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编纂 历史高峰|南京史迹寻访之旅明朝系列之二十六

点石成金

<p class="ql-block">拍摄地址:南京市方志馆(地铁十号线梦都大街站一号出口旁)</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8-2上午</p><p class="ql-block">拍摄主题:参观方志南京展陈馆——感知大明一朝将南京地志推向新高峰</p><p class="ql-block">拍摄编辑:点石成金</p> <p class="ql-block">参观方志南京展陈馆,是古都南京·十朝史迹寻访之旅明朝系列第二十六期的既定安排,主题是感知大明一朝将南京地志推向新高峰。主持人云中漫步照例在活动举办前几日,在群里面推送相关图文资料,供大家预习参考。</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明一朝将南京地志推向新高峰</b></p><p class="ql-block">明代南京的地方志书修纂较为繁夥,上自涵盖南直隶范围的《南畿志》,下至县志,堪称齐备。</p><p class="ql-block">《南畿志》,64卷,闻人诠、陈沂纂修,嘉靖十三年(1534)刻本。闻人诠时为督学御史,汇集诸郡县志,嘱托国子监生和府学生20余人,在贡院开局,“分取列史所传名宦之迹,忠贞、节孝、文学、独行、隐德之人,及女之贞淑者,考其所志地里、郡县、世代、沿革,然后各据其志,续以本朝之所宜载者,辨其区域,别其城社,备其官属,录其教化、祠祀之典,不泯其废,不遗其异,为郡县志而笔削之。若夫都城畿内,非一郡一邑所得载者,作总志以冠诸篇,而总谓之《南畿志》,视一统志为详,视诸郡志较省。于凡所系之大者,具在也”②。《南畿志》备载南直隶范围各府情形,是明代惟—一部有关南直隶区域范围的志书,也是江苏范围内最早的一部省志,为清代纂修《江南省志》提供了先例。</p><p class="ql-block">正德十四年(1519),应天府丞寇天叙在前府尹龚弘《南京志草》的基础上,委生员刘雨撰修府志。不久,武宗南巡驻跸南京,有旨取应天府志,遂将此纂修将成之书重加润饰,成集以进。①由此看来,这是一部尚未完工的应天府志,但显示出明代南京在修撰府志方面的领先示范地位。明代南京惟一成书的一部府志是万历《应天府志》。该志32卷,由府尹汪宗尹主持修纂,万历五年成书付梓,后来内容增补至万历二十年,予以补刻。应天府附郭两县最早的县志是正德《江宁县志》和正德《上元县志》。前者10卷,后者12卷,均修纂于正德十四年,匆促而成,是以舛错较多,体例也不完备,但保留了其时南京丝织业和店铺市肆的诸多珍贵材料。后万历中期两县均修有县志。府属其他各县,高淳县有正德、嘉靖、万历3次修纂的县志,句容县有弘治、嘉靖、万历3次修纂的县志,溧阳县有弘治、万历、天启3次修纂的县志,溧水县有正德、嘉靖、万历3次修纂的县志,江浦县有成化、弘治、万历、崇4次修纂的县志,六合县有永乐、成化、正德、嘉靖、万历5次修纂的县志,修纂均在3次以上。</p><p class="ql-block">明代南京各种专门志书,留存了大量有关南京的宝贵资料。京城志,如洪武时礼部修《京城图志》。官署志,如佚名纂《诸司职掌》10卷,刘汝勉纂《南京工部职掌条例》5卷,祁承煤纂《南京车驾司职掌》3卷,天启时王逢年重纂《南京吏部志》20卷,施沛等纂《南京察院职掌志》2卷,万历时符验纂《留台杂记》8卷,天启时徐必达等纂《南京都察院志》40卷,嘉靖时高栋等辑《南京刑部志》4卷首1卷,嘉靖时谢彬纂《南京户部志》24卷,林希元纂《南京大理寺志》7卷,邵点等纂《南京詹事府志》20卷,汪宗元纂《南京太常寺志》13卷,雷礼纂《南京太仆寺志》16卷,万历时徐大任纂《南京光禄寺志》4卷,天启时潘焕宿纂《南京尚宝司志》20卷。学校志,有嘉靖时郭纂《皇明太学志》12卷,黄佐纂《南雍志》24卷,天启时黄儒炳纂《续南雍志》18卷首1卷,崇祯时卢上铭、冯士骅纂《辟雍纪事》8卷附纪事述言1卷、《辟雍考》1卷。词林有黄佐《翰林记》20卷,万历时周应宾纂《旧京词林志》6卷。船厂志有嘉靖时李昭祥纂《龙江船厂志》8卷。此外,寺庙志有万历时葛寅亮纂《金陵梵刹志》53卷,防守志有明末范景文纂《南枢志》170卷,湖志有嘉靖时赵官等纂《后湖志》11卷,山志有盛时泰撰《栖霞山志》1卷和《牛首山志》2卷等,反映南京景致的,有郭仁绘《金陵八景图卷》1卷,朱之蕃辑《金陵四十景图考》1卷等,种类繁夥,内容丰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展馆简介</b></p><p class="ql-block">南京市方志馆于2015年4月3日正式开馆。该馆以馆藏资料为依托,坚持弘扬方志文化,着力传播历史知识,整合延续古都文脉,系统展示建制沿革,全面彰显文化成就。</p><p class="ql-block">南京方志馆在馆内设立方志南京展陈馆。展陈馆以南京建城以来的历史发展为脉络,主要以数字媒体的形式再现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重大事件和历史文化成就,在史志互鉴中寻城市之根,知历史兴替,赏文韵风流,展时代华章!</p><p class="ql-block">史以志而载,文因志而彰。以《丹阳记》、《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洪武京城图志》、《万历应天府志》、《康熙江宁府志》、《同治上江两县志》、《首都志》、《南京市志》等为代表的南京史志文献,卷帙似海,广博如林,彰显了古都名城的深厚底蕴和非凡气质。</p><p class="ql-block">大明一朝,除前《洪武京城图志》、《万历应天府志》外,尚有《正德江宁县志》、《正德上元县志》、《万历江宁县志》、《万历上元县志》等外,陈沂的《金陵通纪》、盛时泰的《献花岩志》《牛首山志》《栖霞小志》《覆舟山小志》、顾起元的《客座赘语》、孙应岳的《金陵选胜》、葛寅亮的《金陵梵刹志》《金陵玄观志》等等,承前启后,将南京地志推向新高峰,为延续文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云中漫步提供文稿并备注:部分资料源自《方志南京展陈馆简介》、《江苏广电荔枝读书会文稿》。</p> <p class="ql-block">张智峰老师在方志驿站门前,向众人介绍他作为执行主编统领编辑《栖霞山新志》(方志出版社)有关情况。据悉,该书内容超全!从秦汉到近代,六朝佛教和道教怎么碰撞、乾隆行宫啥样,甚至现代旅游开发都写进去了;学术上也超有料,考古发现、碑刻诗文全整合了,还考证了栖霞山文化演变,填补了研究空白!内容上分章节特别清楚,比如‘名山三宝’‘栖霞古寺’,配图也超多,乾隆御赐的‘彩虹明镜’都有……</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还介绍了由南京市栖霞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的《贞石——南京栖霞地区历代碑刻集成》一书的情况,主持人插话借助著名专家之语充分肯定张老师在其中的重要贡献。据查阅资料显示,它收录了近300件碑刻(包括墓志、摩崖题刻等),时间跨度从三国到民国近1700年,分为六朝、唐宋、明、清、民国五章。重点整理了东晋南朝墓志、佛教造像记这些珍贵资料,比如南朝萧憺碑、明代王世贞相关的碑铭,还做了校勘,填补了南京地区碑刻系统整理的空白;这本书被学者程章灿夸为‘善本佳构’,还获评2021年江苏省地方志特色创新项目。它用‘让石头说话’的方式,为研究南京历史、书法艺术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p> <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短视频源自群友:云中漫步、玮祎、金牛、龚玉茹、当当、万里、王秋华、General SHERMAN、会山、兰花、有富、陈林、阿康、8341、萍缘、阳光、彩色风铃、冰雪、点石成金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