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内容提要:人类历史上狩猎时间最长,创造的狩猎历法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文献记载,影响了狩猎文化历史再现。使鹿鄂温克人有语言,无文字,社会发展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方式仍停留在游猎阶段,狩猎历法还存在口耳相传的生产生活中,为狩猎历法提供了成功的个案,填补了狩猎历法的空白。关键词:狩猎历法、使鹿鄂温克人、一年六季、时候观念、物候标志、天体、方位、气象。 </p><p class="ql-block">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乡的使鹿鄂温克人,以本民族的传统历法与大兴安岭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制出狩猎历法。狩猎历法,是狩猎民族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情况、狩猎对象总结出每一年中寒来暑往的规律,因为狩猎的生产需要而创制的历法。</p><p class="ql-block">400多年来,使鹿鄂温克人使用驯鹿游猎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原始森林中,直到解放前夕仍过着父系家族公社的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生活。解放后,使鹿鄂温克人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群体是鄂温克族中的一个微型群体,仅136人。几百年来,他们饲养驯鹿,顺应大自然的法则,适应气候变化,熟悉这里的山川河流,掌握野生动物的出没规律,按自然时刻猎取野兽,过着自食其力的山林生活。</p><p class="ql-block">他们根据狩猎生产实际,将一年分为6个季节:</p><p class="ql-block">1、“诺罗吉”(公历2、3月),是打鹿胎的季节。</p><p class="ql-block">2、“农念”(公历4-5月),是挡鱼亮子、打鹿茸的季节。</p><p class="ql-block">3、“允喀”(公历6-7月),蹲碱场猎鹿的季节。</p><p class="ql-block">′4、“保罗”(公历8-9月),晾兽肉、猎取鹿鞭的季节。</p><p class="ql-block">5、“西格勒”(公历10-11月),狩猎的黄金季节。</p><p class="ql-block">6、“土格”( 公历12-翌年1月),打灰鼠的季节。</p><p class="ql-block">马鹿是使鹿鄂温克人的主要狩猎对象,使鹿鄂温克人在狩猎中有了更多了解马鹿习性的机会,经过长期、仔细地观察,发现了马鹿的明显特征。马鹿什么时候怀胎、什么时候长茸、什么时候舔碱土、什么时候交配,都成为物候的标志,周而复始一个轮回就是一年。于是,他们掌握了马鹿一年中的生长规律, 总结出以马鹿为主、包含其他动植物物候的一年六个季节。由于各种野兽的习性不同,他们一天中猎取哪些野兽都有时间性。“日出为昼,日入为夜。”使鹿鄂温克人认为,昼夜更替就是一天,“时候”概念还表现在每一天。一天的时间,把早晨称作“打犴的时候”鄂温克语叫“太马伊克”,中午为“打狍子的时候”和太阳偏西的时候叫“吃饭的时候”。日出、日入,是古人生产劳动、休养生息的标志。阴天的时候,就看自己手指在手掌上的影子判断时间。2023年4月20日四川大学硕士王新宇采访了猎民柳霞,柳霞说:(天上)有一个12点的天象,看太阳,我会看。晚上,天热的星星,那个中间到这里就5点了要一圈,现在还有。搁这(定居点)看不着,我出去就能看着。但是我现在看电视呀,有手机,我也不看它了,一看手机就知道几点了,要不就看电视。</p><p class="ql-block">在使鹿鄂温克人的六个季节里,没有准确地从哪一天开始和结束。在每个季节里,使鹿鄂温克人还根据动植物生长规律,顺天应时,循时而动,总结出节气和节点,如“秋卡玛”(2月末到4月20日),指开春雪有壳,逐渐泥泞。民谚“日明月朗,鹿胎吉祥。”使鹿鄂温克人的“时候”观念,既指一年又指一个季节,还指一天的某个时间。我们要在特定的条件下理解,指的是什么“时候”。对天体的认知:在鄂温克语里早已出现了太阳(喜温)、北斗星(和乌楞恩)、彩虹(赛如恩)等日月星辰的专用名词和概念。</p><p class="ql-block">方位:使鹿鄂温克人在很长时期内没有方位的综合概念及东西南北的专用名词。他们在深山密林中,以太阳所在的位置来表示东西南北。把东方称为“日出的方向”;把西方称为“日落的方向”; 把南方称为 “中午太阳的方向” 或叫作前面的方向; 把北方称为“太阳到不了的方向”或者叫做后面的方向。1957年民族调查时虽已有了东和西的词汇。每当使鹿鄂温克人出猎和迁居时,往往不说去往的方向,而用山名或某河的上、中、下游来表示。猎手们出猎后不管走出多远,只要记住自己的住地,就不会有迷路而回不来的时候。</p><p class="ql-block">气象:使鹿鄂温克人认为从东南方向开始下的雨,一定下得大。从西北刮风时,不会下雨。从西北开始下的雪,下的一定多。夏季白蝶多时,冬季多雪。夏季小鼠洞多,冬季雪少。春季下黄尘雪时,夏季驯鹿一定得传染病,禁止驯鹿吃这种雪。在阴历四月十二日观察星星和月亮的位置来预测当年旱和涝。正是:昼夜更替为一天,月圆月亏是一月,一年六个狩猎季,春去春来又一年。使鹿鄂温克人一年6个季节,每个季节60天左右,一年52候,一个物候7天。</p><p class="ql-block">使鹿鄂温克人狩猎历法的文化意义,在于短短的400多年的历史中就能创制出1年6个季节和52个物候,改变了“狩猎无历法”的传统观念,反映了一个民族最重要、最典型的生产活动,成为时令信仰,在时间制度中具有特殊性和唯一性,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成为狩猎生产生活的行为准则。使鹿鄂温克人狩猎历法,自己独特的时间观念举世无双,为中国北方狩猎民族,甚至世界同一纬度提供了狩猎历法范本,为狩猎文明增光添彩。从历史文化视角出发,狩猎文化(包括狩猎历法)和畜牧、农耕文化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存方式,三者之间有不可或缺的互补性。</p><p class="ql-block">狩猎在世界各地依然是不可取代的生计方式,狩猎历法不存在太过遥远的“过去式”,文化上应该一视同仁,是平等的关系。从历法意义上来说,猎历、农历、公历等等历法,都是相对独立,各有各自的功能。当今,还原狩猎历法的本来面目,对于世界各地以狩猎为生计的民族和回归人,不仅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也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历的普适性使古老的狩猎历法淹没在农历的汪洋大海中。殊不知农历是在狩猎历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2生肖就使用了最简单的动物纪年法,后来称其为“生肖年”,狩猎历法的元素丰富了农历(比如“鹿解角”)的内容。使鹿鄂温克人的狩猎历法,早已存在使鹿鄂温克人中间,没有人全面、深入地记录整理,我在《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一书中的介绍还很简单,需要探讨和研究的历法问题还很多,如:在鄂温克语中有日(伊讷恩伊)、月(格阿)、年(阿恩阿)等时间词语,那么是什么年代出现的、原意是什么、如何变成的等诸多问题,期待研究狩猎历法时加以解决。</p><p class="ql-block">现在使鹿鄂温克人从2003年8月10日放下猎枪,结束了定居游猎时代,开始专门饲养驯鹿,进入了驯鹿畜牧业。使鹿鄂温克人的猎民身份,转变为牧民身份。以前称呼他们为鄂温克猎民,是因为使用饲养的驯鹿游猎作为交通工具,现在称呼他们使鹿鄂温克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饲养驯鹿为主的民族经济。</p><p class="ql-block">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