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之山

李晔华

<p class="ql-block">恒山之山</p><p class="ql-block">近日,闲暇无事,读了几篇《徐霞客游记》,就是这几篇游记,让我对恒山自古就在浑源深信不疑,不管远古北岳庙在何处,在何方祭祀北岳,北岳恒山就在浑源。</p><p class="ql-block">徐霞客的《游五台山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初八日,老僧石堂送余,其指诸山曰:‘北台之下,东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坞曰台湾,此诸台环列之概也。其正东稍北,有浮青特锐者,恒山也。正西稍南,有连岚一抹者,雁门也。……’”。于是,徐霞客就按老僧的指点,一路北行,于初九日由繁峙到达浑源土岭,“遂止居民同姓家”。</p><p class="ql-block">明崇祯六年,五台山闭门修行的和尚都知道恒山就在浑源,可见浑源的恒山历史之悠久。</p><p class="ql-block">建军节这天下午,还是谢老师说下午去山里转转,于是一行四人趋车驰往恒山深处。</p><p class="ql-block">一路山道弯弯,云海茫茫,每到峰回路转处都能看到远处有绿色的屏障与天相连,淡绿、深绿、墨绿,重峦叠嶂,此起彼伏,好像置身于绿色仙境中。山里树木参天,浓荫蔽日。林下幽暗阴沉,落叶如毡。因海拔高度、地形地势及山地气候等生态因子的差异,恒山具有明显的中山植被垂直分布带,季相变化绚丽多彩,林相林冠瑰丽壮观。自下而上,阴坡在海拔1000多来米~1300米为常绿油松针叶林带,海拔1300米上下为中山灌丛带,海拔1350米以上为落叶针叶树与白桦混交林带。1800米以上为落叶松与云杉混交林带。阳坡则大多数为以沙棘、绣线菊、胡枝之、恒山杜鹃为主的灌木林。在高山之巅则为高山草旬及高山苔原植物。路的两边大部分是绿荫簇拥的庄稼和繁华将尽的油菜花田。</p> <p class="ql-block">恒山之山,连绵起伏,纵横交错。汉字的"山"字就是由3座相连的山峰的图画演变而来,差异仅在于三山简化为三竖,地面则以一横示之,这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山"的解释"地面上由土、石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如此形象相合,实令人叫绝。然而对大部分国人而言,我国山的深厚内涵却鲜有人知。正所谓:"不识华(中华)山真面目,只缘雾迷山色中。"</p><p class="ql-block">作为有严格定义的科学术语,"山"是指陆地上高度较大、坡度较陡的隆起地貌形态。其一般高度在海拔500米以上,自上而下分为山顶、山坡和山麓。它以较小的山顶面积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后者高度在海拔500米以下)。</p><p class="ql-block">根据山的形态与组合,又衍生出许多专业名词。如高大的山为山岳,不高的山为山冈(丘陵),多山的地带为山地,呈条形脊状延伸的连绵高山为山岭,由多条山体组成呈线状延伸的山体为山脉,由成因相同并沿着一定走向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山脉的总称为山系。除此之外,以高原为主体,但其与山脉、山系呈复合分布的地貌综合体亦被称为山原。</p><p class="ql-block">依成因不同,山又可以分为褶皱山、断块山、侵蚀山和火山等许多种类。恒山就属于大尺度褶皱山和少部分断块山组成的山系。</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褶皱里穿行。</p><p class="ql-block"> 恒山是森林美景荟萃的山岳,丰富多样的森林美景和古长城遗迹交织成最富诗意奇境的美丽北岳。</p><p class="ql-block">此行第一站就东葫芦头,令人惊艳的就有落叶松林畔的油菜花田。金黄的菜花花怒放在辽阔的高山草甸上,牧羊人赶着牛羊悠闲地啃食着,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和谐、静谧和惬意,风光潋滟、蕴含生机的油菜花谷简直令人向往。</p><p class="ql-block"> 村名东葫芦头,陌生人还以为是一个什么样的葫芦。诸位不知的是一座形似葫芦的山,山的东西各有一个小村,山东面的村叫“东葫芦头”,山西面的村叫“西葫芦头”,山的东南西三面是缠绕着古长城的山,形似葫芦的山被围在中间,流域称“葫芦峪”,山的东南是古长城的关口称“葫芦口”,与应县的小石口,浑源的龙峪口、光崖囗、西河口齐名。古长城遗迹似一条蜿蜒起舞的碧绿锦带起舞于恒山山脉,给后人留下丰富多彩的长城文化。</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片原生态观景地,占地面积万余亩,整座整座的山头均被落叶松林覆盖,是恒山山区森林覆盖最好的地区之一,山腰种植农田,近几年引进油菜花,油菜花产量很高,既可观赏,又可窄油,是我国从南到北的主要观赏菜花。结合近年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有利形势,来东葫芦头旅游,已逐渐成为北岳生态旅游一张响亮的名片。</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依托乡村田园风光、独特风俗和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林草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森林草原旅游、山岳长城观光资源优势,重点支持、靠前服务探岳之旅“恒山天路”、以及长城文化等精品线路的培育,大力打造赏菜花旅游产品,推动赏花经济发展,采取措施将东葫芦头知名的赏花节事活动、观花景区和旅游新业态串联起来,吸引更多人来浑源欣赏花海美景。</p><p class="ql-block"> 东葫芦头,山岳与生态、森林和长城所有文化的完美组合。</p><p class="ql-block">原计划从东葫芦头走天路去“老君殿”,该路段是沙石路,由于近日多雨路滑,我们都产生了胆怯之情,只好原路返回改走“郝罗线”,行“跑马梁”之行。</p> <p class="ql-block">从葫芦峪返回,在破兑臼沟门向西南去“跑马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就是“赵长城”穿境而过的海拔2200多米的“黑石梁”。</p><p class="ql-block">生活里的经验也是,当我们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时候,我们几乎很快就确认此处最高的地方,或者一个山包或者一栋高楼或者一株大树……我想这不假思索的方位确认,反映了人心理上对高的重视。</p><p class="ql-block">人们对高的偏好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审美定势﹣﹣尽管由于地球引力等原因,高不一定就好,例如从健康角度看,人并非越高越好。我发现汉语里各种词汇、成语,有"高"字的绝大多数都是与正面、积极和好有关。像志存高远、高耸入云、天高云淡、人往高处走、高尚、崇高,甚至"高大上",太多了。确实说明,高,有一种美好或者美好的愿望在里面。至于像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等负面意思的词汇,相对少多了。并且其实这里的高多指超常的状态。</p><p class="ql-block">趋高也是人们很自然的心情。我们到大自然里去旅游,内心都有一种寻高的愿望。所以即使是一片小台地、一个小山岗,我们都会很自然地引步而上。</p><p class="ql-block">车轮飞驰在通往“跑马梁”的路上,在进入应县境内时,柏油路面变成水泥路面,在寺儿沟向黄土嘴的路边有一黄土崖塌方处,仅容一小车通过。在鹿圈掌的路上,水泥路面上尽是流水,这是由下雨的渗山水形成。跑马梁属恒山山脉,海拔2287米,山顶平坦,面积20平方公里,可以信马由缰。相传唐末李存孝据守朗岭关,屯兵山地,曾于此处牧马练兵,故名跑马梁。</p><p class="ql-block">跑马梁翠松似装,缠裹着山峦,郁郁葱葱,浮云如带,索绕着苍松,飘飘然然。五彩缤纷的野花点缀在绿草中,犹如色彩斑斓的锦缎。置身其间,如同在云海天空中遨游,会使你在神奇中惊叹。山形,云海的变化不时地调动着你的情感。甜凉的潮气滋润着游人的肺腑,给人一种舒适,惬意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0米约降低6℃,而降水则随海拔升高而递增,但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则随高度增高而递减,所以高山地区气候随着高度的变化依序形成若干垂直气候带,就如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一样,这种环境条件就造成山地生物多样性的垂直分异。由于恒山系的山峰都在海拔两千多米以上,山区的降水相对增多。所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从跑马梁一路下来经“九股泉”至“北楼口”的水泥路面上一直都是“哗啦啦”的山泉渗水。大概这也是“九股泉”泉水的成因。</p><p class="ql-block">北岳恒山的长城文化源远流长,其军事防御体系可追溯至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恒山与阴山山脉间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 ‌</p><p class="ql-block">赵武灵王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在恒山至黄河沿岸修建内长城,形成以阴山为外长城、恒山为内长城腹地的阶梯式防御体系。北齐王朝为防御柔然族,在恒山原有长城基础上加修7000里,形成连贯的军事屏障。 ‌</p><p class="ql-block">北宋时期,恒山作为宋辽对峙的前线,杨家将在此抵御外敌,恒山成为军事战略要冲。 ‌</p><p class="ql-block">恒山位于黄土高原与蒙古高原交界处,年降水量约400毫米,是农牧交错带的核心区域。其东北至太行山脉,西接吕梁山脉,构成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关键防线。</p><p class="ql-block">明朝又在前几个朝代古长城的基础上进行了砌石包砖加固。</p><p class="ql-block">出了长城古关北楼口,车子行进在应浑公路上一路向东,车窗外一座座山峰飞驰而过,而这一座座山峰连成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山”字,而这个大大的连在一起的“山”字就是“恒山之山”。</p>