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上海艺术大展”18日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带来超过200件白瓷精品,也是上海市近年规模最大的德化瓷大展。</p><p class="ql-block">千年古县德化,于3700年前夏商时期即开始青瓷的烧造,随后薪火相传,一跃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交流的珍宝。</p><p class="ql-block">走进展厅给了我不小的震撼,衣饰如纱、白如凝脂,各种花卉栩栩如生,想不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作品全部是白瓷制作而成,不由对这些大师精湛的技艺敬佩不已,为祖国的非遗文化倍感自豪!</span></p> <p class="ql-block">时隔十五载“世界瓷王”《世博和鼎》重归浦江。</p><p class="ql-block">细看瓷鼎器身,装饰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浮雕。鼎内手工捏塑的玉兰花、梅花、牡丹、菊花等百朵瓷花竞相绽放,以“百花齐放”的意象诠释“万物和谐共生”的哲学。</p> <p class="ql-block">曾入选金砖国礼的《玉玲珑梅瓶》</p> <p class="ql-block">德化瓷《神话》是一件“网红”作品,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因其细腻造型与独特神韵圈粉无数。“听说人物身上的瓷衣厚度仅0.2毫米,能将瓷器烧造得薄如蝉翼,难以置信。”</p><p class="ql-block">据创作者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连德理介绍,为了烧造这件迄今最薄的德化白瓷作品,从制胎到烧成花了数年,历经上百次失败。创作时得不断调整瓷土配比、控制窑温,最终运用自主研发的“高韧薄胎瓷衣技艺”,成功将瓷衣厚度控制在0.2毫米,让坚硬陶瓷化作绕指柔纱。</p> <p class="ql-block">陶瓷界首创《极彩·如愿多宝佛》以卓绝技艺惊艳申城。</p><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连紫华的作品《极彩·如愿佛》有别于传统白瓷素净、清雅的特点,显得庄重而富丽。据介绍,这件作品用德化最优质的象牙瓷作原料手工制作烧制而成,再用纯天然的矿物质手工彩绘,将白瓷烧制技艺和唐卡绘画工艺两种国家级非遗项目结合,加上几十种、数千颗天然珠宝镶嵌,恰似《妙法莲华经》中“金、银、琉璃”等合成璎珞的妙意。这种创新,打破了德化瓷“单一白”的固有印象,世界陶瓷史上尚属首创。</p> <p class="ql-block">纸船,但它是瓷器</p> <p class="ql-block">冰激凌</p> <p class="ql-block">彭成雄《汉字艺术·百家姓》因其独特的造型引往来观众驻足。层层累叠的瓷器,远看是造型各异的物,近看每一个器物都有着“标识性”的笔顺组成一个汉字姓氏。</p> <p class="ql-block">白,素朴无染,纯净澄明,也是德化窑火淬炼的天地本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