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理古城,汉代称叶榆。公元764年唐代南诏在此建羊苴咩城,又称紫城。公元779年、南诏迁都至此。宋代大理国仍以此为都城。历唐、宋、至元代,这里有500多年的建都史,一直是云南及滇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代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将原城改建为方形城。城四面建城门楼,四角建角楼,城内建"五华楼"。现大理古城基本保留了明代格局,残存部份城墙,南北城门楼为公元1984年重建。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古城方圆十二里(3平方千米),建有四座城门楼以及四座角楼。城墙四面设有四道城门,即东门洱海门(又称通海门), 南门双鹤门(又称承恩门),西门苍山门,北门三塔门(又称安远门)。 城外有护城河。清代多次重修,城内保持着典型的棋盘式结构,南北城门对称,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有“九街十八巷”之称。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城内建筑风格统一、尺度合宜、市容古朴。街道四周街街流水,户户养花。街巷中的一些老宅,花木扶疏,“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城内依然保存着大量的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寺庙、书院、教堂等古建筑点缀其间,如蒋公祠,杜文秀帅府遗迹,天主教堂等古迹。 </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城楼称双鹤楼又称承恩楼。南城门是古城四门之首,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为古城最古老雄伟的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古城墙四面各长约1500米、高6米、厚达12米。城门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览大理时亲笔所提,“大理”是国号,意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复兴路是大理古城主干道和最繁华的街道,连接南城门和北城门,总长1500米,路面为麻块石路面,是古城南北方向最长的主干道。复兴路两边商铺保持了民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是大理古城主要商业街道。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杜文秀帅府对面的广场,晚上这里有篝火晚会,跳白族舞。广场后面是驻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已是大理市博物馆的杜文秀帅府,位于复兴路中段, 原身为康熙二年所建的云南提督衙门。1856年滇西爆发以杜文秀为首的反清起义,起义军攻占提督府,推荐杜文秀为‘总统兵马大元帅’改提督府为元帅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红龙井,位于大理古城西南部,西起古城西城墙,东连古城复兴路, 全长仅数百米。红龙并之所以受到游客青睐, 一是由于有条清溪长年流淌, 形成"清泉石上流"的美景,特别在夏秋季节天气炎热时,更显得这条清泉的可爱;二是红龙井还建了"玉白菜"、"十二生肖"、"叠水台"、"石拱桥"等景观,增加了景区的内涵;三是红龙井清渠边栽种柳树、 桂花、柏树、榕树等树木,既可以为游客遮荫避暑,又增加了景区的观赏价值。红龙并可以说是大理古城建设中最成功的典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理古城是白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白族人口占古城居民的大多数。白族的扎染、木雕、草编等民间艺术独具特色,展现了白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古城内,白族的传统节日如三月街、火把节、葛根会等热闹非凡,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其中。白族的三道茶、乳扇、饵块等美食更是让人流连忘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红龙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华楼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856年),最早是南诏王的国宾馆,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时,曾经驻兵楼前。明朝初年,五华楼在战乱中被烧毁。明洪武年间,重修大理古城时,在五华楼旧址上增修了钟楼和鼓楼,其规模格局已远不如南诏的五华楼。</b></p> <h1><b> 五华楼的钟鼓楼</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理文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洋人街,原名“护国路”,为纪念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护国路”呈东西走向,全长1000米,宽7米,青石板铺面。其中最繁华的是中段,全长185.6米,是中国最早最知名的洋人街之一。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理古城内的复兴路、洋人街等街道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商铺林立,热闹非凡。夜晚的古城灯火辉煌,篝火晚会、龙狮表演等活动让游客沉浸在浓厚的民俗氛围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是辐射滇西教区的中心教堂。教堂由巴黎外方传教会法人牧师严美璋(中国名)于1927~ 1932年建盖。教堂坐东朝西,由大门、通道、二门和礼拜堂组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北城楼, 又称“安远门"、"三塔门", 始建于1382年,是古城四座城门之一。城楼的屋顶采用了中国宫室建筑中较高等级的重檐歇山式,保留了明朝时的建筑风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夜幕降临, 华灯初上。大理古城变得更加迷人,更添几分古色古香的韵味。漫步于夜色中,仿佛置身于一场古代的盛宴,品味着岁月的美好与情感的深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理城隍城商区,里面有南诏十二时辰商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璀璨的灯笼高悬,散发着温暖的光芒, 将古城点缀得如诗如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杜文秀帅府门前的广场,每晚都要在这里举行篝火晚会,热闹非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夜色中的杜文秀帅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红龙井夜景,十分漂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登上五华楼,可以观赏古城夜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理文庙一直是古城发展教育之所。文庙坐西朝东,内有照壁、泮池、根星门、大成门、祭台及大成殿及其他附属建筑。摄影展、画展、祭孔大典等文学交流活动常在这里举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古城的夜, 是宁静与热闹的交织,这街头巷尾的烟火气,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旅行就意义,就是在陌生的地方, 邂逅不一样的自己, 感受生活别样的精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缅甸国家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理洋人街的夜晚,热闹非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理古城地处苍洱旅游核心区,北起桃溪,南至莫残溪,西倚苍山,东临洱海,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独特格局。古城海拔2052米,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苍山巍峨壮丽,十九峰连绵起伏,山顶常年积雪,宛如玉砌的银色世界;洱海碧波荡漾,湖水清澈如镜,倒映着苍山的倩影。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被誉为“风花雪月”的浪漫之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