="#167efb">发一帖</font><font color="#ed2308">《这么近那么美18:一座督府,半部清史——参观保定“直隶总督署”》</font><font color="#167efb">,欢迎大家观看。</font></b></h1></div><div><br></div></h1> 直隶总督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初为保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年)直隶总督驻此,至清朝灭亡(1911年),直到清亡后废止,历经182年,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历史内涵十分丰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驻此。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刚走进裕华路,督府门前的两根“大旗杆”映入眼帘。 史料记载,明朝初年兴建保定府衙时,按规制建起了这对大旗杆,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原为木质,18米多高。民国时期,1920年直鲁豫巡阅使曹锟驻防保定,将总督署门前这对木质旗杆拆掉,在原位置重建钢筋混凝土旗杆(复建于1994年),高33.6米,为全国古建旗杆之最。保定人有“再高高不过大旗杆”的俗语。 在督府大门的正面,是地理测量标志《保定城市原点》。 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1米高的台阶上。 黑色大门上方,原来悬挂雍正皇帝手书"直隶总督部院"匾额。 直隶总督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1730年(清雍正八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曾驻此署的直隶总督共66任74人,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民国年间这里是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 直隶总督署严格按照清制修建,东西宽约134米,南北纵深约224米,占地总面积30000平方米。以更道相隔,衙署分为东、中、西三路。主体建在南北中轴线上,即中路包括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进院落,并配有左右耳房、厢房等。 中路大堂前的甬道上,一座牌坊《公生明》。 “公生明牌坊”(又称“戒石坊”):上刻“公生明”三个大字,意思是说,处事公正才能明辨是非,为官清廉才能树立威信。 牌坊北面书铭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十六个字摘自五代蜀主孟昶的《颁令箴》,是宋太宗赵光义钦定、由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受命书写。内容是说,官员的俸禄来自于百姓的血汗,百姓虽然好欺负,但是上天却欺骗不了。 大堂。 直隶,因其直接隶属京师而得名。清王朝问鼎中原后承袭明制,在全国继续推行行省制度,地处京师附近的北直隶被改为"直隶省"。清初所设置的直隶省,至光绪年间,其辖区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山西、河南、辽宁、内蒙古的一部分。 大堂门廊中匾额《旗镇冀门》(乾隆御笔,意为“威镇直隶”)。 大堂,又称“正堂”。 大堂门廊左侧匾额《调鼎凝厘》(慈禧太后 题)。 大堂门廊右侧匾额《钧衡笃祜》(光绪御题)。 大堂正中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div><br></div><div>屏风上悬挂的“烙恭首牧”匾,为雍正皇帝的亲笔御书,是雍正帝御赐直隶总督唐执玉的。</div> 室内陈列的公案桌、浩封架、职衔牌、万民伞和车轿等物品,是总督的办公用品和出巡仪仗。 衙前古树。 《科房》(在大堂的两侧,东西各九间)。 展览《直隶总督与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作为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伴随历任总督,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威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被视为清代历史的缩影。<br> “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到清代中晚期,直隶总督位列八大总督之首,对巩固清王朝统治、推进国家近代化进程起到过重要作用。 《直隶区划》。 《机构设置》。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代直隶省地图》。 直隶省大印。 《直隶总督署的变迁》。 《总督“八权”》。 浮雕《直隶总督群像》 《审理积案》。 《洋务运动》。 《始办警政》。 《司法改革》。 《直隶咨政》。 《直隶总督第一要务》。 《二堂》。 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是总督日常办公和接见外地官员的地方。 东侧室为《议事厅》,西侧室为《启事厅》,是总督与幕僚议事之所。 “直隶总督署”也是前朝后寝的格局。二堂之后是内宅门,内宅包括三堂和四堂。三堂又称官邸,是总督的书房和内签押房(办公室),历任总督习经练字、著书立说,主要就在这里。四堂又称上房,这里花木繁茂,是总督及其家眷生活居住的地方。 《三堂》。 《四堂》。 内院门。 水井。 石碑。 茂盛老藤。 后苑《影壁》。 走出《直隶总督署》,路旁铜像《汉-长信宫灯》。 <font color="#167efb">本帖照片拍摄于2025年5月24日。</font> <font color="#167efb">背景音乐:《路漫漫 - 保定西大街》。</font> <h1></h1><h1><font color="#ed2308"><b>感谢大家光临本帖观看点评!</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