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冯来了

家织布

<p class="ql-block">  小冯和爱人小杨是2025年8月2日下午来的。在我们失联的32年间,各自的工作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彼此的惦念和留在记忆里的好感,却苦于无处打听———石油人流动性太大,遍布祖国各地。终于小冯得到了我们的信息,他惊悉老顾已经过世。他们联系了我,视频聊天!按捺内心的激动,使用平静的话语。最后小冯说:“王师傅我们一定去锦州看你!”</p><p class="ql-block"> 玉门石油人大多是一诺千金,这不就来了吗?之前也问了住址,我以为是在我家附近找下榻处(去年赵建新来就是这样)结果,我猜对了一半。原来他们也是“突然袭击”,敲门声轻轻的,孩子们说:“谁呀?咱是不是扰民了?”我说不至于,咱也没吵啊!</p><p class="ql-block"> 32年分散一朝重逢,这是怎样的惊喜啊!!一见面小冯感叹惋惜说我变矮了:“原本那么高的个子啊!”是啊,驼背抵消了身高,一身赘肉又增加了宽度厚度,整个比例失调。直言不讳是我们玉门朋友的性格,多么亲切!杨建华有些发福,却掩不住优雅端庄美丽的气质,谈吐自如,口齿清晰思路敏捷,是我喜欢的那种交流方式,还有说话快不要标点。在谈话过程中她不断的翻手机,找出熟悉的变老了的一张张面孔,辨认,惊喜,感叹,满足!多么善解人意呀!在赋闲养老的这些年,我如同生活在孤岛,只有家人陪伴,没有同事朋友,一辈子经历过的苦辣酸甜谁为见证呢?想念玉门那片土地,思念玉门朋友是我日常的功课。他们的到来,给我的精神慰籍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p> <p class="ql-block">  前夫老顾是2019年1月过世的,提起他,小冯有很多感慨。说大他10岁的老顾对他很好,经常帮助他,比如用三轮摩托运个气罐等重活,这两夫妻对他的怀念使我感动,许多年以来,小冯是第一个好评我的前夫。我前夫本质不坏,也许是我不善于经营。</p><p class="ql-block"> 小冯对他的好,体现在“长庆桥事件”中,小冯了解事情的始末,他召集全班同学签名作证。不幸的是,与老顾冲突的不是正常人。这次小冯来家说的过程和当年老顾说的一样:对老顾的结论不公平。</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过去了!他毕竟也得为自己的冲动买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和小杨第一次说了这么多话。我女儿回忆说,“小时候我爸请杨阿姨带我去学小提琴,报名路上她检查了我的手,给了我一块糖。她太漂亮,我很拘束,就把糖纸攥在手里,杨阿姨把糖纸从我手里取出,放进垃圾箱,这个细节我一直记得。”</p><p class="ql-block"> 他们照顾母亲到九十一岁,养老送终。之后走亲访友,和好多老同事相聚。她说北京的一朋友喜欢吃她做的糟肉她就做了好几份,顺丰快递到北京。小冯不紧不慢的插了一句:“她太喜欢做饭了!”</p><p class="ql-block"> 有点像我呀!女儿的朋友爱吃我做的八宝饭,我也做给她们,年夜饭餐桌上多了一道亮色,我很满足———呦!跑题儿了。</p><p class="ql-block"> 小杨 的声音是我的聋耳朵最能接受的音量,我们很省事很安静的说着玉门的往事和朋友,是久违了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用吃不完的大米做锅巴也是小冯和小杨的拿手活儿,孩子们都记得!</p> <p class="ql-block">小聚餐一顿便饭——这个画面多么温馨!他俩笑容灿烂,我心里暖暖的。</p> <p class="ql-block">喜相逢大合影!</p> <p class="ql-block">  杨朔的《茶花赋》说的是以一朵童子面茶花代表祖国的面貌,这个格局太大了。倒是启发了我——57年前,我一头撞进玉门就看到盛开的“八瓣梅”(心想这里也有花?)后来我又知道,八瓣梅又名格桑花。藏民把多种颜色鲜艳美丽且生命力顽强的花都归纳为格桑花,我喜欢。她不张扬不炫耀,只为人们绽放美丽,是我玉门人的品格,如我们的朋友冯 立 新 杨 建 华。这个美篇以格桑花做封面。我觉得挺好!</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8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