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行云流水CZH</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91543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5年4月14日,今天的拍摄游览内容主要包括,里斯本佩德罗四世广场、圣乔治城堡、法鲁及黑马广场。</p><p class="ql-block">里斯本(Lisboa)是葡萄牙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是仅次于雅典的欧洲第二古老首都。里斯本位于欧洲大陆最西端,濒临大西洋的特茹河(Rio Tejo)河口。里斯本历史上曾先后被罗马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统治。公元1147年,葡萄牙首任国王阿方索一世从摩尔人手中收复里斯本,逐渐成为葡萄牙王国的政治经济中心。15~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里斯本是欧洲航海探险的起点,开辟了通往印度、巴西和东方的航线,使葡萄牙成为全球殖民帝国。</p><p class="ql-block">这座城市以其悠久的历史、迷人的街区、航海遗产和独特的文化氛围闻名,被誉为“七丘之城(建立在七座山丘上)”和“光明之城(自然光照与历史人文)”。</p> <div>吃过早饭,九点出发,先到里斯本的佩德罗四世广场(Praça de D. Pedro IV)。该广场是为纪念葡萄牙佩德罗四世国王,但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罗西奥广场(Rossio 意为“公共广场”)。广场至中世纪起,就曾是里斯本的主要集市和公共活动中心。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后,广场在庞巴尔侯爵主导的重建中以新古典主义风格重生。如今是这座城市历史与文化的核心地标之一。</div><div>图中这座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喷泉是广场的视觉焦点,雕塑精美,层次丰富,顶部装饰与海兽雕像象征葡萄牙的航海传统。<br><div><br></div></div> 喷泉的深色石料与水流设计在阳光下形成动态光影,夜晚常被灯光点亮。可惜,著名的光明之城,在我们停留的这几天中,几乎天天下雨。<br> 广场北侧矗立着佩德罗四世的青铜雕像,他手持《1826年宪法》,基座刻有象征“正义”“智慧”等寓意的浮雕。<br> 广场地面铺砌独特的黑白波浪形马赛克(葡萄牙传统“卡尔萨达”工艺),远看如流动的海洋,是里斯本标志性景观之一。<br> 广场周围有多家店铺。路过一家成立于1919年,历史悠久的美食杂货店,包括罐装沙丁鱼、橄榄油、波特酒和蜜饯等。看看商家的店名设计有多么精美!谁看到这商标能不进去看一眼? 离开广场,前往圣乔治城堡。这个镜头似有些眼熟,使人想起山城重庆,诠释里斯本作为“七丘之城”。 冒着小雨,踩着湿乎乎的青石板路,前往圣乔治城堡。 壁龛内是圣乔治的雕像。 圣乔治城堡(Castelo de São Jorge)是葡萄牙里斯本最具标志性的历史遗迹之一,坐落于阿尔法玛区的制高点(海拔115米),俯瞰特茹河与整座城市,融合了军事防御、王室历史与多元文化,被誉为“里斯本的起源之地”。城堡始于公元5世纪,西哥特人建造的原始防御工事,奠定城堡的基础。公元9世纪摩尔人统治期间,扩建为军事要塞,增设8米厚的城墙、地下水窖等伊斯兰风格设施。公元1147年,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一世在十字军帮助下夺回城堡,此后成为王室行宫。14~16世纪达到鼎盛,曼努埃尔一世曾在此庆祝达·伽马发现印度航线的壮举。公元1755年城堡遭大地震严重损毁,20世纪40年代大规模修复后成为旅游景点。<br><div><br></div> 逛城堡是件辛苦活儿,不停地爬上爬下。 上到城堡观景台,一眼就看到这座雕像。这是圣乔治城堡(Castelo de São Jorge)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名为多姆·佩德罗一世(D. Pedro I)青铜骑士雕像,纪念12世纪葡萄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事件。雕像铭文“D. PEDRO 1169”指向葡萄牙国王佩德罗一世(1320-1367年),但结合1169年这一时间点,更可能是纪念其先祖佩德罗·阿方索(Pedro Afonso)——阿方索一世(葡萄牙首任国王)的兄弟,曾参与12世纪对抗摩尔人的收复失地运动。 此处位于圣乔治城堡制高点,曾是摩尔人宫殿与葡萄牙王室居所,现为俯瞰里斯本老城(阿尔法玛区)、特茹河及对岸山峦的绝佳观景台。<br><br> 之前孤陋寡闻,只知道布拉格整片的红屋顶房子,原来里斯本也同样有连绵不断的壮观的红屋顶房子,只是少了些“千塔丛立”。在一片红色中,点缀着墙体的白色、黄色,瓷砖的蓝色,更增添其色彩之丰富。<br><br> <p class="ql-block">偏我们在葡萄牙的这两天,天气不好,无法领略“光明之城”。据称从圣乔治城堡或恩宠观景台俯瞰,整座城市在阳光下如铺开的金色画卷,夜晚万家灯火又延续了“光明”的意象。是被誉为“光明之城”的因素之一。</p> 一栋一栋小房子错落有致,很是可爱。 古树参天,浓荫蔽日,也凸显古堡的厚重历史。 城堡上仍保留着当年守卫城堡的炮台。 虽斑斑驳驳,仍坚固伟岸。 成片的红房顶一显壮观之美!从任意城墙豁口望出去,局部的房屋却是美得只想细细欣赏。 白色双塔和洋葱头圆顶的房子是教堂吧?远方特茹河上是长长的4月25日大桥。让人身心愉悦的景色。 安安静静、干干净净的街道。 <p class="ql-block">此处城堡似与城市相融。</p> 难得有一时蓝天白云。 城堡分内外双层城墙,外城墙周长5400米,原有77座塔楼(现存11座),其中乌利塞斯塔楼高27米,可远眺特茹河入海口。<br> 城堡还拥有一处孔雀庭院(Jardim das Amendoeiras),孔雀们悠哉游哉,自由漫步。 适逢春季,正是孔雀发情的季节,园内的孔雀,争相开屏。 虽然只是些普普通通的花草,但让这个阳台生意盎然。 <p class="ql-block">恣意生长的小多肉。</p> 出古堡后,又进入里斯本城区。“电车穿梭老城”也是里斯本城市一景,所以,每当复古的电车叮叮铛铛开过来时,总有不少游客追逐拍照。 <p class="ql-block">在去法鲁和黑马广场的路上,路过这家杰洛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这座被称为曼努埃尔式建筑的巅峰之作堪称里斯本的灵魂地标。这是1501年由国王曼努埃尔一世下令兴建,用来自达伽马开辟印度航线带来的收入,以纪念航海壮举并供奉圣母。最初为航海家祈祷的圣玛丽亚修道院,后由耶罗尼米斯会(Hieronymite)修士接管,得名"杰洛尼莫斯"。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中奇迹般幸存,1983年与贝伦塔共同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修道院的南立面大门,精细的浮雕中包含了大量绳索、珊瑚、船锚、海藻等航海元素;中央拱门展现圣母加冕场景,两侧雕刻航海守护神圣杰罗姆和施洗约翰;立柱底部的犀牛雕像(灵感来自曼努埃尔一世收到的印度犀牛礼物)。其建筑艺术风格被称为曼努埃尔式的教科书。</p><p class="ql-block">另外,修道院内安葬着航海家达伽马、诗人卡蒙斯,以及多位葡萄牙君主。2007年《里斯本条约》在此签署,成为欧盟改革宪章诞生地。</p> <p class="ql-block">法鲁(Faro)是葡萄牙南部阿尔加维(Algarve)大区的首府,坐落在阳光充沛的大西洋沿岸,以其迷人的海滨风光、悠久的历史和悠闲的南欧风情闻名,被称之为阿尔加维的明珠。但我们遗憾地与葡萄牙的阳光失之交臂。<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于天气和时间原因,我们只在法鲁港短暂停留。只见</span>法鲁港口停泊着密集的游艇,好壮观呀!四周白色建筑与红屋顶相映成趣,展现了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宁静并存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离开法鲁港,我们来到今天最后一处拍摄景点:里斯本黑马广场(Praça do Comércio,又称贸易广场或宫殿广场),是里斯本最具标志性的广场之一,也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广场”之一。</p> 广场最初是葡萄牙王室的里韦拉宫所在地,但在1755年的大地震中遭到毁灭性破坏。震后由庞巴尔侯爵主导重建,转变为商业和行政中心,并更名为“商业广场”。<br> 因广场中央的唐·约瑟一世(Dom José I)骑马雕像的铜马原为黑色,得名“黑马广场”。后因氧化作用,马身逐渐变为墨绿色,但名称沿用至今。<br> 广场三面环绕明黄色的市政大楼(原政府机构与法院),另一侧面向特茹河,形成开阔的滨水景观。<br><br> 广场周围遍布餐厅和咖啡馆,游客可享受阳光与海风,品尝葡萄牙特色美食(如鳕鱼料理、蛋挞)。<br> 黑马广场融合了历史、建筑与都市活力,既是里斯本的地标,也是感受葡萄牙航海辉煌与震后重生的绝佳地点。其独特的明黄色建筑群、青铜雕像与河岸风光,使其成为游客必打卡之处。 奥古斯塔凯旋门是纪念大地震的胜利之门,刻有“荣耀为天赋和勇气加冕”的铭文,顶部有象征葡萄牙航海历史的雕塑群。<br><br> 约瑟一世雕像底座雕刻了大地震后重建的场景,象征里斯本的复兴。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拍摄到此结束。入住法鲁AP HOTELS & RESORTS 酒店129#客房,随后到海鲜店用晚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