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登衡山,还有一个夙愿就是去祭拜抗日英雄。</p><p class="ql-block">南岳忠烈祠由祠宇和墓葬区两大部分组成,祠宇为宫殿式建筑,共五进。整座祠宇座北朝南,南北纵深320米,东西宽约70米。中轴线上,按前低后高地形布局分为五进。</p> <p class="ql-block">第一进为牌坊,一列拱门三孔,琉璃盖顶,花岗岩方整石墙体,中拱上方,嵌汉白玉竖额,镌“南岳忠烈祠”五字,薛岳书。牌坊以内,广场开阔,绿草翠柏,互为对称。</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为广场正中稍后“七七”纪念碑,五颗石制巨型炮弹直指蓝天,碑座正前方和东西侧分别用汉白玉嵌有“七七”二字,寓全民奋起,勿忘国耻,“武力御侮”之意。</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正门上方镶嵌的“南岳忠烈祠”五个鎏金大字,是由原国民政府湖南省主席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题写的。穿过正门,映入眼帘的是巍然矗立的五颗直指蓝天的炮弹,这便是风格独特的“七七”纪念塔。五颗炮弹代表着中国汉、满、蒙、回、藏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用武力御敌。在塔的正前方和东西两侧的石碑上,镶嵌有汉白玉的“七七”两个字,象征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日本全面的侵华战争开始,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掀起了全民抗日的民族怒潮。塔的背面刻着抗日名将薛岳题写的《七七纪念碑文》寇犯卢沟,大波轩起,捐躯为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耻。</p> <p class="ql-block">第三进为纪念堂,三开间,明间正中竖巨碑,上刻《南岳忠烈祠纪念堂碑记》,东西次间为《南岳与抗战》陈列展。过纪念堂,为两道平行纵列石级,分段递上,共276级,中间草坪用大理石片镶嵌“民族忠烈千古”六个大字。石级半坡间辟为小广场。</p> <p class="ql-block">薛岳(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我中华民族崛起抗倭之神圣战争在总裁领导之下,举国奋袂,人人效死。我前线将士,莫不忠义奋发,亿万一心,以与强寇相周旋。四载以还,五洲瞠视,三岛震骇。最后胜利之必得,已操左券。而我成仁将士,以大无畏之精神,保卫国土,以最宝贵之生命,换取光荣。开创亘古未有之伟绩,尤为万代所崇敬。余忝总戎重,转战北东南各战场,目击成仁将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之忠勇,未尝不肃然动容。而一念及浴血縻骨之壮烈,则又未尝不怆然出涕,不洧纪念,曷展素诚。乃请准中央,分颁钜帑。即就南岳,开地建墓,以安忠骸。而祠堂先后落成,永档大节,醵也!乃省名山片石,作万丈之光芒。浩气雄风,立千秋而不朽。精灵所积,蔚为国魂。仰止之余,当超顽懦。斯又岂止崇德报功已哉,是为记。</p> <p class="ql-block">第四进为广场中安亭战役纪念亭。安亭战役纪念亭</p><p class="ql-block">忠烈祠的第四进叫“安亭战役纪念亭”,简称纪念碑,它是为纪念上海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次战役“安亭战役”中牺牲的将士修建的。因为安亭之战,为“淞沪会战”之最后一战,也是“淞沪会战”中最为惨烈的一战。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薛岳亲自督师安亭,指挥泰然。交战双方都诅咒这里是“血肉磨坊”,最后国军牺牲过半,援军不继而撤退。在筹建“忠烈祠”时,以薛岳为首主张建亭以纪念安亭战役中牺牲的将士。亭中纪念碑原刻有安亭战役史事,现改为无字碑,意思是忠烈们的英勇事迹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述的,要我们用心去缅怀!在它的左边有一块双面刻着“游人到此,脱帽致敬”的致敬碑。在碑的两旁是青松翠柏,意为烈士名垂青史,安息名山。</p> <p class="ql-block">第五进为亭上方享堂,居祠宇最高处,为整座祠宇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活动场所。享堂呈“十”字型,正中堂额“忠烈祠”系蒋介石亲书。堂内靠后突出部分为讲坛,坛后巨碑如屏,居中竖刻“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两边刻二十二次战役阵亡将士神位。堂内东西两侧用汉白玉碑座形式展出了张自忠、佟麟阁等37位阵亡将领的生平事迹、总理遗嘱及国民党要员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南岳忠烈祠内烈士无涉党派主义,但凡抗日英烈,都是中华民族的精英,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这里铭刻着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p> <p class="ql-block">在忠烈祠四周苍松掩映的山头上,有13痤烈士陵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坟莹里,埋葬着原国民党三十七军六十师师长董煜收集的本师在湘北抗日阵亡将士的遗骸,文史资料记载:国民党六十师曾在淞沪、浙东、苏南、赣北、鄂南、湖南等地与日军浴血奋战,歼灭日本侵略军近卫第九师团和第六师团。在战斗中,该师不少官兵为保卫中华民族而壮烈捐躯。有郑作民、孙明瑾将军等个人墓葬,有74军、60师、140师等集体公墓3座。墓依祠建,祠因墓显。</p> <p class="ql-block">居正(时任中华民国司法院院长):</p><p class="ql-block">“盖闻尸裹马革,铜柱铭勋,死重豹皮,铁枪著节。丁国家多难之日,乃豪杰效命之秋。努力同心负兴亡,本匹夫有责;成仁取义死沙场,是男儿善终。宜乎!桓桓多士狂澜,捍八百里洞庭;耿耿孤忠捐命,救五千年华夏。作上游之保障,壮三楚之声威。忠魂毅魄,万古云霄,鬼雄国殇,千秋俎豆矣!兹者专祠建立,映山水而发幽光;绰楔标题,闻鼓鼙而思猛士。灵自冯而永式,云台图列宿之容;勋以懋而弥旌,麟阁绘精忠之象。从此丰碑宛在,群钦民族英雄;碧血长存,气壮山河颜色。铭曰:巍巍岘首,堕泪刊碑,旗常象魏,万事宏观。”</p> <p class="ql-block">南岳军事会议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集,蒋介石亲自主持军事会议。主要有三次(有说四次)。</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会议是1938年11月25~28日,主旨是对抗战作出新的部署。蒋介石致开幕词称:这次抗战依照预定的战略和政略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从卢沟桥事变到武汉撤退,岳阳沦陷为第一时期;从今以后是第二时期。第一期的战略是消耗敌人,诱敌深入于有利于我军决战的阵地;第二期是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时期。会议制定了《第二期抗战之要旨》等文件。重申了继续实施持久作战的方针,采取转守为攻、牵制消耗敌人的战术,粉碎日军“以华制华”的阴谋。 </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会议是1939年10月29日~11月5日,中心议题是检讨第一次长沙会战的得失,确定后期抗战应采取的战略。蒋介石在报告中强调: “要开始反守为攻,转静为动,积极采取攻势。”</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会议是1941年10月16~21日。主要内容是检讨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缺点。</p><p class="ql-block"> 第四次南岳军事会议于1944年2月10日至14日在湖南南岳召开,主要讨论战略反攻阶段中国军队的作战部署,并研究配合滇缅反攻的军事策略。 </p> <p class="ql-block">共同御敌</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会议党国要员</p> <p class="ql-block">决定修建忠烈祠</p> <p class="ql-block">五大建筑</p> <p class="ql-block">关于南岳忠烈祠匾额中“烈”字少一点的缘由,目前存在多种历史解释,主要涉及书法艺术、时代寓意和人文情感三个方面。</p><p class="ql-block">不同解释的成因分析</p><p class="ql-block">书法艺术角度。</p><p class="ql-block">“烈”字少一点的行书写法在书法史上确有先例。王羲之、李世民等书法家作品中曾出现过类似连笔写法,这种省略笔画的书写方式属于书法艺术的变体形式。</p><p class="ql-block">时代寓意解读。</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该匾额为蒋介石1943年题写时有意为之,包含三层寓意:</p><p class="ql-block">希望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能“少一点”,表达对减少伤亡的深切期盼。</p><p class="ql-block">寄托“胜利快一点”的战略愿景,反映当时全民渴望尽早结束战争的迫切心态。</p><p class="ql-block">避免“烈”字加一点组成“歹”字,体现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强调烈士与歹徒的本质区别。</p><p class="ql-block">历史情感表达。</p><p class="ql-block">有观点认为,这一设计暗含对烈士名录收录不全的遗憾。当时全国抗战牺牲人数已达数百万,匾额笔画缺失象征着对未能全部入祀英烈的集体追思。</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长沙会战参战序列</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会议</p> <p class="ql-block">第三、四次会议</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长沙会战</p> <p class="ql-block">兄弟同仇敌忾</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屏障</p> <p class="ql-block">抗战英烈千秋万代永远景仰!</p> <p class="ql-block">南岳庙,又叫南岳大庙,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山脚下的南岳区,朱明峰的南麓赤帝峰下。南岳庙是祭南岳圣帝的寺庙,始建于隋代,是中国南方规模较大、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古宫殿式建筑群之一,素有“南国故宫”之称。后经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缮扩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并形成98500平方米的规模。</p><p class="ql-block">南岳庙主轴线上由南至北共分九进,依次为棂星门、奎星阁、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庙内两侧东有道教八观,西有佛教八寺,是儒、释、道三教并存的典范。[2]南岳庙是一座集国家祭祀、民间朝圣、道教宫观、佛教寺院于一体的宫殿式古建筑群,是南方最大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和艺术殿堂。</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南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正门,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奎星阁</p> <p class="ql-block">正南门</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御碑</p> <p class="ql-block">嘉应门</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p> <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多,从南岳大庙出来,赶车去往衡阳。</p><p class="ql-block">晚上在酒店附近看到这一家面馆,很不错。</p> <p class="ql-block">看看南方的物价</p> <p class="ql-block">3月22日,休息至下午两点多,前往衡阳站,乘火车去往井冈山。</p><p class="ql-block">衡阳,1997年和单位同事去港澳旅游时路过,2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p> <p class="ql-block">绿皮火车,在车上邂逅一位老哥,有些苍老,一问比我还小一岁。儿子在广西北海打工,他是黑龙江黑河的,不远万里去看儿子,为了省钱,需要坐三天三夜硬座才能到家。</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我来了</p> <p class="ql-block">上山</p> <p class="ql-block">烟笋炒腊肉,68元。</p> <p class="ql-block">一人一酒一菜一饭一茶</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市是行政名称,属于地级吉安市代管。2000年由原来的宁冈县和县级井冈山市合并而成。井冈山火车站位于市区拿山乡,井冈山景区是以茨坪为中心,包括茅坪、龙市等乡镇的旅游区。</p><p class="ql-block"> 井冈山旅游就是去茨坪。</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2日18:04,终于踏上了井冈山的土地。从井冈山火车站有直达茨坪的98路公交车,一路攀登大约30公里。</p><p class="ql-block">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无数次的魂牵梦萦,我今天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